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类钳工必须是顶级的八级钳工。
四合院剧情刚开始时,易中海已是顶尖钳工。
月薪99.5元,甚至高于贾建设作为主任的工资三分之一。
听到有任务,老刘立刻揽了下来,他想借此机会表现一番,毕竟名义上他是指导小组的“副组长”。
昨天未能完成任务,若不努力,如何晋升?刘海中得知需钳工后,立即自荐,这种功劳岂能错过?六级钳工做小零件,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贾建设见两人积极性高,也不愿阻碍他们。
别人靠本事挣功劳,他无话可说,便同意了请求。
此次返回,由老刘驾车,他自己也会开车,懒得再折腾。
下午修好拖拉机后,晚宴北山公社热情高涨。
晚饭后,在贾建设嘱咐下,老刘带刘海中驱车回第四钢厂。
两人走后,贾建设并未闲着,召集两位女性开会。
此行主要目的是考察分厂支援的机械,目前正进行中。
还需记录北山群众反馈问题,带回总厂供杨政民参考。
实则是了解北山对分厂的态度及分厂的帮扶情况。
梁拉娣明日仍要修拖拉机,此事只能由贾建设和丁秋楠负责。
但她承诺,修好后会参与走访。
她决心观察贾建设,好男人谁能不爱?她性格直率,认准的事必争。
事情就此敲定,次日贾建设将与丁秋楠走访收集意见。
梁拉娣修好拖拉机后,也会加入,一同走访。
商议完毕,三人回房休息。
昨日奔波一天,夜晚又在外露宿,今早好不容易到北山公社,虽未干重活,却也未得片刻休憩。
梁拉娣下午一直在修拖拉机,坚持到现在已十分疲惫。
回房稍作清洗后便沉沉睡去。
丁秋楠原本想晚上悄悄去找贾建设聊天,但洗漱完躺上床没多久也睡着了。
美美地睡了一觉后,贾建设清晨便起身,与两位女性会合。
早餐虽简单却也算丰盛——每人一碗白米粥和两个白面馒头。
只是这顿早餐仅贾建设与两女享用,其他人吃的是粗粮饼配白开水。
对梁拉娣和丁秋楠而言或许算不上丰富,但对贾建设来说已属简朴。
梁拉娣吃完又回到拖拉机旁,继续修理另一台无故障的机器。
随后,贾建设带丁秋楠四处走访。
上午十点半,远方忽然来了十多人。
他们衣衫褴褛,满是补丁,早已看不出原貌。
这一行人引起众人注意,但社员们看他们一眼后便轻蔑地转过头。
他们是刘庄村的大队,公社的“耻辱”,也是最落后的队伍。
为何如此嫌弃?再看看邻村马家屯,同样位于山区,条件虽差,却为维护公社声誉早早派出了劳动力和耕牛。
而刘庄村呢?不仅晚到一天,只来了十几个人,这样的表现怎能称得上团结?
贾建设一眼认出领头的是刘树棍,他们竟来自北山公社。
这状况令人费解,即便村里贫困,也不至于如此糟糕。
待刘庄村民走近,刘树根迅速发现贾建设,但拉了拉身旁的刘建军未出声。”领导,我们迟到了,路途遥远,实在抱歉,请勿责怪。”刘树根笑着低声对接待员说道。
“好了老刘,每次都拖到最后,这是城里的轧钢厂领导,是来指导工作的吗?”接待员不悦地说。
刘树根不敢反驳,随意瞥了贾建设一眼后,便领着众人朝耕地走去。
贾建设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刘树根,但并未放在心上。
刘树根本就知道他是轧钢厂主任,坦然面对,无需担忧。
接待员察觉丁秋楠的困惑,稍作解释。
刘庄村位于山林边缘,偏远且贫瘠,收入微薄,生活艰难,被公社视为落后典型,连附近的马家屯都不屑于他们。
贾建设暗自好笑,但他更关心当前的任务。
丁秋楠见贾建设淡然,也不再追问。
接着,贾建设询问了几位村民的意见。
问题是固定的,例如对工农结合的看法,或对第四钢厂帮扶工作的评价。
所有人都给予积极回应,感激第四钢厂的帮助。
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当时人们对军人和工人充满敬仰,更何况是上级单位派来的代表。
公社人认为这是红星轧钢厂对他们的重视。
加之梁拉娣正在帮忙修理拖拉机,村民满意也在情理之中。
“同志,能否帮忙向领导提议,午休时我在大食堂收集大家的想法?”
