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我怀揣着期待走向自家地头,看着昨日刚划分出来的试验田,心里盘算着今天要做的事。
昨儿培训结束时,林婶主动提出想看看绿色种植的实际效果。她虽嘴上说着“老办法用惯了”,但眼神里藏着一丝好奇。我知道,只要让她亲眼看到变化,她那颗热心肠准能被打动。
“娘亲,我也要去!”承安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还抱着昨晚我教他画的绿色农作物卡片。
“你得先去帮爹喂鸡。”我笑着摸摸他的小脑袋,“等会儿带你去田里玩。”
他撅着嘴点点头,转身朝鸡舍跑去。雅柔也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
顾柏舟正在鸡舍旁搭新围栏,见我来了,冲我笑了笑:“今天真要带林婶去看试验田?”
“嗯。”我点头,“她说不信化肥不撒庄稼就长得好,得让她亲眼瞧瞧。”
他擦了把汗,没说话,只是默默把工具收拾好,准备陪我去地里。
不多时,林婶拎着个竹篮走了过来,里面装着几个新鲜的鸡蛋。“给你家孩子补身子。”她笑呵呵地说,“走吧,带我去瞧瞧你们那‘金贵’的试验田。”
我们一行人来到试验田边,我指着一排长势喜人的青菜说:“你看,这是用了绿肥和天然驱虫剂的作物,比旁边那块施了化肥的还要壮实。”
林婶蹲下身,仔细看了看叶子的颜色,又伸手摸了摸泥土,“这土……怎么比我家的地还松软?”
“因为没用化学肥料,土壤里的微生物还在。”我解释道,“你看这片叶面,没有斑点,也没有虫蛀痕迹,这就是自然防治的效果。”
她半信半疑地摘了一片叶子闻了闻,“怪不得味道不一样。”
这时,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从我们头顶飞过,在叶片间停顿了一下,又翩然飞走。
“哎哟,这蝴蝶我以前可没见过。”林婶惊讶地说,“咱们村啥时候有这种漂亮的虫子了?”
我笑了笑,“它们喜欢干净的地方,说明我们的土地开始恢复生机了。”
她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抬头问我:“那……我能不能也试试?”
我心里一喜,忙点头:“当然可以!我还存了些绿肥种子,你拿回去种几垄试试。”
她接过种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行,我回去就跟我家老头子商量。”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忍不住感慨。理念的转变,有时候就是从一个小小的尝试开始的。
正想着,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李商人带着几个伙计在村口摆了个临时摊位,正展示我们前几天收的绿色蔬菜。
“快来看啊,云悦家的新鲜菜!”他大声吆喝着,“这可是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的好东西!”
村民们纷纷围过去看热闹,有人拿起菜叶凑近嗅了嗅,“还真香。”
赵财站在人群后头,皱着眉头盯着那些菜。他平日里最喜欢用便宜的化肥催产,产量倒是高,可品质差了不少。现在听说李商人当场出价收购,他显然有些坐不住了。
“赵大哥。”我走上前,提醒他:“这里面的利润可比你原来的模式高多了。”
李商人适时地掏出一袋银钱,“没错,我这次带来的定金就是五十两,谁要是愿意种,我现在就签协议。”
赵财的眼睛亮了一下,但仍强撑着脸面,“我……我再看看。”
我知道他已经在动摇了。理念的改变,往往不是靠说服,而是靠利益驱动。只要有人尝到甜头,剩下的就会慢慢跟进。
当天下午,我和顾柏舟带着孩子们一起整理宣传卡片。这些卡片是我特意设计的,图文并茂,简单易懂,专门让孩子们回家讲给大人听。
“承安,你记住了,”我指着一张卡片上的图示,“左边是用了农药的菜,右边是绿色种植的菜,你要告诉爷爷奶奶,哪种更好吃、更健康。”
承安认真地点点头,然后拿出笔,在另一张卡片上画了一只会飞的牛,还给它加上翅膀和角。
“这是……?”我忍俊不禁。
“这是守护农田的神兽!”他一脸骄傲地说,“它可以赶走害虫,还能施肥呢!”
我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那你明天去给邻居们讲的时候,就把这张卡也带上。”
雅柔则选了几张关于玫瑰花的卡片,说要教大家种好看的花来吸引蜜蜂。
第二天一早,村里就热闹了起来。不少人家门口都贴上了孩子们带回的绿色农业宣传画,还有些老人坐在门口,拿着卡片翻来覆去地看。
林婶果然说到做到,已经开始在自家坡地上翻土准备播种绿肥。王大叔也带着工具过来帮忙搭棚子,说是用来养蚯蚓堆肥。
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张大山,也在自家田边试种了几垄豆科作物,说是听云悦讲的,豆子能固氮养地。
最让我意外的是,赵财居然主动找上门来,说想了解绿色养殖的具体方法。他说他打算改种一批无公害蔬菜,试着卖个好价钱。
“不过我有个条件。”他迟疑了一下,“你能帮我联系一下李商人吗?我想让他来收第一批货。”
我看着他,忽然觉得这个曾经霸道的村霸,似乎也开始变了。
傍晚时分,夕阳染红了天边。我和顾柏舟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忙碌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没想到,真的有人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做。”我轻声说。
顾柏舟握住我的手,眼里满是温柔,“因为你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是啊,希望。一颗小小的种子,落在合适的土壤里,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而我们,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远处,承安和雅柔正在田边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如铃。他们手中的卡片随风飘扬,像极了一双双展翅欲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