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楚穗上麦

第一章 楚地雨愁

楚地的梅雨季来得黏腻,连下了半月的雨,田埂里积着半尺深的水,踩上去能陷到脚踝。张阿伯蹲在自家粟田边,手里攥着一穗沉甸甸的粟米,眉头却拧成了疙瘩。

这粟种是楚地传了三代的老品种,耐涝性极好,哪怕田里泡着水,穗子照样饱满。可前几日北方来的商队说,上谷郡今年又遭了春旱,地里的麦种勉强抽芽,却蔫头耷脑地撑不过盛夏。“要是咱楚地的粟种能在北方长就好了。”商队首领叹着气,“上谷的麦种耐旱,可到了你们这,怕是一场雨就烂了根。”

这话像颗石子,在张阿伯心里砸开了涟漪。他种了四十年地,最清楚粮食的金贵。楚地多水,粟米是当家粮;北方干旱,麦子才是命脉。可天不遂人愿,南方的种过不了北,北方的种活不了南。去年邻村试种过从北方换来的麦种,一场梅雨过后,苗全烂在了地里,颗粒无收。

“阿伯,发啥愣呢?该收粟米了。”邻居家的后生扛着镰刀路过,见他蹲在田埂上不动,笑着喊了一声。

张阿伯回过神,把手里的粟穗举起来:“你看这穗子,沉得很。可到了北方,遇上旱天,它就活不成。上谷的麦种要是能在咱这长,坡地也能种,咱的粮食能多收三成。”

后生挠挠头:“那有啥法子?南北天差地别,种子也认地哩。”

张阿伯没说话,心里却有了个念头。他想起去年郡里来的农官说过,咸阳在推“跨郡协作”,染料能北运,药材能西输,那种子就不能互换着试试?他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泥,快步往郡府走去。

郡府的农吏听了他的想法,眼睛一亮:“张阿伯,你这主意好!上谷郡的农官赵渠,上个月还来信问过南方耐涝作物的事。我这就给上谷写信,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换种试种。”

信送出去的第十天,上谷郡的回信到了。赵渠在信里说,上谷的麦种是本地培育的“旱云麦”,耐旱性极强,就是怕涝。他早就想找南方的耐涝种子试试,若是楚地愿意换种,上谷愿意拿出最好的麦种,还会派农工来楚地指导种植。

张阿伯拿着信,手都在抖。他跑到田里,对着金黄的粟田喊:“老伙计,这下有盼头了!”

第二章 北麦南粟

楚地的粟种装了二十个陶瓮,由商队护送着往北去。张阿伯特意挑了最饱满的穗子,晒干脱粒,每一粒都透着油亮的金黄。“这是咱楚地的底气,可不能让人笑话。”他一边装瓮,一边叮嘱商队首领,“到了上谷,告诉赵农官,这粟种要种在向阳的地里,要是天旱,得浇足头水。”

送走粟种的第二天,上谷的麦种就到了。二十袋麦种堆在郡府的院子里,麦粒比楚地的粟米略大,透着浅褐色的光泽。赵渠派来的农工叫王石,是个皮肤黝黑的北方汉子,刚到楚地就拉着张阿伯去看地。

“张阿伯,咱这‘旱云麦’耐旱,可最怕积水。您看这田,地势太低,不能种。”王石指着张阿伯家的粟田,摇了摇头,“得找坡地,排水好的地方。”

张阿伯领着他往村西的坡地走,那里以前种过豆子,产量不高。“这地够高,就是土薄了点。”

王石蹲下来,抓了一把土搓了搓:“土薄不怕,多上点农家肥就行。种麦的时候,行距要宽些,通风好,不容易烂根。”

两人蹲在坡地边,敲定了种植方案。村里的农户听说要试种北方麦种,有的好奇,有的担心。“万一又像去年那样,白忙活一场咋办?”有人嘀咕。

张阿伯拍着胸脯:“我先种两亩,要是成了,大家再跟着种。要是不成,损失我来担。”

他的话让农户们安了心。第二天一早,张阿伯就带着儿子张望,在坡地里翻土。王石教他们起垄,垄高半尺,垄沟宽一尺,这样下雨的时候,水能顺着沟流走,不会淹到麦根。

麦种播下去的那天,楚地又下了一场小雨。张阿伯站在坡地边,看着细雨打湿的土地,心里七上八下。王石倒是淡定:“这点雨正好,能让种子快点发芽。”

