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火墙暖冬:辽东学事记

第一章 风雪赴楚:腊月初的辽东,雪片子跟扯碎的棉絮似的,往人脸上砸。陈砚裹紧了身上那床打了三层补丁的毡子,毡子边缘的羊毛都结了冰碴,一走动就簌簌往下掉。他怀里揣着本课本,课本的纸页被冻得发脆,边角处裂了好几道口子,像极了村里孩子冻裂的手背。

这是陈砚去楚地的第十五天。脚底下的靰鞡鞋早磨透了底,雪水渗进去,冻得脚趾头又麻又疼,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可他不敢停,一想起辽东郡学堂里的光景,心里就跟揣了块冰似的——那间破教室连个正经窗户都没有,糊窗纸早被北风刮得稀碎,冷风跟长了腿似的往屋里钻。孩子们上课得裹着家里最厚的棉袄,手冻得跟红萝卜似的,握笔都握不住,写的字歪歪扭扭,有的孩子写着写着就哭了,不是怕疼,是怕字写不好,陈先生又要叹气。

他试过好多法子。先是在教室里烧柴,可烟太大,孩子们呛得直咳嗽,眼泪鼻涕一起流,课根本没法上;后来又把自己的毡子拆了,给窗户加了层衬,可没撑三天,衬布就被风刮跑了。眼瞅着冬至快到了,天越来越冷,孩子们来上学的越来越少,陈砚急得满嘴燎泡,最后咬咬牙,揣着本冻裂的课本,往楚地赶——他听商队的人说,楚地有个新先生,办的“半日启蒙班”特别好,还能照着地方的情形改法子,说不定能救辽东的孩子们。

楚地的冬天跟辽东不一样,没那么冷,路边还有没冻透的草芽子。陈砚找到苏墨的时候,苏墨正在学堂里教孩子认“桑”字,手里拿着片晒干的桑叶,一个个教孩子摸叶子的纹路。孩子们坐得整整齐齐,脸上红扑扑的,屋里烧着炭盆,暖烘烘的。

陈砚站在门口,毡子上的雪化了,湿了一大片,他却没心思擦。等苏墨下课,他赶紧迎上去,把怀里的课本递过去,声音都带着颤:“苏先生,您瞅瞅这课本……咱辽东郡冬天冷,教室没取暖的,孩子冻得握不住笔,您那‘半日班’在咱那儿,实在是没法上啊!”

苏墨接过课本,指尖碰着冻得发硬的纸页,心里咯噔一下。他掀开课本,里面夹着张纸条,是陈砚画的教室草图,窗户上画着叉,旁边写着“风大”,地上画着几个小圆圈,注着“孩子冻脚”。苏墨抬头看陈砚,见他脸上冻得通红,耳朵尖都起了冻疮,靰鞡鞋上还沾着雪泥,就知道这一路有多难。

“陈先生,别急。”苏墨把课本收好,转身就去收拾东西——两袋炭火,是楚地特有的硬炭,耐烧还少烟;还有几匹厚棉布,是织坊刚送来的,够糊好几扇窗户;最底下压着本自己画的图纸,上面是些取暖的法子。“辽东冷,楚地的‘半日班’肯定不能照搬,得先让孩子们暖起来,才能好好读书。”

当天下午,苏墨就跟着陈砚往辽东走。路上走得急,苏墨裹着陈砚给的厚袄,还觉得风往骨头缝里钻。他跟陈砚打听辽东的情况,听陈砚说孩子们早上要帮家里喂牲口、捡柴,下午又冷得没法出门,心里渐渐有了主意:“楚地是上午读书、下午帮工,辽东要是上午冷,不如改成‘午间班’——中午天最暖的时候上课,孩子们早上能帮家里干活,下午也能早点回家,不用摸黑走雪路。”

陈砚眼睛一亮:“这法子好!可教室暖不起来,午间也没用啊。”

苏墨从怀里掏出图纸,指着上面画的空心墙:“咱给教室砌‘火墙’,墙边砌一层空心的砖,里面烧炭火,热气能顺着墙散到屋里,还不会有烟。这样屋里就暖了,孩子们也不用冻着手了。”

陈砚凑过去看图纸,手指在空心墙上摸了摸,眼眶一下子热了——这半个月的罪,没白受。

第二章 冰屋困局

走了二十天,苏墨终于到了辽东郡的柳溪村,也就是陈砚教书的地方。刚进村子,苏墨就愣住了——地上的雪没到膝盖,屋顶上的雪堆得跟小山似的,风刮过光秃秃的树梢,发出“呜呜”的响声,跟哭似的。

