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贾建设的想法,但他若知 ** ,或许就不会这般得意。
走进办公室,他泡了杯茶,坐在椅上沉思。
这段路上,他见识了许多从前未知的事物,也在不断反思。
来这个世界四年半,他觉得自己已逐渐融入其中。
庆幸的是,一路还算顺利,还拥有上帝视角的优势。
但知道得越多,既是福也是祸。
有时明知坏事将至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确实令人沮丧。
他本就是一个普通人,无论穿越前后,见识始终有限。
若不是带着金手指而来,现在的日子恐怕不堪设想。
然而,这金手指虽带来安稳,却也暗藏隐患。
稍有不慎,便会露出破绽。
只要有人用心调查,这些来历不明之物,他根本无法解释清楚。
这种顾虑常萦绕心头,尤其是想到七年后的全面探索期即将到来。
那段时间长达十年,定非易事。
目前手中能依靠的只有李民富一人。
大领导那时并不在燕京,而杨政民也将走向衰败。
仅靠李民富显然不够安心,况且此人重利的性格,未来是否可靠尚难预料。
十年时间充满变数,他必须备好一张底牌,以免重蹈娄家覆辙,流落香江。
经过两个月反复思考,他终于找到办法。
尽管成功率不高,一旦成功,便是真正的王牌。
此法源于他穿越前看到的一条历史新闻。
建国初期,有位老农给某人写信并获回信,贾建设曾为此特意查证,确有其事。
但如何撰写这封信,仍是难题——既要避开敏感话题,又需引发对方回应。
平衡这两点实属不易。
为此,他思索许久,直至今日才理清思路。
内容并不复杂,灵感源自那则新闻。
他清晰记得其中一句:“他用军饷买酒菜,请厨师准备丰盛午餐,有一道菜尤为特别,正是对方最爱的红烧肉。”
红烧肉!
贾建设打算请那位吃顿红烧肉。
他以自己作为烈士遗孤的身份,得到街道关照并获得好工作的经历为由,对那位怀有深深的敬意。
从小受父母影响,他对那位始终充满崇敬之情。
然而,即便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写信仍让他犯难。
信中措辞必须质朴直白,符合普通人的情感表达。
贾建设取出纸笔,一字一句地起草。
花费了一整天的工作时间,终于在下班前满意地完成。
这封信仅三百字左右,全是他发自内心的话语。
他确实十分崇拜那位,若能见面,单是想象就令他激动不已。
将信装入信封,贴上邮票,贾建设带着难以言喻的心情寄出了信。
他对事情能否成功并无太多期待。
毕竟网上看到的消息来自那位的老班长,自己的普通身份能否引起注意尚不确定。
之后十多天风平浪静,贾建设照常上下班。
那封信的事也渐渐淡忘,直到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过于天真。
今日,刚到轧钢厂门口,门卫徐红旗叫住了他。
“小贾主任,有你的信,快拿回去,寄信地址在那里。”徐红旗指向城里某个方向。
“那里!”贾建设顿时兴奋起来,竟真的收到了回信,真是无心插柳。
原本已放弃希望,却意外得偿所愿。
他努力平复情绪,将信妥善放入帆布包。
“小贾主任,什么事让你这么开心?是谁从那里给你寄信?”
徐红旗是个老**,见过他的人都不少。
贾建设虽极力掩饰,但还是察觉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激动与喜悦。
那封从特定方向寄来的信绝非寻常,因为那边尽是重要机构。
显然,他被这位小贾主任惦记上了,没料到对方竟有如此能耐。
“哈哈,徐大爷,没别的事,这信应该跟我爸有关,您也知道我爸的情况。”
贾建设将事情归于亡父身上,毕竟他绝不会透露 ** 。
“哦?那倒是好事,记得到时候去给令尊烧香时提一下。”
徐红旗点点头,表示理解,他清楚贾建设的孤儿身份,这信或许是在表彰其父。
他不愿相信贾建设真有通天之能。
“徐大爷,我明白了,那我先告辞,这烟您收着。”
贾建设笑着放下半盒烟便迅速离去,他不愿久留,担心徐红旗看出端倪。
离开门卫室后,他骑车疾驰至食堂,却无心如往常般去后厨查看,直接进了办公室。
锁上门,深吸几口气稳定情绪。
小心翼翼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纸,展开一看,首句便是“建设同志”。
见到这特殊的字体,他明白计划成功了。
...
他完全没想到那位真看了那封信并回了信。
谁能想到一时冲动竟成了真。
此刻他兴奋不已,几乎想大声欢呼。
进入系统后,他在虚拟空间狂呼乱叫一阵,才逐渐冷静。
那位的回复很简短,首先婉拒了贾建设的请求。
终究这只是个荒诞之谈。
为确保安全,调查工作繁琐耗时,因此贾建设被拒并不觉失落。
拒绝邀约后,对方在信中认可了贾父的贡献,也提及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
最后还特意鼓励了贾建设几句。
信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提到那位对街道照顾贾建设这位光荣遗孤表示满意,认可他是继承父志的好同志。
单凭这一句,便堪称王牌。
连那位都称他是好同志,那在大探索时期,其他人岂敢质疑?这封信必须珍藏,无疑是他的护身符。
至此,他对未来安全彻底安心。
不得不说,贾建设是真幸运。
这信能在偶然间被那位看到,实属难得。
这两年问题频出,物资短缺、外部压力剧增。
加之年末,物资匮乏加剧,上报的消息多不佳,让那位一直忧心忡忡。
这时,一位秘书发现一封信,内容非但无坏消息,反而充满善意。
经秘书处商议,认为这信或许能让那位心境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