七天后,麦种真的发芽了。嫩绿的芽尖从土里钻出来,齐刷刷地排成一行行。张阿伯每天都要去地里看三趟,拔草、松土,比照顾孙子还上心。

可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楚地的梅雨还没停,连续下了三天大雨。张阿伯冒雨跑到坡地,只见垄沟里积满了水,有些麦苗的根已经泡得发白。

“糟了!”他心里一沉,赶紧叫上张望和王石,拿着锄头挖沟排水。三个人冒雨挖了半天,才把垄沟里的水排干净。可还是有不少麦苗蔫了下去,叶子发黄,一碰就断。

王石蹲在地里,看着蔫掉的麦苗,脸色凝重:“这雨太大了,‘旱云麦’还是扛不住。看来光靠起垄不行,得想别的法子。”

张阿伯看着地里的麦苗,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蹲下来,抚摸着还活着的麦苗,喃喃道:“难道北方的麦种,真的在楚地活不成?”

第三章 上谷旱忧

就在楚地的麦种遭遇梅雨考验时,上谷郡的粟种也遇上了难题。

上谷的春天少雨,地里的土干裂得像乌龟壳。赵渠站在试种粟种的田里,看着刚冒芽的粟苗,眉头紧锁。楚地的粟种发芽倒是快,可芽尖太嫩,经不起干旱。才几天没浇水,有些粟苗的叶子就卷了起来,像打了蔫的草。

“赵农官,这粟种怕是不行。”身边的农工叹着气,“咱上谷的地旱,它适应不了。”

赵渠摇了摇头:“楚地的农信里说,这粟种耐涝,可没说不耐旱。或许是我们种的法子不对。”他想起张阿伯在信里说的,粟种要种在向阳的地里,天旱要浇足头水。可上谷的水源有限,不可能像楚地那样随时浇水。

他让人把试种的粟田分成两块,一块每天浇水,另一块隔三天浇水,看看能不能找出适合上谷的种植方式。可没过几天,每天浇水的那块田,粟苗虽然长得旺,可根却扎得浅;隔三天浇水的那块,粟苗长得慢,叶子还是卷着。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赵渠心里着急。上谷的百姓靠麦子吃饭,可要是遇上大旱,麦子也会减产。要是能种活楚地的粟种,百姓的粮食就多了一层保障。

他想起楚地的粟种是和本地稻种一起长的,稻种耐涝,粟种耐涝,两者是不是有什么共性?或许可以把粟种和本地的耐旱作物杂交,培育出既耐涝又耐旱的品种?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赵渠立刻来了精神。他让人去地里选了几株长得最壮的粟苗,又选了本地最耐旱的糜子,试着进行杂交。他学着楚地农信里说的方法,把糜子的花粉传到粟花上,然后用布袋子把花包起来,防止别的花粉混进去。

可杂交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次尝试,结出来的粟穗很小,颗粒也不饱满。赵渠没有灰心,又选了不同的粟苗和糜子进行杂交,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这天,他正在地里观察杂交后的粟苗,手下的农工跑过来,递给他一封从楚地来的信。信是张阿伯写的,里面说楚地的麦种因为梅雨,死了大半,问上谷的粟种长得怎么样,还说想试试把麦种和本地的稻种杂交,看看能不能培育出耐涝的麦种。

赵渠看着信,眼睛一亮。张阿伯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他立刻回信,把上谷杂交粟种的尝试告诉了张阿伯,还说会把最新的杂交成果寄给楚地,让他们也试试。

“或许,杂交才是唯一的出路。”赵渠拿着信,望着试种的粟田,心里有了新的希望。

第四章 楚地杂交

张阿伯收到赵渠的回信时,正蹲在地里看着剩下的麦苗发愁。信里说的杂交方法,让他眼前一亮。

“把麦种和稻种杂交?这能行吗?”张望拿着信,一脸疑惑。

张阿伯想了想:“楚地的稻种耐涝,麦种耐旱,要是能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说不定就能培育出既耐涝又耐旱的麦种。赵农官在北方都试了,咱也试试。”

说干就干。张阿伯选了地里长得最壮的几株麦苗,又去稻田里选了几株耐涝性最好的稻苗。王石虽然是北方人,没种过稻子,但也跟着一起帮忙。

杂交的过程比想象中难。麦花和稻花的花期不一样,张阿伯就每天观察,等着两者的花同时开放。等到花期重合的那天,他小心翼翼地把稻花的花粉收集起来,用毛笔轻轻地刷在麦花上,然后用油纸把麦花包好,防止花粉被风吹走。

接下来的日子,张阿伯每天都去地里看。半个月后,麦穗开始灌浆,他剥开一个麦穗,里面的麦粒比普通的“旱云麦”略小,但颗粒很饱满。

“有戏!”张阿伯激动地喊了一声。

可没过多久,楚地又下了一场大雨。张阿伯赶紧跑到地里,查看杂交麦种的情况。让他惊喜的是,这些杂交麦苗虽然也受了点影响,但比之前的“旱云麦”抗涝多了,大部分麦苗都活了下来。

“太好了!”王石也兴奋地拍手,“这杂交麦种真能扛住雨!”

