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联系方式后的第二天,诸葛大力在去教学楼的路上就遇到了林任云。彼时她正低头对照着手机地图辨认方向,冷不丁听到头顶传来熟悉的声音:“诸葛同学,迷路了?”
抬头就看见林任云斜倚在走廊栏杆上,手里转着支钢笔,晨光给他的侧脸镀了层金边。诸葛大力把手机屏幕转向他:“b栋302教室,这指示图标注得不准确。”
“巧了,我也去那边上公共课。”林任云直起身子,“带你抄近路。”说着伸手要拿她手里的课本,“我帮你拿?”
“不用。”诸葛大力侧身避开,动作快得像是条件反射。意识到自己反应过激,她轻咳一声补充道,“重量在可承受范围内。”
林任云没在意她的拒绝,反而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沿途建筑:“这栋是图书馆,地下二层有中文藏书区;那边樱花树后面是食堂,三楼有现磨咖啡机……”他讲得细致,连哪个教室采光好、哪个楼梯间人少都提到了。
诸葛大力默默在心里记笔记,表面却只是点头:“你确实像半个‘地头蛇’。”
“那必须的。”林任云得意地挑眉,“等周末去浅草寺,我还能当免费导游。”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碰面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是在图书馆抢同一排靠窗的座位,有时是在食堂打饭时偶遇。林任云总会眼尖地凑过来:“今天的豚骨拉面不如昨天的,建议避雷。”或者“二楼左手边窗口的煎饺不错,要一起拼单吗?”
半个月后的某个中午,诸葛大力对着便当盒里寡淡的水煮蔬菜皱起眉。林任云端着餐盘在她对面坐下,瞥见她的表情就笑了:“又在将就?走,带你去个好地方。”
穿过两条小巷,拐进一条挂满中文招牌的街道,烟火气扑面而来。麻辣烫、小笼包、兰州拉面的香气混在一起,诸葛大力眼睛亮了:“没想到学校附近有这种地方。”
“刚来的时候我也懵。”林任云熟门熟路地推开一家川菜馆的门,“这边的日料是精致,但吃多了总觉得缺点儿什么。我花了半个月把周边店都试了个遍,才整理出这份‘生存指南’。”
菜单递过来时,诸葛大力注意到边角处密密麻麻的笔记:“老张家水煮肉片,微辣刚好;李家米粉汤底偏咸,慎点……”她忍不住笑出声:“你这比美食博主还专业。”
“生活所迫。”林任云耸耸肩,“总不能天天吃便利店饭团吧?”他端起服务员送来的酸梅汤喝了一口,“对了,这家的回锅肉最正宗,你试试。”
菜品上桌,红油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诸葛大力夹起一筷子,肉片肥瘦相间,青椒脆嫩,入口的麻辣让她眼睛一亮:“确实不错,比居酒屋的定食下饭多了。”
“对吧?”林任云露出得意的表情,“还有隔壁的生煎包,对面巷子的砂锅米线……我们可以列个清单,一家一家打卡。”他突然压低声音,“偷偷说,这边好几家店老板都是中国人,用中文点菜还能抹零。”
诸葛大力已经掏出手机开始记店名:“这个提议不错。正好我擅长做数据整理,可以把店铺位置、人均消费、招牌菜品做成表格,再写个测评报告发到学校论坛。”
“你这学霸属性又发作了。”林任云笑着摇头,“不过确实能帮到其他留学生。”他举起饮料杯,“那就说定了,以后午餐时间就是我们的探店时间?”
“成交。”诸葛大力跟他碰了碰杯,冰凉的玻璃杯壁上凝着水珠,沾湿了指尖。
往后的日子,两人真的开启了“美食打卡计划”。林任云负责带路和活跃气氛,总能讲出些店铺老板的趣事;诸葛大力则认真记录每家店的优缺点,从食材新鲜度到服务态度都不放过。有次去吃小笼包,林任云被汤汁烫到舌头,对着空气直哈气的样子把诸葛大力逗得前仰后合,笑完又觉得自己有些失礼,耳尖悄悄泛起红晕。
这些细碎的日常,像春日里无声生长的藤蔓,在两人之间编织出无形的羁绊。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每一次分享美食时的对视,每一句调侃玩笑后的默契,都在悄然为这份感情添砖加瓦。而这段共同探索味觉记忆的时光,也在不知不觉中,为未来更深的情感联结埋下了最温暖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