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元武宗海山去世时,给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库空得能跑老鼠,朝堂上喇嘛和勋贵吵成一团,民间纸币贬值到老百姓买菜都得扛着一麻袋钞票。公元1311年,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登基,史称元仁宗。这位新皇帝一上台,就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把哥哥武宗搞的那套几乎全废了。

仁宗能顺利继位,多亏了一个人——李孟。李孟是河北人,年轻时考中过金朝的秀才(那时候金朝还没灭亡),后来成了仁宗的老师。武宗在位时,李孟因为反对滥发纸币,被排挤到乡下种地。仁宗一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把李孟请回大都,当场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李孟一上任,就提出三条建议:第一,停印新钞,回收旧钞,稳定物价;第二,裁掉武宗时期封的那些\"遥授官\"(只有头衔没实权的官),光这一项就砍掉了上千个职位;第三,把那些在皇宫里横行霸道的喇嘛赶出京城,\"令其各回寺庙,不得干预朝政\"。

仁宗对李孟几乎言听计从。有一次,一个蒙古勋贵跑到皇宫哭嚎:\"陛下,李孟是汉人,他这是要排挤我们蒙古人啊!\"仁宗板着脸说:\"李孟说的是对的,朝廷养着你们这些只拿俸禄不干事的人,有什么用?\"那勋贵被怼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

短短两年,元朝的财政居然慢慢缓过来了。物价从原来的\"一石米二十五贯\"降到了\"十贯\",朝堂上少了一半混日子的官,连街上的喇嘛都规矩了不少。老百姓私下里说:\"仁宗皇帝,比他哥强多了。\"

仁宗和元朝其他皇帝最大的不同,是他特别喜欢汉文化。他小时候跟着李孟读书,《论语》《孟子》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写一手不错的汉字。有一次,他跟大臣们聊天,突然冒出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在场的蒙古勋贵听得一脸懵——他们大多只会说蒙古话,根本听不懂什么意思。

他不仅自己学,还逼着蒙古贵族子弟学。他下诏书:\"凡蒙古、色目(西域各族)官员,不通汉文者,不得任三品以上官。\"这道命令可把那些只会骑马射箭的勋贵急坏了,纷纷请汉人老师教自己读书,上都的\"蒙古国子学\"一下子多了好几十所。

有个叫拜住的年轻贵族,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本来天天在草原上打猎,被仁宗逼着去国子学读书。后来这拜住成了元朝少有的精通汉文化的蒙古大臣,还成了元英宗的得力助手——这都是后话了。

仁宗对汉文化的热爱,甚至到了\"偏心\"的程度。他觉得蒙古传统的\"忽里台大会\"(贵族议事会)太落后,主张\"事从简牍\"(用文书制度处理政务);他觉得蒙古的历法不够精确,下令让郭守敬的后人重修历法;他甚至还想把皇宫里的蒙古语告示,全换成汉文。

有大臣劝他:\"陛下,您毕竟是蒙古皇帝,太偏向汉法,会引起宗室不满的。\"仁宗叹了口气:\"治国要用好办法,管它是汉法还是蒙古法?\"

仁宗干的最轰动的一件事,是恢复科举。

自从金朝灭亡后,科举就停了。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虽然搞过几次\"选官考试\",但规模很小,而且蒙古人、色目人考的内容跟汉人完全不一样(蒙古人考骑射,汉人考经义),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科举。从1237年(金朝最后一次科举)到1313年,整整七十六年,读书人想当官,要么靠关系,要么去给贵族当幕僚,正经的\"学而优则仕\"之路,断了快一个世纪。

1313年,仁宗下了一道《开科取士诏》,里面说:\"朕惟取士之法,必考经术以作其义理,考辞章以观其才华。\"意思是,不管是蒙古人、色目人还是汉人、南人(南宋遗民),都要考经义(儒家经典)和辞章(文章写作),考上了就能当官。

