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三年,即公元332年。
如今已然是曹简在位的第三年时间了,三年的时间过去之后,曾经的那个劣势频生的大魏朝已经不在。
转而换之的是在邓猛与曹简这对君臣的治理之下,如今大魏朝堪称是恢复了一半过来,不说重新恢复曾经的辉煌。
但是对付一般的周边不服势力还是能够做到的,不过由于邓猛看出来如今的局势还不足以出兵,需要再低调发展几年才可以。
毕竟虽说是恢复了一半的国力来,但是这始终是不安稳的,最起码也得是在出兵的同时,还能够保持着国家的战略发展不会被拖后腿,这才是最完美的战略发展。
曹简对于军事上的战事并不怎么有兴趣,基本都是大力放权给邓猛与邓羌二人,只有在政治上的事能够发挥一些帮助的,那曹简才会出力于治理。
所以当邓猛说出现阶段海兵不适合出兵,加上当今大魏第一名将兼“大魏双花红棍”的邓羌也说不合适之后,曹简就没有再提过出兵了。
哪怕是对于周边外邦势力的背叛,是被曹家子弟视为耻辱,可这终究还是没有能力前,也只能按耐下来等待机会了。
不过或许正是邓猛的这种治国方案影响下,反倒是让曹简对于国家的治理上,更加的偏向了文化上的大跃进。
如今的大魏天下文化简直就是大爆发,文人墨客比之前二十年更加的迅猛,诗词歌赋的出现都能说得上是数不胜数。
而在这里面最值得描述的就是,曾经的邓氏二脉望,如今的邓氏主脉之陈留皇关邓氏,自从星象家的诞生之后。
其族中子弟大批量都出现了偏向于科研的方向,一个个的邓氏子弟都闭门深造,一门心思的专研于各种科研发展。
以至于这种情况在外人看来非常的不理解,他们非常的不明白怎么邓氏主脉的邓氏子一个两个都跟魔怔了似的,整天在那里研究一些偏门之说。
甚至为此,这种不明白里面深刻含义的二傻子们,都将如今的邓氏主脉子弟笑称为魔氏弟子,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简称为:魔宗。
而与之相同的也有不少,许多偏向于星象家的弟子们,大多数也都迷恋上了星圣素子的学说,很多都因此投身科研的专研道路上。
并在星圣素子之后的继时圣祖子之后,星象家的影响力堪称达到了顶尖,其中许多世家子弟与寒门学子都因此投入了星象家之中。
正因如此伴随着星象家的大爆发,其他学说百家同样不比星象家差多少,甚至儒家之中还诞生了一个当代的圣人,其被称之为最最最无限接近于孔圣人的传奇。
其被当世之人尊称为颜圣,即颜圣姓名是为颜洛字文真,甚至其还是邓氏子弟出身,往上追溯可以追到两汉之际的公元王身上。
颜洛乃是公元王的第十五世孙,只是在后汉末年时期,曾经过于落魄了直至无奈,便在其子交于一家颜氏代为收养,直到那个孩子长大成人后才知道自己是出身自公元王之后。
虽然最后并没有恢复邓氏姓,但却是名正言顺的邓氏之后,其所理解的儒家盛典可谓是一绝。
…………
就在大魏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时,突然在这一年里宗室子弟,云中王联合周边数个地方小藩王,共同揭竿而起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
一时间整个漠南道临近于半数疆域沦陷,为此曹简得知消息后愤怒不已,但心中已有韬略的邓猛并没有发言。
反而是在曹简骂完消气之后,这才谏言道:“陛下,云中王等五位重要领导藩王造反,对于朝廷而言不过是随手可覆也,臣推荐骠骑将军领军出征,不出半年即可平定五王之乱的格局!”
“而当今需要做的是,该如何对于藩王们的管制与削减,以至于让他们哪怕是有异心,但却无法影响到朝廷的运转,以及做出动荡朝廷的威胁才是最为重要的!”
听闻此话的曹简似有所动,目光看了一眼邓猛之后,发现邓猛那富有韬略的眼神,便知是邓猛心中已经有了计较,随即便在朝堂上顺势提出了可有能解决这些危害的办法询问。
而回复的自然是有不少,但大多数都是一些不入流的普通之法,直到最后曹简似乎是有些听着厌烦后,直接甩袖离开道:“都是些无用之计,问之有何用矣?退朝!”
伴随着曹简离开之后,诸臣都有些不明所以起来,一个两个都心想,不是你提出的问题吗?怎么我们的回答不合适,你也不至于这样子吧?
如果不是场面不合适,他们真想骂娘了,哪有这样子弄的,这不就是欺负老实人吗。
可真让他们开口的话还真就说不出来,心中骂娘和开口骂娘那是两码事,一码是最多不爽而去,可另一码就是要人命的,甚至七族都得牵连进去。
就在曹简离开之后,好几个跟邓猛私交不错的官员大臣询问:“景略兄,你既提出这个建议,是否心中已经有了想法?还是说你提前收到了陛下的什么暗示否?”
闻听此话邓猛只是摇摇头,笑呵呵的表示不清楚道:“陛下的想法,又岂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想到的,至于心中想法这些恕猛暂时未能想到!”
眼看着邓猛如此说了,众人对此也就没有怀疑什么,只是稍微细聊了一会儿之后,便没有再言说什么。
可殊不知的是,在都离开之后,邓猛却是找到了曹简,没有人知道这对君臣聊了些什么,就知道在那之后曹简对于削藩减弱影响力这件事上都没有再提过。
直到邓羌领军两万出征平叛,用时仅耗费三月便平定了五王之乱,还在此战的平叛之中,邓羌的威名响彻天下。
因为此战邓羌以超绝的悍勇,一战于万军丛中生擒十一员悍将,而且这十一员悍将还是世之有言的万人敌。
能够于万军丛中生擒万人敌的,其实力如何自然是不用多言,正因如此这场平叛直接就成为了邓羌的封神之战,此场个人武力秀让邓羌的名声传遍周边,以至于千年之久远矣。
伴随着邓羌平定了叛乱之后,曹简征召当今最强的藩王,即野王曹不正回京之后,以酒宴盛情款待。
并于宴席之上,曹简与邓猛互相打配合,仅以一顿酒宴的功夫,就将曹不正的权势削弱至最低,虽然明面上没有人任何的变化,但实际上不出两代人藩国必裂。
为此在酒宴之上,伴随着曹不正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金刀送予曹简,以此奠定了自己的所言为真。
自此金刀计一出,一招建立在推恩令之上的新式阳谋,彻底让各自在外的藩王们,却陷入了子谋父而父疑子的胶着危机之中。
顿时间,大魏封为在外的大小藩王们,自那之后就此陷入了一个相互牵连的局势内,再也没有了能够动荡朝廷的危机根本。
也是在那之后,有流言谣传出来,金刀计非是皇帝曹简所想,实际上是邓猛所出的,并在得知谣言后都没有做出辩解的二人情况后,更加的让世人肯定了金刀计就是出自于邓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