学堂在村子最里头,是间土坯房,墙皮都掉了,露出里面的黄土。窗户上的纸果然破得不成样,风从破洞里灌进去,撩得屋里的桌椅晃悠悠的。苏墨走进教室,脚刚踩进去,就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往上窜,比屋外还冷——屋里没生火,土炕早就凉透了,桌椅上都落了层薄雪。

“这几天下雪,孩子们来不了,我就没烧炕。”陈砚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以前烧炕也没用,烟排不出去,屋里呛得慌。”

苏墨蹲下来,摸了摸墙,土坯又冷又硬:“这墙不隔热,光烧炕不行。咱先把窗户糊上,再砌火墙。”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苏墨抬头一看,是个约莫七八岁的孩子,穿着件又薄又旧的棉袄,棉袄袖子短了一截,露出冻得通红的手腕。孩子手里拿着捆柴,站在门口,怯生生地往里看。

“小石头,你咋来了?”陈砚笑着招手。

小石头走进来,把柴放在墙角,眼睛却盯着苏墨,小声问:“陈先生,他是谁啊?”

“这是苏先生,从楚地来的,专门来帮咱把教室弄暖和,让你能好好读书。”陈砚摸了摸小石头的头,“你看你这手,又冻裂了。”

小石头赶紧把手背到身后,不好意思地笑了。苏墨拉过他的手,入手冰凉,手背上裂了好几道小口子,有的还渗着血。苏墨心里一酸,从包里掏出块猪油膏——这是楚地妇人做的,冬天擦手能防裂,他特意带了几块。“拿着,每天擦两次,手就不裂了。”

小石头接过猪油膏,攥在手里,暖乎乎的,他抬头看苏墨,眼睛亮晶晶的:“苏先生,教室真能变暖和吗?我想写字,上次陈先生教的‘家’字,我还没练好呢。”

“能,肯定能。”苏墨点头,心里更坚定了——一定要让柳溪村的孩子们,冬天也能在暖烘烘的教室里读书。

可砌火墙没那么容易。村里的人听说苏墨要给教室砌墙,大多不相信。村里的老支书王大爷拄着拐杖来学堂,看着苏墨画的图纸,皱着眉头:“苏先生,不是俺不信你,以前陈先生烧柴取暖,烟把孩子们呛得直哭,你这火墙要是也冒烟,可咋整?”

“王大爷,咱先试砌一段,要是冒烟,咱再改。”苏墨指着图纸上的排烟口,“这火墙留了排烟的地儿,炭火在空心墙里烧,烟能顺着排烟口出去,屋里只留热气,不会呛。”

王大爷还是犹豫:“砌墙要砖,还要炭,村里哪有那么多钱?”

这话戳到了痛处。柳溪村穷,村民们靠种粟米、养牲口过活,冬天收成少,连吃饭都紧巴巴的,哪有闲钱买砖买炭。苏墨想了想,对王大爷说:“砖不用买,咱自己打土坯;炭我带了两袋,不够的话,咱再去山上捡硬木,自己烧炭。”

陈砚也跟着劝:“王大爷,孩子们要是能好好读书,以后就能识文断字,帮村里算收成、记账目,不比现在强?”

王大爷看着教室里落雪的桌椅,又想起孩子们冻得哭的样子,终于点了头:“行,俺帮你叫人,咱试试!”

第二天一早,村里的壮劳力都来了。李二柱扛着锄头来打土坯,他媳妇带着几个妇女来和泥,王大爷指挥着人把旧墙拆了一截,准备砌火墙。苏墨拿着图纸,一点点教大家怎么砌空心墙,哪里留排烟口,哪里放炭火。

小石头也来了,他跟在苏墨身后,帮着递泥抹子,还把家里的柴抱来好几捆。苏墨问他累不累,他摇摇头:“不累,等教室暖了,我就能天天来读书了。”

可刚砌了两天,就出了岔子。李二柱打土坯的时候,没掌握好湿度,土坯晒干后裂了缝。苏墨一看,赶紧让大家停手:“土坯得加麦秸,还要控制水量,不然冻了会裂。”他带着大家去地里割了些干麦秸,切碎了拌在土里,重新打土坯。

又过了三天,火墙终于砌好了。是在教室的西墙,砌了半人高的空心墙,墙头上留了个小排烟口,下面还砌了个添炭的小口。苏墨往空心墙里放了几块炭火,点着了。不一会儿,屋里就渐渐暖和起来,手摸在墙上,能感觉到热气往上冒,排烟口也没冒多少烟。

王大爷走进教室,摸了摸火墙,又摸了摸自己的棉袄,笑着说:“真暖!苏先生,你这法子,中!”