“申请一下吧,挨个问费时又影响工作。”
贾建设思虑片刻,觉得效率低下,决定采取新方式。
“好,特派员同意,我马上汇报。”
交代村民送贾建设回去后,他迅速离开。
贾建设沉思片刻,让带路的村民离开。
这条路他们熟悉,无需他人指引。
此时已近黄昏,回去休息显得多余,他便直接领着丁秋楠前往梁拉娣处。
村民们起初担忧被公社领导责备,不愿离去。
但当贾建设递上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并承诺绝无麻烦后,他们欣然接受,拿着烟各自散去。
这种优质卷烟让他忍不住想炫耀一番。
到达梁拉娣所在的仓库,里面传来叮当作响的声音。
看来梁拉娣的修理工作即将完成,贾建设与丁秋楠决定暂时不打扰。
二人相视一笑,贾建设指向门口示意稍作等待。
见丁秋楠点头同意,他便先行带路走向门口。
“秋楠,你和梁师傅熟络吗?”贾建设询问。
“哟,是不是看上人家啦?”丁秋楠打趣道。
“别乱说,我只是听说她家境艰难,想多了解些情况。”贾建设苦笑着摇头。
“梁师傅确实不易,去年丈夫病逝,留下四个孩子,全靠她一人支撑,实在艰辛。”丁秋楠说到此处,不禁同情起梁拉娣来。
换位思考,若此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她不知是否能够承受这般压力。
“确实不易,一个女子撑起整个家,实在辛苦。”贾建设叹息一声。
或许可以暗中助她一臂之力,毕竟按照原剧本,梁拉娣最终会与南易走到一起。
若两人早日结缘,岂非两全其美?
只是此事还需再斟酌,等回去再说。
“你们嘀咕什么呢?”梁拉娣修理完拖拉机走出时问道。
“修好了?”贾建设回头望向她。
不得不说,尽管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梁拉娣却有着寻常女子缺乏的独特魅力。
即便此刻脸上沾了些灰尘,衣服也被油渍弄脏,却丝毫未减她的风采,反倒平添几分干练气质。
汇合了梁拉娣后,三人又讨论了一番中午在食堂收集意见的具体安排。
不久,接待员便返回,公社书记同意了贾建设的请求,允许他在午饭时开设一个意见收集环节。
很快到了午饭时间,贾建设三人随接待员来到大食堂。
此时,食堂里已由公社临时用桌子搭起一个主席台,虽然简陋,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已经相当不易。
等人都到齐了,公社领导拿起大喇叭开场,随后将大喇叭交给贾建设。
贾建设接过喇叭,先说了些场面话,大致意思是轧钢厂作为工人队伍的一部分,一定会与北山公社携手共进、相互扶持。
话音刚落,他话锋一转。
“同志们,这次我代表轧钢厂而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真实想法。”
“大家不必担心说了会得罪人,没关系的,有什么意见或觉得哪有问题,尽管畅所欲言,我会一一记下带回总厂。”
“只有了解问题所在,我们才能及时调整……”贾建设站在台上高声说道。
此话一出,台下顿时议论纷纷,像炸开了锅。
这是工人老大哥首次主动倾听他们的意见,食堂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嘈杂异常,别说听取意见,就连台下说什么都听不清楚。
“安静!吵吵嚷嚷成何体统!”公社书记见状,用大喇叭大声呵斥。
听到书记的话,台下声音逐渐减弱,直至完全安静。
“贾组长,抱歉,我们这些务农的没什么文化,让您见笑了。”公社书记低声致歉。
“书记,您这话可就生分了。
现在咱们是一家人,还提这些做什么?”贾建设笑着摆手。
开玩笑,这位书记说话如此得体,还能说没文化?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既然对方表现出了善意,那他也得投桃报李。
毕竟这是别人的地盘,没有公社领导维持秩序,这次意见大会能否顺利进行,他心里也没底。
两人寒暄几句后,书记示意贾建设继续发言。
“请大家不要着急,有什么想法依次来说。”
“这样吧,大家举手示意,我叫到谁,谁再发言。”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否则这么多人争抢发言,根本听不清。
众人大多赞同此提议,纷纷举手,贾建设随意指了一人。
“同志,请讲。”
“领导,我想反映个情况。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四台拖拉机远远不够,希望能多调配几台给咱们公社。”说话的是个约四十岁的庄稼汉,衣衫破旧,朴实无华。
此言一出,人群中又 * 动起来,许多人随声附和。
农民最关心的始终是田间事务,尤其是粮食问题,格外敏感。
这两年生活愈发艰难,若能增加几台拖拉机,便能多开垦不少土地。
如此一来,至少等到秋收时,日子会稍好一些。
“好的,你的建议我会如实上报,回厂后立即向厂长反馈,争取早日给公社回复。”
贾建设示意丁秋楠记录此事,随后郑重表态。
“这位同志,还有什么要说?”
待前一位坐下,贾建设随即又指向另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