张阿伯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知道,培育新种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还需要不断地筛选和改良。他把这些杂交麦种收下来,晒干后,选了最饱满的颗粒,准备明年再试种。

同时,他也没忘了楚地的粟种。他把楚地的耐涝粟种和本地的稻种杂交,培育出了一种新的粟种。这种粟种不仅耐涝,而且生长期比普通粟种短,产量也更高。

张阿伯把这些新种子的情况写信告诉了赵渠,还寄去了一些新培育的麦种和粟种。他在信里说:“南北的种子就像南北的人,互相学习,才能越来越好。”

第五章 上谷改良

赵渠收到张阿伯寄来的新种子时,上谷的杂交粟种也有了新进展。

他把张阿伯寄来的麦种和本地的“旱云麦”进行对比,发现楚地培育的杂交麦种虽然耐涝性强,但耐旱性比“旱云麦”略差。他想,要是能把楚地的杂交麦种和本地的“旱云麦”再杂交一次,说不定能培育出既耐涝又耐旱的麦种。

于是,他又开始了新的杂交尝试。这次,他有了之前的经验,杂交过程顺利了很多。等到麦种成熟时,他惊喜地发现,新培育的麦种不仅耐涝性强,耐旱性也和“旱云麦”差不多,而且产量比两者都高。

“成功了!”赵渠拿着新培育的麦种,激动得手都在抖。他立刻让人把这些麦种试种在不同的地里,有坡地,有平地,还有干旱的洼地。结果显示,这种新麦种在各种地里都能生长,适应性极强。

同时,他也把张阿伯寄来的粟种和本地的杂交粟种进行了杂交。新培育的粟种耐涝性比楚地的原种强,耐旱性也比本地的糜子强,在干旱的地里也能长得很好。

赵渠高兴坏了,他立刻写信给张阿伯,把上谷的改良成果告诉了他,还寄去了新培育的麦种和粟种。他在信里说:“多亏了你的点子,上谷的粮食有救了!等到明年丰收,我一定亲自去楚地,看看你培育的新种子。”

张阿伯收到信和种子时,正忙着准备明年的播种。他拿着上谷寄来的新麦种,仔细观察着。这些麦种颗粒饱满,透着油亮的光泽,一看就是好种子。

“赵农官真是个能人!”张阿伯笑着对张望说,“明年咱们就种这些新种子,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第六章 南北互换

第二年春天,楚地和上谷郡同时开始了新种子的试种。

张阿伯把上谷寄来的新麦种种在了村西的坡地和村东的平地,还在积水较多的田里也种了一些。王石已经回了上谷,但经常写信来询问麦种的生长情况。

麦种发芽后,长得很快。让人惊喜的是,无论是坡地、平地还是积水田,麦苗都长得很旺盛。到了夏天,麦穗开始灌浆,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

“阿伯,你看这麦穗,比去年的杂交麦种还沉!”张望兴奋地拿着一穗麦子跑过来。

张阿伯剥开麦穗,里面的麦粒又大又饱满。他估算了一下,每亩地的产量比普通麦种高了三成还多。

“太好了!”张阿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有了这种新麦种,楚地的坡地和洼地都能种麦子,百姓的粮食再也不用只靠粟米和稻子了。

与此同时,上谷郡的新粟种也获得了大丰收。这种新粟种不仅耐旱,而且产量高,每亩地的产量比本地的糜子高了两成。赵渠看着金黄的粟田,心里乐开了花。他立刻让人把新粟种分给百姓,还写信给张阿伯,邀请他去上谷看看。

秋收过后,张阿伯带着楚地新培育的麦种和粟种,踏上了北上的路。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楚地,心里既激动又忐忑。

经过半个月的跋涉,张阿伯终于到了上谷郡。赵渠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两人一见面,就紧紧地握住了对方的手。