孩子们听说教室砌了火墙,都跑来看。小石头第一个走进来,把手贴在火墙上,惊喜地叫起来:“不冷了!手不冷了!”其他孩子也跟着进来,围着火墙转,有的还把冻得发红的脸贴在墙上,笑得特别开心。

苏墨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也暖烘烘的——这几天的辛苦,值了。

第三章 午间书声

火墙砌好了,苏墨又跟陈砚商量“午间班”的安排。陈砚说村里的孩子早上要帮家里喂猪、捡柴,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又冷,不如中午从巳时读到未时,两个时辰,既能让孩子上课,又不耽误家里的活。

苏墨还加了条:“让家远的孩子在教室吃午饭,咱跟村民们凑点粮食,煮点热粥、蒸点窝头,孩子吃暖了,下午上课才有精神。”

陈砚觉得这主意好,跟王大爷一说,王大爷立刻召集村民,大家你凑一碗粟米,我凑两个窝头,有的还拿来了腌菜。村里的张婶主动来帮忙做饭,每天中午在教室旁边的小屋里煮粥,香气能飘出老远。

“午间班”开学那天,天特别好,太阳照在雪地上,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孩子们早早地来了,有的揣着家里的窝头,有的手里拿着课本,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

苏墨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孩子们进来,帮他们拍掉身上的雪。小石头来得最早,他穿着件新缝的棉袄——是他娘用陈砚送的旧布改的,手里拿着那本冻裂的课本,课本已经被他娘用针线缝好了。

“苏先生,我能写字了吗?”小石头把课本递过来,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个“石”字。

“能,今天咱就教你写‘暖’字。”苏墨笑着点头。

上课了,苏墨先教孩子们认“暖”字。他指着火墙,对孩子们说:“这火墙能让屋里变暖和,‘暖’字左边是‘日’,代表太阳,右边是‘爰’,就像咱们围着火墙取暖。”他还在黑板上画了个火墙,旁边画了几个孩子,让孩子们照着画,边画边记字。

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以前冻得握不住笔,现在手里暖乎乎的,写的字也比以前工整多了。苏墨还教他们唱楚地的童谣,改了改歌词,加了辽东的雪景:“雪粒子,飘呀飘,火墙暖,读书好……”孩子们跟着唱,声音清亮,飘出教室,飘在雪地上。

中午吃饭的时候,张婶端来热粥和窝头,还有腌菜。孩子们围着桌子坐,捧着碗喝粥,热气腾腾的粥喝下去,浑身都暖和了。小石头喝了两碗粥,还把自己的窝头分给了旁边没带干粮的小丫头:“你吃吧,我娘早上给我煮了红薯。”

苏墨看着孩子们互相分享,心里特别欣慰。他跟陈砚说:“孩子们心善,只要有好的条件,肯定能学好。”

可没过几天,又出了点小问题。有个叫铁蛋的孩子,早上帮家里拉柴,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午没来上课。苏墨听说后,放学就跟陈砚去铁蛋家。铁蛋家特别穷,土坯房漏风,铁蛋躺在床上,腿上裹着破布,脸上还带着泪。

“苏先生,俺腿疼,没法去上课了。”铁蛋看见苏墨,小声说。

苏墨摸了摸铁蛋的腿,没伤到骨头,就是冻着了,还有点肿。他从包里掏出药膏,给铁蛋涂上,又把自己带的厚棉布剪了块,给铁蛋做了个护腿:“别怕,过两天就好了。这两天的课,我每天来给你补。”

接下来的几天,苏墨每天放学都去给铁蛋补课,教他认新字,还给他带热粥。铁蛋的腿好得很快,没过五天就来上课了。他拉着苏墨的手,小声说:“苏先生,谢谢你,俺以后肯定好好读书。”

苏墨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只要你愿意学,先生就教你。”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溪村的“午间班”越来越红火。村里的孩子几乎都来上课了,有的村民还来教室外面听,想跟着学几个字。王大爷也来听了几次,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逢人就显摆:“俺也识文断字了,这都是苏先生和陈先生的功劳!”

