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郿县后,李倚的大军继续一路前行。接下来的几日里,他们并未遇到太多的阻碍。
凤翔军早已按照李茂贞的命令,全面收缩防线,固守在各自的县城中。
同时,他们还实行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不但将县城周围的百姓和他们的粮食都强制迁入了城内,还将那些农田里尚未长成的庄稼也全部都毁坏。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利用这些百姓来协助守城,增加城内的防御力量;二是防止李倚的军队在城外获得补给,从而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不过这些措施对于李倚来说都造不成困扰,在出征之前,他早已将自己的全部家当都一并带出,如此一来,他完全无需担忧补给方面的问题。
转眼间,离开郿县已经是第三天了。
傍晚时分,夕阳如血,余晖洒在大地上,给整个行军队伍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使得李倚的士兵看起来如天神下凡一般。
而大军这时也终于抵达了虢县。
远远望去,只见虢县城门紧闭,城墙上,士兵们如临大敌,个个严阵以待,手中的武器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
更令人惊讶的是,虢县守军在县城的城墙之外,还修筑起了一堵高达两米的外墙。
这堵外墙虽然高度有限,但却使得虢县的防御变得更为立体,给攻城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面对如此坚固的防御,高仁厚并没有急于下令攻城,而是不慌不忙地摆出了长期围城的架势。
他命令全军在距离虢县十里外的一片开阔地带安营扎寨。
这个位置是高仁厚特意挑选,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城墙上的敌军能够隐约看到营地的情况。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高仁厚随即派遣了一名使者,前往虢县城下喊话。
使者来到城下之后,勒住缰绳,稳住胯下的战马,然后昂首挺胸,气运丹田,用尽全身力气向着城墙之上大喊道:“大王今兴仁义之师讨逆贼李茂贞!
凡虢县士民,还请幡然悔悟,弃暗投明,朝廷必赦其罪;若执迷不悟,十万王师踏平虢县之时,定当鸡犬不留!”
使者的话在守城的士兵中引起了一阵骚动,看的李继侃是大为恼火,冲着他们怒喝道:“慌什么!他们哪有那么多人,都是吓唬你们!”
在训斥完守城士兵后,李继侃又冲着城下的使者破口大骂道:“休得胡言乱语,我父亲为朝廷忠心耿耿,是朝廷识人不明,错用小人,才招致兵灾。
如今睦王更是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安危,侵犯凤翔,我凤翔军民定当以死明志,固守城池!”
李继侃越说越气,他的声音在城墙上回荡,仿佛要冲破云霄。说完,他毫不犹豫地挥手下令道:“放箭!”
随着李继侃的一声令下,城墙上的弓箭手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弯弓搭箭,瞄准了城下的使者。刹那间,箭如雨下,如蝗虫过境一般,密密麻麻地射向了使者。
使者见状,大惊失色,他急忙掉转马头,拼命地抽打马匹,想要逃离这可怕的箭雨。
然而,箭雨太过密集,他的马匹虽然速度极快,但还是被几支箭射中,痛苦地嘶鸣起来。
使者在马背上左摇右晃,险象环生,好不容易才逃出了箭雨的范围,狼狈不堪地逃离了城下,随后头也不回的往营地跑去。
看着使者那副惊恐万状、落荒而逃的模样,李继侃心中的郁闷顿时减轻了不少,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城墙上的王行约和王行实两兄弟见李继侃如此开怀大笑,也纷纷附和着笑了起来,他们的笑声在城墙上此起彼伏。
逃回营地的使者向营帐中的高仁厚做了汇报,不过高仁厚脸上并未流露出丝毫的惊讶之色。
他微微点头示意使者退下。待使者离去后,高仁厚站起身来,负手而立,开始沉思起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稍作思考,高仁厚转过身,目光落在帐内的周俊身上,沉声道:“周俊,天黑以后,你率领两千名士兵,悄悄地离开营地。
记住,行动要迅速且隐秘,不可引起敌人的警觉。待你们出营后,再大张旗鼓地返回营地,务必让城墙上的敌军注意到你们的动向。如此反复,总共进行十次。”
周俊闻言,抱拳应道:“遵命,大帅!”
等高仁厚交代完周俊的任务后,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帐内的众人,面色凝重地说道:“诸位,今晚便是我们至关重要的一战。若能成功攻下天兴县,敌军势必会军心大乱,届时凤翔城也将唾手可得!”
帐内众人闻听此言,皆是精神一振,尤其是李倚,更是难掩兴奋之情,迫不及待地开口道:“仁厚,你就直说吧,具体该如何行动?”
高仁厚见状,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缓声道:“今晚,我将亲自率领五千名士兵,轻装上阵,突袭天兴县!
想必天兴县的守军已经得知我们下午抵达虢县的消息,但他们绝对不会料到,我们围攻虢县不过是虚晃一枪罢了。”
说完后,高仁厚看向李倚,:“大王,接下来需要麻烦你与周俊带领剩余的士兵留守营寨迷惑虢县守军了。”
李倚没有反对,点点头道:“好,那我在这里等你们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