与此同时,东直门附近。田府四合院。
田弘遇坐在书房,看着手里女儿田秀英送出来的家书,不由得眉头紧锁。
“这可如何是好啊?”
“张贵妃入宫,就得到协理六宫之权。女儿,直接被皇帝冷落。”
田弘遇喃喃自语,眉头紧锁。他在朝廷,只是担任游击将军,这么一个虚职(武将)。
他们田氏的富贵,全部都来自女儿田秀英,在皇宫内能否受宠。
田弘遇特别想骂人,自己可是进贡了500万两银子!
朱由检,你真是薄情寡义。说冷落就冷落。
田弘遇眉头紧皱,心情特别的糟糕。特别想要放弃,不去管自己的女儿。
但是,如果不去管。不仅仅失去权势,之前五百万两银子,还有一百匹汗血马,通通都会打水漂。
这就是朱由检的高明之处。在经济学当中,有一个词叫做沉没成本。
前期投入的时间.金钱.资源,会影响到人类后续的决策。
说的简单一点,朱由检让田弘遇,花了大量的银子.大量的时间.大量的资源。
这些前期的投入,就是沉没成本。
说的哲学一点,人类过去产生了损失,人类就会产生一种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动机。
田弘遇当然不知道,沉没成本。
但是,他作为商人。在商言商,他不可能让前面的投资,得不到回报。
“管家。准备一下,老爷我要回一趟扬州。”田弘遇拿着家书,放在青铜烛台上。亲手烧掉了家书。
田弘遇心有不甘,在权衡利弊之下。还是选择听女儿田秀英的建议,去扬州寻找才艺双绝的扬州瘦马。
田弘遇从红木衣柜最底下,拿出一个小盒子。盒子里面装着五十根金锭,还有钱庄的银票。
.....
当天傍晚,紫禁城,乾清宫。
“皇爷。彻查牧场和草场的圣旨,老奴写完了。”
王承恩放下手里的毛笔,毕恭毕敬的拿着圣旨,来到朱由检面前。
朱由检穿着白色里衣,刚刚沐浴完。周皇后穿着一袭白纱襦裙,站在身后。手里拿着毛巾,帮朱由检擦干他的长发。
不得不说,古人的头发都要留长,不能剪头发。
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朱由检穿越过来,每过两天,就必须要洗头。他的头皮屑又多,不洗头就特别痒。
有的时候,朱由检特别是用剪刀,剪掉自己的长发。
周皇后犹豫一会:“陛下。后宫不能干政,臣妾还是回坤宁宫吧?”
“不用。皇后,你是朕的结发妻子。又是正妻”朱由检连忙开口,安抚周皇后。
“你我夫妻同心,才能携手共进,共度余生。”
周皇后俏脸微红,一抹红晕弥漫耳后根。
朱由检伸手接过圣旨,认认真真从左到右看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下令南京兵部尚书孙传庭,带领五万京营将士。前往南京应天府,配合太仆寺卿王家祯清查,南直隶牧场,清点马匹数量。任何官员,阳奉阴违者,杀无赦,诛九族。】
“不错,很好。”
“王承恩,你来盖上印玺。”朱由检缓缓开口,把圣旨交给王承恩,吩咐道。
“是,皇爷。”
王承恩把圣旨,放在黄花梨米桌上,用砚台压住。拿出玉玺,用力的盖在上面。
一刻钟之后,户部尚书毕自严觐见。
“毕爱卿。你应该知道,圣旨已经下了。你们户部就要全力配合,在半个月的时间,调拨粮草。”朱由检穿着明黄色九龙袍,坐在软塌之上。
户部尚书毕自严,满脸的为难:“陛下。现在已经开始秋收,除了陕西和北直隶。其他地方臣都派出官吏,下去监督收粮。”
“今年的岁入,比起天启七年。最起码要减少五分之一。”
“臣,估计能够有1600万两——1700万两。”户部尚书毕自严,缓缓开口。
朱由检表情严肃:“这是你的问题,毕爱卿。从秦王收取宗室税3000万两。”
“瑞王收取宗室税680万两。”
“还有之前抄家,从杨涟九族得到的一千多万两。”
“财政压力大大缓解。”
“腾骧四卫,将士。都是朕,用内帑在支付军饷。”朱由检言之凿凿。
“还有朱雀军,天雄军.白杆兵。这三只新军,都是朕在养。不属于兵部,不用户部付一两银子。”
户部尚书毕自严,缓缓开口陈述:“陛下。臣这些日子,思索良久。希望能够在户部,进行改革。”
“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
朱由检顿时来了兴趣,伸出右手:“说说看。朕,恕你无罪。”
“多谢陛下。”
“这觉得,可以从盐政,进行改革。从今年开始盐引折银。”户部尚书毕自严,缓缓开口,沉声说出来。
“盐引折银?何意?”朱由检有些诧异,看着毕自严。
“毕爱卿,把话说得明白一点,通透一点。”
“盐引折银,就是四成的盐引,改征银两。这样的话,每年大概可以增收38万两白银。”户部尚书毕自严缓缓开口,沉声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选择支持:“朕,准了。”
“同时漕运,臣认为三成的漕粮,可以折成银子,进行征收。”
“每年大概可以,节省20万两的运费。”毕自严缓缓开口,双手作揖躬身。
“还有关于宗室,削减郡王以下禄米,减少禄米三成。”
“臣建议,可以恢复海运。从天津港,从海上运输40万石粮食。”
朱由检沉思片刻,娓娓道来:“漕运。朕不太清楚,但是可以答应你。”
“宗室的禄米和俸禄,从今年开始,减少五成。包括亲王的俸禄和禄米。”
“朕待会就下一道圣旨,让司礼监传到内阁。”
“至于说,海运...朕觉得还是要等一等。”
“走海运,粮食坐船方便。登莱水师有没有船?有没有熟练的水手?”
