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天际刚泛起蟹壳青,许哲远拉起还再睡觉的夕夕,说要送她去集训。
\"昨晚又兴奋的睡不着了?\"许哲远拉起还在犯迷糊的夕夕,夕夕摇头。
\"没有,就是单纯的犯困,现在才几点啊,八点才上课呢,你这么早叫我起床干嘛?\"她声音闷闷的。
“快点起床,我今天骑自行车送你。”
“你有病吧,一个自行车怎么载得下咱俩,咱俩都一米八,我坐自行车后边都伸不开腿。你要是没钱打车,我自己出。我要再睡一会儿,你赶紧出去。”夕夕拉过被子蒙着头继续睡。
许哲远一想还真是,他们俩都一米八一个自行车真的载不动他俩,还是打车吧。
计程车在淡青色的晨雾中平稳滑行,电台里早间新闻的主播正用清醒的声音播报今日天气。许哲远侧头看了眼靠在自己肩上昏昏欲睡的夕夕——她脑袋一点一点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细小的阴影,手里还虚虚攥着半块没吃完的吐司。
\"醒醒,\"他轻轻戳了戳她的额头,\"你的煎蛋要从面包里逃出来了。\"
夕夕含糊地\"唔\"了一声,非但没醒,反而往他肩上蹭了蹭,像只寻找热源的猫。许哲远无奈,小心地从她手里解救出那块被捏变形的吐司,却不料动作间,几片芝麻从面包边缘簌簌落下,正好掉在她摊开的笔记本上——那页密密麻麻记满了cRISpR-cas9的基因靶向原理,此刻在芝麻的装饰下,倒像是某种神秘的基因图谱。
司机师傅从后视镜里瞥了眼,忍不住笑道:\"小伙子这么用功啊?\"
\"她是女孩,只是头发有点短。\"许哲远压低声音,\"昨晚非要拉着我看星星十点多才睡。\"说着,他伸手轻轻拂去那些芝麻,却不小心碰到笔记本边缘贴着的小便签——上面画着个气鼓鼓的简笔画小人,旁边写着\"再熬夜就是小狗!\",看笔迹明显是夕夕自己的杰作。
车子在一个红灯前停下,街角早餐店的香气透过半开的车窗飘进来。夕夕的鼻子突然动了动,眼睛还没睁开,嘴巴却先一步发出声音:\"......豆浆......\"
许哲远忍着笑,对司机说:\"师傅,前面那家'老杨豆浆'停一下。\"
五分钟后,夕夕终于彻底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面前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豆浆,里面还浮着虾皮和紫菜。而许哲远正拿着她的笔记本,用铅笔在某段复杂公式旁边画示意图——他画工不怎么样,但胜在简洁明了,把原本晦涩的基因编辑流程简化成了几个可爱的火柴人互动。
\"你把我笔记当涂鸦本了?\"夕夕瞪他,却忍不住凑过去看。
\"这叫知识可视化。\"许哲远一本正经地把笔记本还给她,\"再说,某人刚才流的口水差点把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位点都泡模糊了。\"
夕夕慌忙去擦笔记本,才发现自己被耍了。她气鼓鼓的样子和便签上的简笔画小人如出一辙,许哲远终于没忍住笑出声来。
晨光渐亮,计程车重新启动,载着豆浆的香气和少年人的笑声驶向生物园区。夕夕小口啜饮着豆浆,忽然发现杯底沉着几颗饱满的枸杞——是老板特意给熬夜的常客准备的\"学霸特供\"。
\"大堂哥,\"她戳戳身旁人的胳膊,\"等会陪我一起去学校呗?\"
\"现在想起我了?\"他挑眉,\"刚才谁把我当人形抱枕来着?\"
夕夕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得呼噜响,假装没听见。车窗外,城市的轮廓在晨光中逐渐清晰,新的一天正徐徐展开。
夕夕站在生物实验楼外的台阶上,手里捏着那张薄薄的替补通知书。傍晚的风有些凉,吹得纸角微微颤动,像她此刻不太平静的心情。
她想起这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
每天清晨五点,当室友们还在睡梦中,她已经轻手轻脚地起床,抱着厚厚的《分子生物学导论》去图书馆占座。书页边缘被她翻得卷起毛边,重点章节贴满了彩色标签。
