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阶和李裕华,翁靖杰一起进入考场,考生大量的减少,流程快了很多,不用像第一场要脱衣检查。
进入考场,林泽阶是前五名要坐在最前排,在县令,教喻,巡察御使等人的眼皮底下作题。
林泽阶不知是不是错觉,感觉上赵县令看他的时间特别长。
林泽阶选择避让,低下头不和赵县令对视,前程掌握在赵县令手上,他不会不知死活去挑衅有权力的人。
这世上活得好的人,无论做生意还是当官,都是老谋深算的人,俗话说:吃不愁,穿不愁,没划没算一世愁。
赵县令宣布县试第三场开考:第一道题是两道策论,每道要求300到500字。
时务策的题材是:“论边关防御之策。”
历史策题目是:“评论汉武帝推恩令之得失”。
要求逻辑清晰,引经据典,对现实问题分析,和儒家治国理念的理解。
第二道是经史综合题:“《春秋》大义与孔子诛少正卯之事,分析其理。”,这道题要求联系《五经》或者史籍,分析历史事件和儒家的关联。
第三道题是公文写作。
一是:“拟《请减免民赋疏》”
二是判词:“某地民众因争水民斗,依《大周律》拟写判词。”这轮的判词要严谨,完全按格式来。
林泽阶看过题后,轻松下来,第一二三道题他背过同样的题,写下来修改成赵县令喜欢的风格,县试背别人的文章,默写下来不算弊,何况他是改过的风格,这就是过目不忘的好处。
第三轮比第二轮不同是,策论和公文写作占比增大,考试的题量增加了,很多人答完要依靠手速。
林泽阶这轮考试,全部写完不怎么花费心力,排名团榜最前列。
翁靖杰和李裕华的排名都靠前提升,他们在陈老夫子的指点下,进步极快。
第二轮100多的人,致第三轮淘汰到只剩下60个人,还是分团榜和副榜,团榜首是林泽阶。
这一次团榜的人没有一个淘汰,那么后面副榜的人没有挤进来的。
隔一天第四场开始考。
只剩林泽阶,翁靖杰和李裕华三个人是青葱少年,别的人都是20以上。
三人进考场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特别林泽阶看起来青少年稚嫩气息,在一众成年人中非常的明显,很多人的儿子比林泽阶都大。
第四轮考试,林泽阶坐到赵县令的眼皮子底下,这次考核内容集一二三轮考核的精华,不要局限单一知识点,经学,政论,公文,文学都要考。
第一题五经义,撰写完整的经义文,比第二轮更难要以八股文的形式来写,林泽阶选本经《春秋》题:“郑伯克段于鄢”,论其褒贬之义。
第二道题是策论,比第三轮更深入实策,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历史兴衰,地方治理,题是:“如何整顿吏治以杜贪腐?”;“屯田制与当今军饷之关系”
第三道公文写作,拟《贺平贼寇表》以地方官员身份奏报朝廷。
判词:“某富户侵占民田,至贫民流离,依《大周律》拟断。”
第四道试贴诗题:“‘为政以德’得‘德’字”;
赋题:“《天下大同赋》。”赋其实是散文,体物写志,铺陈叙事,散韵结合,句式自由,多用排比,对偶,博喻的手法,大量描写细节。
第四轮是经学,政论,公文,文学全上,不再局限单一知识点。
考完后,学子们没有人不是用脑过度,脸色发青,有的人出考场摇摇欲坠,直接晕倒都有。
连续的高强度的考试,林泽阶平时营养很好又练武,感觉到要被榨干,出考场上马车都要人扶。
连李裕华和翁靖杰都顾不上,回去直接蒙头大睡,到底有多难多累能体会到。
林鸿福和陈秀枝心疼的不得了,林鸿福想阻止儿子科考的话,差点说出来,唉!做个闲散人不好吗?这哪是考试?简直就是要命。
林泽阶直接睡到下半夜才醒过来,躺在床上不想动。
脑袋里总结县试四场考试,第一场是基础四书文,第二场是经义及公文,第三场是策论,历史分析,公文进阶,第四场是全经考核,高级策论,复杂公文和文学综合,层层递进,筛选出最会读书的人。
科举别看官府十里地就建官学,其实是只选人不培养,上升的通道极窄,大县的县试通过名额只有30到50人,小县只有15到20人。
林泽阶肚子咕咕叫,陈秀枝的声音响起来:“夫君,你起来把灯拨亮一些,看是不是我们的阶儿醒了。”
爹爹林鸿福好像被推醒了,就要爬起来,林泽阶连忙出声:“爹这么冷的天不用起来,我不想吃东西,等会就睡回去。”
二月下旬,这时还很冷,林泽阶不想父母受苦。
林鸿福憨厚的声音在说:“阶儿,你一天没怎么吃东西,这样不行,吃点东西再睡,有糕点,我去温水。”
陈秀枝也掀开被子,披衣要起来:“我去厨房把昨晚的菜加热,做米粉吧!这时也是快五更天了,阶儿你再躺一躺,考完县试休息几天。”
爹娘的疼爱,让林泽阶感觉到无比温馨和奋斗毅力,他早过了识见障的关口,不需要外人认同,不会不识好歹把外人看成宝,把父母亲人看成草的傻子阶段。
他顺着陈秀枝的话接下去说:“娘,你们起来,我也起来吧!连睡6,7个时辰,我想起来活动,我们一起厨房吧!”
“不用不用,”陈秀枝阻止着儿子,“你考试累了,我和你爹去就可以了。”
林鸿福把灯笼拨亮,搓搓手笑着说:“秀枝,我们一家好久没有一起煮饭,难得阶儿可以清闲几天,穿好衣服一起去吧!”
平时家里人多,二叔二婶一家,三婶一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自己一家人过生活日子很少。
人多的好处热闹,什么事都有人搭把手,堂兄弟姐妹有感情,不开心开心的事都有人分享。
永漳认同家族抱团发展,总教育孩子一根筷子能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最重要生产力水平低下,不抱团死得快。
娘亲的唠叨,爹爹时不时的补充,林泽阶跟着凑趣,一家人极为欢快。
林泽阶吃完饭睡不着,又不想碰书,他就在院子里练武给爹娘看。
很早望江楼的主人,江明宋顶着黑黑的眼眶来了,“小泽阶,你考完了,江爷爷打搅你不碍事吧!”
林泽阶不得不停下练武,担心的问:“江爷爷,你这么早来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