“张阿伯,可把你盼来了!”赵渠笑着说。

“赵农官,恭喜你啊,粟种大丰收!”张阿伯也笑着回应。

赵渠带着张阿伯去看粟田,金黄的粟穗在风中摇曳,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这都是你的功劳啊!要是没有你提出换种,上谷哪能有这么好的粟种。”

张阿伯摆了摆手:“这是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南北互换种子,互相改良,才能培育出这么好的品种。”

在张阿伯停留的日子里,赵渠带着他走遍了上谷的农田,向他介绍新粟种的种植情况。张阿伯也把楚地新麦种的种植经验告诉了赵渠,还教上谷的农工如何在不同的地里种植麦种。

临走时,两人交换了今年收获的新种子。张阿伯捧着上谷的新麦种,笑着说:“这麦种在楚地的坡地也能长,以后再也不怕天旱了!”

赵渠拿着楚地的新粟种,也笑着说:“这粟种在咱上谷的旱地里也能长,以后再也不怕粮食不够了!”

第七章 成果推广

张阿伯回到楚地后,立刻把上谷的新麦种分给了村里的农户。农户们看着饱满的麦种,又听张阿伯说产量高、适应性强,都纷纷报名试种。

第二年春天,楚地很多村子都种上了上谷改良的麦种。到了夏天,麦浪翻滚,一片丰收的景象。秋收时,每亩地的产量比以前的麦种高了三成多,百姓们都乐开了花。

“张阿伯,你真是我们的救星啊!”村里的老人们拉着张阿伯的手,激动地说。

张阿伯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南北协作的结果。要是没有上谷的赵农官,没有换种改良,哪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消息传到郡府,郡太守非常高兴,立刻把楚地和上谷郡种子传到改良的事上报给了咸阳。咸阳的朝廷听说后,也很重视,派了农官下来考察。

农官看着楚地丰收的麦田和上谷金黄的粟田,连连称赞:“这是跨地域协作的典范!要是全国各郡都能像楚地和上谷这样,互相交换种子,改良品种,大秦的粮食产量肯定能大幅提升。”

朝廷立刻下旨,在全国推广“楚地-上谷郡种子互换改良模式”,让各郡互相交换本地的优良种子,进行杂交改良。同时,朝廷还设立了“农科坊”,专门负责种子的培育和推广,邀请张阿伯和赵渠担任农科坊的顾问。

张阿伯和赵渠接到圣旨后,都非常激动。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认可,更是对全国农耕发展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年里,张阿伯和赵渠走遍了大秦的各个郡县,指导百姓进行种子互换和改良。在他们的努力下,大秦的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能种植,北方的麦子在南方也能丰收。

有一次,张阿伯去西域考察,看到西域的百姓也种上了大秦的新麦种和新粟种。西域的首领握着他的手说:“大秦的种子真好,我们的粮食再也不用愁了。”

张阿伯笑着说:“种子没有地域之分,只要互相学习,互相改良,就能在任何地方生长。就像大秦的百姓,虽然来自不同的郡县,但心连在一起,就能创造出更好的生活。”

第八章 天下同兴

这年秋天,大秦迎来了首次全国性的“丰收庆典”。楚地作为典范郡,负责筹备庆典,并展示各地的协作成果。

庆典当天,楚地的郡城热闹非凡。城门口挂着大大的“丰收”二字,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地送来的粮食展品:上谷的新麦种、楚地的新粟种、蜀郡的水稻、西域的瓜果……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张阿伯和赵渠站在展品前,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脸上满是笑容。“你看,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张阿伯对赵渠说。

赵渠点了点头:“是啊,天下同兴,粮食先行。只要百姓有饭吃,大秦就能越来越强。”

庆典上,还举行了农耕演示、学子汇演等活动。农耕演示区里,农户们展示着新种子的种植方法,引来阵阵赞叹;学子汇演区里,孩子们朗诵着描写丰收的诗歌,声音清脆响亮。

朝廷派来的官员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对身边的人说:“楚地和上谷郡的种子互换改良,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推动了各地的协作。这种‘异地育种+双向推广’的模式,要在全国一直推广下去。”