午休时间,其他队员在聊天休息,她却躲在实验室角落,一遍遍练习移液枪的使用,直到手腕发酸也不停下。有次不小心打碎培养皿,玻璃碎片划破手指,她只是简单贴了创可贴,又继续做实验。
晚上十点,集训楼熄灯后,她借着走廊的应急灯默写代谢循环图。保安大叔第三次来赶人时,无奈地摇头:\"小姑娘,你这么拼,身体吃得消吗?\"
最难忘的是上周的终极模拟考。
考试前夜她发高烧,额头烫得能煎鸡蛋。姑姑连夜送退烧药来,摸着她滚烫的额头说:\"要不明天请个假?\"
\"不行!\"她哑着嗓子摇头,\"这次成绩占总评30%。\"
第二天硬撑着完成六小时实验操作,移液时手臂都在发抖。最后检测环节,她眼前发黑差点栽倒,是咬破舌尖才保持清醒。成绩出来时,她看着排名表上自己第5名的位置,躲在洗手间哭了一场——离正选只差一个名次。
夕夕低头看着通知书上\"替补队员\"四个字,突然发现右下角有行小字:【注:替补队员需掌握全部实验项目,随时准备补位】
\"其实...\"她摩挲着纸张边缘,\"这一个月我学会了所有决赛项目。\"
cRISpR基因编辑、蛋白质电泳、微生物培养...这些本该属于正选队员的专项训练,她每天放学后都偷偷加练。有次被教练发现,对方却假装没看见,只是临走时\"不小心\"落了张决赛评分标准在桌上。
“夕夕!”许哲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快步走过来,手里还拎着她的书包。
她没回头,只是低声说:“大堂哥,我……没选上。”
许哲远站到她身旁,顺着她的视线望向远处渐渐暗沉的天色,语气轻松:“但你可是替补啊,五十个人里四个参赛的两个替补,你是其中一个,已经很厉害了。”
“替补……”她轻轻咬了咬下唇,“可替补终究不是正式队员。”
姑姑的电话在这时候打了过来,夕夕犹豫了一下才接通。
“夕夕,结果怎么样?”姑姑的声音温和中带着期待。
“……替补。”她声音低低的,像是怕被谁听见。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秒,随即传来姑姑爽朗的笑声:“替补怎么了?替补也是实力证明!你知道去年的国际赛冠军宋予珩吗?他第一次参赛时也是替补,后来照样拿了金牌!”
夕夕一愣:“真的?”
“当然是真的!”姑姑语气笃定,“而且替补队员往往比正式队员更努力,因为他们知道机会来之不易。”
夕夕握紧了手机,心里那股沉甸甸的感觉似乎轻了一点。
许哲远看她表情松动,趁机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盒子,递到她面前:“喏,给你的。”
“这是什么?”她疑惑地接过来。
“打开看看。”
夕夕掀开盒盖,里面是一套崭新的实验笔记手账,封面上烫金的“bIo chAmpIoN”字样在夕阳下闪闪发亮。她翻开第一页,发现许哲远用刚劲的字迹写着一行字——
“替补,是下一个奇迹的开始。”
她的眼眶突然有点发热。
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首席教练陈老师走了出来,看到夕夕还站在外面,有些意外:“还没回去?”
夕夕连忙擦了擦眼角,点头:“嗯,马上就走。”
陈老师走近几步,忽然说道:“对了,立扬,你上次提交的那份果蝇突变体观察报告,组委会很重视,已经决定纳入决赛的参考案例了。”
夕夕猛地抬头:“真的?”
“当然。”陈老师笑了笑,“替补队员也是团队的一部分,决赛前的特训你也要全程参加,明白吗?”
她用力点头,心里那股不甘和失落终于被另一种情绪取代——期待。
回家的路上,许哲远突然从书包侧袋摸出一管荧光标记试剂,在她眼前晃了晃:“要不要现在去实验室?听说决赛可能会考最新的cRISpR-cas9技术……”
夕夕终于笑了出来,伸手抢过试剂:“走!今晚我要把实验流程再练一遍!”
路灯亮起,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夕夕忽然觉得,替补或许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