苏墨还教孩子们做手工,用雪捏小动物,用柴棍拼字。有一次,他带孩子们去外面看雪,让孩子们把雪捏成“火墙”“书”“笔”的形状,边玩边记字。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学得也快,没过多久,就认识了几十个字,还能写简单的句子。

陈砚看着孩子们的变化,心里特别激动。他跟苏墨说:“以前我总觉得辽东冬天冷,没法办学,现在才知道,只要肯想办法,啥困难都能克服。”

苏墨点头:“办学不能照搬别人的法子,得顺着地方的情况改,顺着孩子们的需求改。这样的学,才有用。”

第四章 雪融希望

转眼到了腊月下旬,离过年越来越近了。柳溪村的“午间班”已经办了一个多月,孩子们认识了不少字,还学会了算简单的账目。苏墨觉得该给孩子们做个小测试,看看他们学得怎么样。

测试那天,苏墨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暖”“书”“雪”“家”,还出了道算术题:“家里有五只鸡,又买了三只,一共几只?”孩子们都认真地写着,有的皱着眉头想,有的下笔很快,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

测试结果出来,大部分孩子都能写对字,算对题。小石头不仅写对了所有字,还在旁边画了个火墙教室,上面写着“柳溪村学堂”。苏墨看着小石头的画,心里特别感动,把画收了起来:“这画真好,先生要好好收着。”

没过几天,辽东郡的李官员听说了柳溪村的“午间班”,特意来考察。李官员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正在上课,火墙暖烘烘的,孩子们坐得整整齐齐,读书声特别亮。

李官员摸了摸火墙,又看了看孩子们写的字,笑着对苏墨和陈砚说:“你们这法子好!以前辽东冬天没人办学,你们不仅办起来了,还办得这么好,得推广到其他郡县去!”

苏墨把“火墙+午间班”的法子写下来,还画了火墙的图纸,交给李官员。李官员看了,连连称赞:“写得详细,其他郡县一看就懂。我这就上报咸阳,让北方的郡县都照着学!”

消息传到村里,村民们都特别高兴。王大爷杀了家里的鸡,邀请苏墨和陈砚去家里吃饭,还请了村里的几个老人作陪。饭桌上,王大爷端着酒碗,对苏墨说:“苏先生,你是柳溪村的恩人,要是没有你,孩子们冬天还得冻着,哪能读书啊!”

苏墨赶紧摆手:“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有村民们帮忙砌火墙、凑粮食,这‘午间班’也办不起来。”

陈砚也跟着说:“以后咱柳溪村的孩子,再也不用怕冬天冷了。等开春了,咱再把教室修修,多招些孩子来读书。”

过年的时候,村里特别热闹。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拿着苏墨教他们做的纸灯笼,在雪地里跑。苏墨和陈砚也跟着一起玩,还教孩子们写春联。小石头写了副春联,上联是“火墙暖”,下联是“读书香”,横批是“好日子”,贴在了学堂的门上。

苏墨看着这副春联,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刚到柳溪村的时候,那间冰冷的教室,孩子们冻裂的手;再看看现在,暖烘烘的火墙,孩子们开心的笑脸,觉得这几个月的辛苦,都值了。

年后,苏墨要回楚地了。村里的人都来送他,孩子们拉着他的手,舍不得他走。小石头把自己画的火墙教室送给苏墨:“苏先生,你带着这画,想我们的时候就看看。”

苏墨接过画,眼眶有点红:“先生会想你们的。你们要好好读书,以后有机会,我还来看你们。”

陈砚送苏墨到村口,把一包辽东的特产——冻梨递给苏墨:“苏先生,这冻梨泡水喝,防上火,你带回去尝尝。以后有啥问题,我再给你写信。”

苏墨接过冻梨,点了点头:“陈先生,你多保重。柳溪村的学堂,就交给你了。”

苏墨走的时候,雪已经开始化了,路边的草芽子冒了出来,透着点绿。他回头看了看柳溪村,学堂的烟囱里冒着烟,隐约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他知道,辽东的冬天虽然冷,但有了火墙,有了“午间班”,孩子们的心里,永远是暖的。

后来,“火墙+午间班”的法子在北方郡县推广开来,很多地方都办起了冬季学堂。咸阳的官员还特意写了封信给苏墨,说他的法子帮了北方的孩子,让大秦的乡村教育更完善了。

苏墨把信拿给楚地的孩子们看,笑着说:“你们看,咱们的法子,帮了辽东的小朋友。以后,咱们还要帮更多地方的小朋友,让他们都能好好读书。”

楚地的孩子们听了,都特别开心。他们围着苏墨,问辽东的雪是什么样的,问火墙暖不暖,苏墨一一回答,还把小石头送的画拿给他们看。孩子们看着画,眼里满是向往:“要是有机会,咱们也去辽东看看,看看火墙教室,看看那里的小朋友。”