庆典结束后,张阿伯和赵渠又踏上了前往各地指导农耕的路。他们知道,培育新种子的路还很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但他们相信,只要大秦的百姓齐心协力,互相协作,就一定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这年冬天,楚地的麦田里,上谷改良的麦种长出的麦苗,在寒风中依然挺拔。张阿伯蹲在麦田边,抚摸着嫩绿的麦苗,喃喃道:“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远处的郡城传来阵阵欢笑声,那是百姓们在庆祝丰收,也是在庆祝大秦的繁荣。张阿伯知道,大秦的好日子,还在后头。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一次小小的种子互换,始于南北百姓心中共同的希望。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我老姐实在太有钱了一不小心嫁冤家重生学神有系统重生之我真没想当大佬啊特级诡兵焚烟散镇国战神我被男神克死后赘婿出山豪门大少的私宠妻穿越之喜当红娘老婆你说实话,孩子到底是谁的?后海有家酒吧妙贞不可言四合院:离谱!我竟然有无限肉吃花开春暖我的26岁总裁妻子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开启逆袭人生!传奇垂钓:开局钓起十斤大鱼开局获得剪纸术情痒女施主请留步人在海贼,召唤美漫天神诀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无极异界游相宝2:秘物田园小当家死人经都市最强神龙天庭典狱长巨星夫妻都市之至尊狂少影帝总是贪恋我的美貌重生九零全能学霸重生后郡主被权臣勾引啦江山尽风流我在黑道沉浮的日子高手寂寞3我即天意软妹写手成神记从昆仑走出的绝世强者天命大反派:从吊打男主角开始崛起签到十年:灵气终于复苏了!极品婆婆的重生之路别慌,学霸老爹和我一起穿越了梦回之苟在深圳做房东幽幽情丝三千泪仙途外卖:凡心不灭炼器祖师讨厌女人少奶奶每天都在崩人设
315中文网搜藏榜:都市之归去修仙稼穑人生最强小村医重生八零之军少小萌妻同路人,平凡十年御灵:天使女仆总想把我养成废人被暴君强宠的金丝雀翅膀硬了四合院:我何雨柱,送贾张氏坐牢穿到八零后我成了锦鲤末日?宅舞冒险出道即是巅峰1979全民:开局觉醒sss级召唤天赋我为猎手重生八零:肥妞翻身记逆习大老婆不负荣光,不负你盛婚甜宠:先生,早上好变身:武道女帝惯着他治愈他娇妻得宠:盛少别乱来柳条兄弟之兄弟故事会王妃又又又去除妖了恋爱后,学霸她成了撒娇精随机职业体验,满级人类震惊网友重生之我是神君万亿打赏金,我在抖音称王!豪门权少密爱成瘾绝色总裁的贴身高手返穿你与流年皆不在重回1998当富翁奉旨抢亲,纨绔太子喜当娘多子多福,我打造三千校花女团!团宠大佬你马甲掉了超品战兵红颜三千特种兵王在都市极品透视妖孽狱神归来对首席大人的攻略争夺战浅浅系统:至高无上话语权重回八零小辣妻法庭索赔1400万,你疯了?长路漫漫只为你刚穿越的我被直播开棺写日记也能无敌四合院:重生火红年代四番队的三席都市之逆天大反派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夫人要和离?疯批权臣亲她红温重生之得意人生小司机的美女总裁老婆四嫁帝王,三位前夫坐不住了天崩开局:伪装神女我赢麻了佟贵妃只想修仙鉴芳年刚穿八零,资本家小姐要买我老公玫瑰戟她算哪门子表姑娘婉风沉王府里来了个捡破烂的崽崽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小撩精太黏人,被偏执校草亲哭穿书被鞭打,我抱上黑化首辅大腿京夜婚动与病弱兄长共梦一鸣江山定我在板鸭很开心换嫁随军,谁家凶兽奶呼呼呀!殿下,你抢的王妃是顶级大佬野欲诱吻于他怀中轻颤净水迎帆我女朋友是学医的全家偷听心声吃瓜,我赢麻了荒年肉满仓,缺德后娘养歪女主!和死对头双穿,冷面丈夫成了权臣恶毒公主觉醒后,他们都想当驸马开荒躲乱世,我家过的太富裕了!肥妻苟山村养娃,疯批佛子急疯了民国恶女求生游戏苟分日常七零:娇气包大小姐随军闹翻天穿越开自助,办个酒楼做首富她谋六零娇娇作精,糙汉老公带我躺赢前夫处处护青梅,重生改嫁他疯了非分之想七零娇妻萌宠在手,随军护家无忧被换命格后,玄门大佬杀疯了女配她过分美貌撩倒五个男主后,娇美寡妇跑路了刚大一就与女神老师被强制结婚春深囚宦逃荒有空间,嫁绝嗣糙汉一胎多宝守寡后,我逼疯了满朝文武去种田诈尸后,她成了大理寺卿的掌中娇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重生八零小豆丁,手握空间聊天群SSSSSSSSSSSSSS满级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