这道诏书一下,天下读书人都疯了。江南地区的老秀才们,有的都七八十岁了,拄着拐杖去报名;北方的私塾里,一下子挤满了读书的孩子,家长们说:\"好好考,以后能当大官了!\"

1315年,元朝第一次科举考试在大都举行。一共录取了五十六人,其中蒙古人、色目人各十六人,汉人、南人各十二人。第一名(状元)叫张起岩,是山东人,考中后被任命为集贤修撰(负责修史书的官)。他后来回忆:\"放榜那天,我在榜前看了三遍,才敢相信自己中了。周围的人都在哭,有哭自己考中的,也有哭盼了一辈子终于等到这一天的。\"

恢复科举看起来是好事,但反对的人可不少。蒙古勋贵们跳得最欢:\"我们蒙古人靠马背上得天下,凭什么要跟汉人一起考那些之乎者也?\"有个叫铁木迭儿的大臣,是武宗时期的老臣,私下里说:\"科举就是汉人的圈套,想让我们蒙古人忘本!\"

仁宗没少跟他们吵架。有一次在朝堂上,铁木迭儿说:\"陛下,汉人读书人参政多了,会反过来欺负我们蒙古人。\"仁宗冷笑一声:\"你看看那些贪赃枉法的,是汉人多还是蒙古人多?科举选的是有本事、有德行的人,总比用那些只会抢钱的强。\"

除了蒙古勋贵,还有一群人反对——佛教僧人。之前喇嘛们靠皇帝的宠信,能随便推荐人当官,现在科举一开,这条路被堵死了。有个叫必兰纳识里的高僧,跑到仁宗面前说:\"佛法能安天下,何必靠科举?\"仁宗没理他,直接把他打发回了寺庙。

阻力最大的,其实是\"旧规矩\"。元朝的官员选拔,一直靠\"世袭\"和\"推荐\":老子是大官,儿子就能当官;跟王爷关系好,就能被推荐当官。科举虽然恢复了,但每年录取的人太少(最多的时候也就一百多人),根本动摇不了旧制度的根基。很多考中科举的读书人,到了地方上,还得看当地蒙古官员的脸色办事。

仁宗在位的九年(1311-1320年),被称为\"延佑新政\"(延佑是他的年号)。除了恢复科举,他还干了不少实事:

比如整顿吏治,规定\"官员任满三年必须考核,不合格者降职\";比如减轻赋税,江南地区的\"夏税\"(粮食税)减少了三成;比如修《大元通制》,把元朝的法律整理成一部完整的法典,里面还特意加了一条\"禁止蒙古人强占民田\"。

但他也有为难的时候,他想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太子,又想起哥哥武宗的遗嘱(让他传位给武宗的儿子和世?),纠结了好几年,直到1316年才下定决心立硕德八剌为太子——这为后来的皇位之争埋下了隐患。

1320年,仁宗在大都病逝,享年36岁。他在位九年,虽然没能彻底改变元朝的痼疾(比如蒙古贵族的特权、财政的亏空),但至少让这个王朝喘了口气。《元史》说他:\"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佛教经典)。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之成宪,尤以兴学养士为急。\"意思是,仁宗又孝顺又聪明,懂儒家学问,还懂佛教,治理国家遵循忽必烈的规矩,尤其重视办学和培养人才。

他恢复的科举,虽然规模不大(元朝一共只开了十六次科举),但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些通过科举当官的汉人、蒙古人,成了元朝中后期少有的\"清流\",还为后来明朝的科举制度提供了借鉴。

仁宗去世后,太子硕德八剌继位,也就是元英宗。这位年轻的皇帝,比他父亲更激进,一上台就搞起了新政。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大明征服者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寻秦记重生:野性部落崛起一品儒商蜀汉我做主三国之乖乖田舍郎锦衣行之吕敏传我爱大明朝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要做皇帝高科技军阀寒门小娇妻暴君总想生三胎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三国之曹家长子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皇室店小二隋唐君子演义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之魏武元勋贞观楚王王八蛋,不服来战反恐大队公子文成武德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袁术天下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