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你说谁?”王桂花都蒙圈了,当她不认识苏知青咋地,知青们上工第一天当她没见过?那满脸麻子,都可以称得上知青点有史以来最丑的女知青了。
她当时还想原来不是所有城里来的知青都比他们农村人白净。
“就是那个,再说人家脸上那也不是麻子,只是……只是说是过敏了才变成那样了。”这些天村里人都有意无意的打听,知道是谁后,好家伙更疯狂了。
不过人苏同志每天都上山打猪草,就见一堆小孩子,到点下工直接回知青点,让人根本巧遇不上……
“我滴个乖乖,这也是厉害了,啥过敏跟毁容似的。”王婶子也就这么一说,没想得到个准确答复,“就是不太会过日子,就800块钱,就敢拿出300建房子,还建别人家,而且买鸡蛋都跟她说了价钱了,她还是要以5分钱一个买……”
周爱国把烟袋锅子往床底下磕了磕,看着他这头脑简单的媳妇儿,这也是苏同志没啥坏心思,不然玩她跟玩什么似的。
“咋啦你咋这么看着我?”王桂花摸了摸脸,难道她脸上沾上饭粒了?
“你以为大家都说她有800,她就只有800块钱?”按他估计,这苏知青手里的钱起码四位数。“而且她多花两分钱买你的鸡蛋你以为她真的吃亏吗?”
“那咋?”这不是明摆着呢吗。
“我问你,你现在是不是心里已经在想怎么给人家弄青砖起房子的事情了?还在琢磨要请谁帮忙?”
“啊,这不是应该的吗?”两个没有大人的小孩子照顾一下怎么了?
“你确定?”周爱国斜她一眼,当他不知道她心里小九九呢。
王桂花在老伴儿的眼神下终于思考了起来,她好像有些明白过味儿来……不过,为了钱,她多照顾着点怎么啦?在地里累死累活不也是为了钱和粮食?
她这顺手的事谁都不吃亏。
就是这女娃子脑子里哪里来的这些弯弯绕绕?
安静想了一会儿,王婶子突然一拍大腿,吓周爱国烟杆都差点拿不住。
“干啥一惊一乍的。”
“他爹,你说把苏知青介绍给咱家老二当媳妇怎么样?”他家老二性子老实巴交的,配个心眼多的媳妇正正好,以后对他仕途啥的都是个帮助!
周爱国这下是直接从凳子上差点跌下去,“你想什么呢,城里来的女娃子哪个真愿意嫁给咱们农村泥腿子了,更何况人家。”
王桂花一听不乐意了,“咱们泥腿子怎么了,那些城里来的现在不都也变成泥腿子了?再说咱家老二怎么就配不上她了,是军人,虽说年龄确实大了些,但现在已经是副营长了,多吃香啊,现在好多给咱家老二说亲的都是县城的姑娘,条件一个比一个好。”
他家老二就是被当兵耽误了,现在28了还没结婚,她愁的头发都白了。
你说这死孩子,自己的终身大事都不上心,只能她这个当娘的给他操办。
周爱国看着媳妇一说到她儿子就炸毛的样子,摇摇头,不再劝,她碰壁了就知道了。
能成他这个老头子也高兴。
就是怕他们这鸡窝窝容不下凤凰!
*
接下来几天,大家就看到一车车的青砖运到了司墨的小院。
多方打听终于知道是苏淼淼要在司墨那个天煞孤星的家里建房子,而且还是青砖瓦房,心里的酸意盖都盖不住。
这下苏淼淼就算早上最后上工,下工掐点都没办法躲开人了,村民们愣是把她堵在下工回知青点的路上。
也不管司墨是不是在旁边。
直接开口,“苏知青啊,听说你要在那个小煞……在司墨家里盖三间砖瓦房?”
苏淼淼看着堵的严严实实的路,无奈,“嗯对啊,怎么了?”
“哎呀败家哟,您知道盖三间砖瓦房要多少钱吗?而且你还是盖在别人家里?你……真是不当家不知茶米油盐贵,你这钱最后就相当于白瞎了你知不知道?”
“就是,等几年后司墨大了结婚再娶个媳妇,你就是个外人,说不定还被人嫌弃,最后被赶出来……你说你图啥?”
司墨第一次开口反驳,不过却是看着苏淼淼,“我不会结婚的!”
语气不重但苏淼淼能感觉出他的认真。
没有回应他,只是笑了笑把他往身后带带。
她好像确实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现如今已经70年,最多再有8年就会恢复高考,到时候司墨19岁,再结婚不迟。
她只要保证在这8年生活的舒服就行,为此建个自己喜欢的房子很值得,毕竟人生能有几个8年呢!
只是她没回应,但大娘们忍不了,“你个小子还小懂啥,等你长大了就会想媳妇了。”说着继续看向苏淼淼苦口婆心,“为了媳妇六亲不认的大娘们都见多,更何况你还是个外人。听大娘一句劝,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毕竟青砖放在那也不会坏。”
“就是,如果你实在想住青砖瓦房,你可以再等等嘛,找个村里小伙子结婚,到时候直接住新家,多美,不是大娘自夸,我家儿子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帅小伙……”
苏淼淼挑眉,没记错的话这个胖大婶就是当初说绝不会让她当她儿子媳妇的大婶……
“你可拉倒吧,你家儿子都相看好了还来骗人家女知青。”
“你说什么呢,别造谣啊,耽误我家儿子娶媳妇你赔得起吗?”说着就要挠花对方的脸。
苏淼淼眼看要打起来,拍板,“大娘们,我知道你们也是为我好,只是我已经决定了,再说这个房子是我建的,那就是有我的一份,就是司墨结婚也拿不走的。”
大娘们看她们费了半天口舌都没劝动,心痛的跟剜他们自己肉似的,不过听到后面房子还有她的一份,又亮起希望。
“到时候房子建好欢迎大家来捧场上梁啊。”
这时候虽然因为破四旧没有那么多讲究,但建房子最后上梁要请人热闹一下是传统。
不拘什么贵重的东西,只是讨个吉利!
其他她都跟大队长商量好了,请村里的十几个壮劳力盖房,每天不管饭8毛钱,大家都抢着来。
现在农活也不是很忙,就是干一天也不如秋收农忙时节半天的工分。
而且秋收的时候满工分一天也赚不到8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