“战船需不需要翻修?”朱由检缓缓开口,慎重的表情。
户部尚书毕自严,顿时喜笑颜开:“臣,多谢陛下。”
他是抱着有枣没枣,都来打两杆子。
.....
当天晚上,朱由检没有去后宫,派王承恩去坤宁宫,通知周皇后不用等他。
深夜,一轮残月悬挂夜空,凄冷的月光挥洒在紫禁城的红琉璃瓦。带来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凭空出现一个黑色旋涡,将朱由检吸了进去。
朱由检进入随身港口,开着一辆叉车。把小号集装箱叉运出来。
废话不多说,直接开箱!
朱由检的视线,对准了集装箱内壁。产品说明书:[一级花生油,总重量4500斤。一桶花生油5升。收货地:巴勒国,袈裟地带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朱由检走进集装箱,亲自搬出一个木皮纸箱,放在外面的空地。用手撕开包装胶带,里面是两桶花生油。
“这可是好东西,煎炒烹炸都可以。”朱由检顿时喜笑颜开。
朱由检决定,拿回去两桶花生油。交给膳食监的太监厨子,以后炒菜就用花生油。
紧接着,朱由检又走进集装箱装卸船吊机。熟练的操控船吊机,吊起一个大号集装箱。
朱由检满脸的期待,嘴角微微上扬:“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回到随身港口,就仿佛回到了21世纪。”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出火锅底料?”
打开大号集装箱,朱由检本能的看着内壁。
产品说明书:[氮肥(化肥的一种),总重量6000斤。使用氮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40%——60%、改善农产品质量。出口地:纽约港。]
“不错,这真的是意外之喜。居然开箱,开出了化肥。而且还是氮肥。”朱由检顿时眉开眼笑,嘴角压不住的笑容。
有了这批氮肥,在北直隶皇庄,种下去的耐旱土豆。只要在土壤中,使用氮肥就可以提高产量40%。
朱由检心算一下,按照每亩地平均500斤,提高产量百分之四十,那就是200斤。
这样一来,皇庄每亩地就能有700斤左右的产量。
离开港口之前,朱由检特意提着两桶花生油,还撕掉了外面的商标。
一个黑色旋涡,凭空出现。朱由检整个人,被吸了进去。
.....
话分两头,辽东,山海关内。秋风萧瑟,关隘内百姓大门紧闭,街道上只有明军士卒,手持长枪,身穿皮甲,正在巡逻。
袁可立身穿蜀锦长袍,跪坐在案牍面前。手里拿着毛笔,点着一根蜡烛,正在挥毫泼墨。写着楷书。
[文龙吾弟,多年不见,甚是想念。袁可立,受到陛下重用。重回辽东,担任辽东督师。吾在山海关,备下酒宴,六月初六,不见不散。]
写完这封信,袁可立放下手里的毛笔。
一刻钟之后,一名亲卫骑着战马,风驰电掣的冲出去。
.....
北京城,五日一次的早朝。
奉天殿内,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大喊:“陛下驾到!!文武百官,恭迎圣驾!”
朱由检穿着明黄色蜀锦祥云九龙袍,头戴十二冕旒。手里拿着一把三尺长剑,身后跟着曹文诏.曹变蛟两大虎将。
魏忠贤穿着朱红色斗牛服,毕恭毕敬的弯着腰。跟在曹变蛟的身后。
“跪!”
文武百官纷纷下跪,举起手里的白玉芴扳,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诸位爱卿。免礼”
朱由检大步流星,坐到了龙椅之上,刚刚坐下抬起右手,虚扶的手势。
“户部尚书,想要改革。朕,同意了。”
朱由检不想扯皮,直接开口:“盐政改革。从这个月开始,盐引折银。”
“四成的盐引,征收白银。”
“司礼监秉笔太监。待会退朝,替朕写一份诏书。”朱由检坐在龙椅上面,将目光对准魏忠贤。
魏忠贤走了出来,倒三角眼露出阴恻恻的笑容:“老奴,明白。请皇爷放心。”
太常寺少卿范景文,身穿翠绿色官袍。手里拿着芴扳,从文官中缓缓走出。举起芴扳,高声道:“陛下,臣附议。”
“汝,是何人?”朱由检一脸茫然,看着眼前陌生的官员。
“臣,范景文。太常寺少卿。”
“臣上题本,希望能够彻查,山西晋商走私,通敌建奴案。”范景文举起芴扳,缓缓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