苏墨笑着点头:“会有机会的。只要咱们好好办学,好好读书,以后不管是楚地,还是辽东,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暖烘烘的教室里,读好书,上好课。”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暖烘烘的,像辽东的火墙,像孩子们心里的希望。苏墨知道,大秦的教育之路还很长,但只要一步一步走,顺着地方的情况改,顺着孩子们的需求办,总有一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好的教育,都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我老姐实在太有钱了一不小心嫁冤家重生学神有系统重生之我真没想当大佬啊特级诡兵焚烟散镇国战神我被男神克死后赘婿出山豪门大少的私宠妻穿越之喜当红娘老婆你说实话,孩子到底是谁的?后海有家酒吧妙贞不可言四合院:离谱!我竟然有无限肉吃花开春暖我的26岁总裁妻子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开启逆袭人生!传奇垂钓:开局钓起十斤大鱼开局获得剪纸术情痒女施主请留步人在海贼,召唤美漫天神诀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无极异界游相宝2:秘物田园小当家死人经都市最强神龙天庭典狱长巨星夫妻都市之至尊狂少影帝总是贪恋我的美貌重生九零全能学霸重生后郡主被权臣勾引啦江山尽风流我在黑道沉浮的日子高手寂寞3我即天意软妹写手成神记从昆仑走出的绝世强者天命大反派:从吊打男主角开始崛起签到十年:灵气终于复苏了!极品婆婆的重生之路别慌,学霸老爹和我一起穿越了梦回之苟在深圳做房东幽幽情丝三千泪仙途外卖:凡心不灭炼器祖师讨厌女人少奶奶每天都在崩人设
315中文网搜藏榜:都市之归去修仙稼穑人生最强小村医重生八零之军少小萌妻同路人,平凡十年御灵:天使女仆总想把我养成废人被暴君强宠的金丝雀翅膀硬了四合院:我何雨柱,送贾张氏坐牢穿到八零后我成了锦鲤末日?宅舞冒险出道即是巅峰1979全民:开局觉醒sss级召唤天赋我为猎手重生八零:肥妞翻身记逆习大老婆不负荣光,不负你盛婚甜宠:先生,早上好变身:武道女帝惯着他治愈他娇妻得宠:盛少别乱来柳条兄弟之兄弟故事会王妃又又又去除妖了恋爱后,学霸她成了撒娇精随机职业体验,满级人类震惊网友重生之我是神君万亿打赏金,我在抖音称王!豪门权少密爱成瘾绝色总裁的贴身高手返穿你与流年皆不在重回1998当富翁奉旨抢亲,纨绔太子喜当娘多子多福,我打造三千校花女团!团宠大佬你马甲掉了超品战兵红颜三千特种兵王在都市极品透视妖孽狱神归来对首席大人的攻略争夺战浅浅系统:至高无上话语权重回八零小辣妻法庭索赔1400万,你疯了?长路漫漫只为你刚穿越的我被直播开棺写日记也能无敌四合院:重生火红年代四番队的三席都市之逆天大反派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重生之得意人生小司机的美女总裁老婆四嫁帝王,三位前夫坐不住了天崩开局:伪装神女我赢麻了鉴芳年刚穿八零,资本家小姐要买我老公玫瑰戟她算哪门子表姑娘婉风沉王府里来了个捡破烂的崽崽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小撩精太黏人,被偏执校草亲哭穿书被鞭打,我抱上黑化首辅大腿京夜婚动与病弱兄长共梦一鸣江山定我在板鸭很开心换嫁随军,谁家凶兽奶呼呼呀!殿下,你抢的王妃是顶级大佬野欲诱吻于他怀中轻颤净水迎帆我女朋友是学医的全家偷听心声吃瓜,我赢麻了荒年肉满仓,缺德后娘养歪女主!和死对头双穿,冷面丈夫成了权臣恶毒公主觉醒后,他们都想当驸马开荒躲乱世,我家过的太富裕了!肥妻苟山村养娃,疯批佛子急疯了民国恶女求生游戏苟分日常七零:娇气包大小姐随军闹翻天穿越开自助,办个酒楼做首富她谋六零娇娇作精,糙汉老公带我躺赢前夫处处护青梅,重生改嫁他疯了非分之想七零娇妻萌宠在手,随军护家无忧被换命格后,玄门大佬杀疯了女配她过分美貌撩倒五个男主后,娇美寡妇跑路了刚大一就与女神老师被强制结婚春深囚宦逃荒有空间,嫁绝嗣糙汉一胎多宝守寡后,我逼疯了满朝文武去种田诈尸后,她成了大理寺卿的掌中娇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重生八零小豆丁,手握空间聊天群SSSSSSSSSSSSSS满级神医清穿:救命!太子妃她又在揍人啦锦鲤崽崽穿六零,捡来爹娘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