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司马懿自己都没想过这么多方面,而魏公却十分周到地都替他分析到了。
导致司马懿本来想好的多套说辞,竟然一句也用不上了。
“还请魏公看在樊阿先生并未出事、小公子转危为安的份上,从轻发落……”
憋了半天,司马懿也只能说出这么一句不痛不痒的话来为自己辩解。
“从轻发落?
这话你还是跟陛下说吧!
魏公之位是陛下亲封。
世子也是陛下授权世袭罔替。
你劫杀樊阿、企图对有可能成为世子的公子不利。
这事,相当于欺君罔上坑害忠良之后。
我可没权利治你的罪!”
经过一上午的指正、审问、讨论,最终杨修、司马懿、曹丕都被暂时关押。
等待几天之后大朝会上陛下发落。
一旦陛下做出决定,三个人的命运就再不受自己和魏公掌控。
杨修和司马懿倒是没啥意外。
只是曹丕被父亲这反操作给吓得不轻。
但转念一想,自己应该是罪责最轻的那个。
而且父亲还没正式举行仪式还政陛下。
相信陛下应该不至于把自己怎么样。
这个时候,陛下肯定是不会轻易得罪父亲的。
想通之后,曹丕也就在关押地安心地等着大朝会的到来了。
杨修、司马懿两人虽然对这么安排不意外。
但是心里还是十分害怕的。
两方的家族、亲朋,也都在大朝会之前极尽所能地四处游走。
企图最大限度地保住家里的年轻俊才。
世子之争的风波,也就此平息。
逐渐转变成讨论皇室能否顺利收回权利的风波。
……
终于到了大朝会这天。
刘协已经对杨修、司马懿挑起世子之争的事情了解得差不多了。
也做好了随时应对曹操发难的准备。
然而让刘协没想到的是,曹操竟然没有当场亲自处理杨修等人。
而是把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三个参与者交给了自己处置。
还是在月初的大朝会上,这个本来自己要趁机解决刘民的日子。
“众卿平身。”
接收过文武朝拜后,刘协按惯例示意众人平身。
接下来的流程按道理应该是身边小黄门代替陛下询问是否有事上奏。
没等小黄门开口,刘彻就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今日朝会臣有要事想请陛下定夺!”
刘协到没感到意外。
只是他不确定杨修、司马懿等人有没有顺带着把自己牵扯进去。
直到这会,他都还没想好如何应对。
看曹操的样子,明显是不想给他任何拖延或者想对策的时间。
见状,刘协也只能无硬着头皮接话道:
“明公为我大汉江山呕心沥血。
如今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这天下、朝中诸事,明公自己拿主意就行。
朕只管按照明公的意思下旨即可。”
这番说辞,让同样在朝堂上的刘备、孙策等人都是一阵尴尬。
自己十几年来天天挂在嘴边要守护的居然是个这样的陛下?
曹操不过按部就班地启奏意见事情。
还没说是啥事情呢,你就直接要躲了?
这些年为之奋斗的就是这么个不愿担责的陛下吗?
“陛下,这事关乎汉室兴衰、国家安定。
微臣不敢擅自越阶……”
刘彻不给刘协继续推脱的机会,紧接着说道:
“臣受圣恩,得以晋魏公爵,世袭罔替。
如今不过数月时间,就有人把注意打到了魏公世子的头上。
这事明着是给臣出难题。
实际上却是在挑衅陛下威严。
倘若让有心之人得逞,那好不容易得来的太平恐怕又会失去。
此等行径,与欺君谋逆相当。
只有陛下您才有资格决定如何处置。”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刘协也不好在躲。
只能点头道:
“竟然有人如此大胆?
具体是什么情况,还请明公言明。”
有了刘协的同意,刘彻当即让人把杨修、司马懿、曹丕三人押了上来。
并且详细地把世子之争的全过程说了出来。
最后再次请求陛下处置。
刘协看着堂下的三人,目光最终落在曹丕身上。
“明公,曹丕可是你的亲子。
他应该是世子之争的受害者才对吧?
即使劫杀樊阿一事他参与其中,那也应该是你的家事。
我看曹丕的问题还是不要让我来说了。
明公只管把曹丕领回去,关起门来随意处置好了。”
也不怪刘协做事谨慎。
别管世子之争有什么利弊,也别管曹操扯起多大的旗。
曹丕说到底都是人家亲儿子。
还是目前的长子。
想动曹丕只能曹操自己动。
他可不敢去掺和这里边的事。
弄不好会错了曹操的意思,罚得重了或者那句话说得不到位了。
很有可能激怒曹操让自己地位不稳。
现在说是天下太平、三造大汉。
但曹操不是还没正式还政天子吗?
这个节骨眼惹他不划算。
刘彻对于刘协的这个说法倒是也没反对。
他需要的就是把自己犯错的儿子和杨修。司马懿一视同仁。
让所有想找角度为两人求情开脱的人,都闭嘴。
我自己的儿子都舍得交给陛下处置。
那陛下无论如何处置,你们就别多嘴了。
曹丕见自己父亲没有反对,算是放下心来。
连忙磕头谢恩后,便被松绑带到了一边。
“至于杨修、司马懿嘛……”
刘协拿不准曹操的意思,于是试探性地询问道:
“不知明公可有自己的想法?
朕一时间还没想到如何处置。
不如你给朕出出主意?”
刘彻见刘协如此谨小慎微,心里多少有点不满意。
他想法很简单,就是明白地告诉天下人,朝堂上的那个陛下,可以做任何人的事。
这次风波,就是给自己清除后患,给陛下立威的。
这件事之后,他会趁势把大权还朝廷。
自己好心无旁骛地去完成征服四方的梦想。
“陛下,您是大汉天子,整个天下都是您说了算。
此二人是按律严惩还是网开一面,全在您一念之间。
不过,不论您下什么决定,最少得告诉大家这么做的原因。
让有心之人挑不出把柄,才能立威信于天下。
有了天子该有的威信,治理天下才能得心应手。”
刘彻的回答,几乎算是半开卷了。
刘协也不是蠢傻之辈。
一下就听出了言外之意。
“既然如此,那就让朕好好想想。”
不久之后,刘协正襟危坐,正色道:
“杨修、司马懿,方才魏公陈述整件事情的经过可否有异议?”
两人看了看掌握着绝对证据的刘彻等大佬,又看了看不知道在做什么打算的陛下。
沉默良久,终于还是点头认了。
“好!既然你们二人都没异议,那我就以魏公说的为准来处置你们。”
说罢,刘协起身看向杨修。
“杨德祖!你多次利用职位之便,在魏公的丞相府行不轨之事。
之前的小错就不提了。
但这次居然敢毒害魏公之子,实属罪大恶极。
不过,念在你也是朕的近臣,忠君的份上。
朕打算给你个机会。”
说着,刘协看向刘彻。
“明公,不知道可否等到下次朝会时在处置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