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僧谢过燕王殿下赏赐,”姚广孝倒也不客气,直接站起身来,朝着朱棣的方向行了一个佛礼。
“无妨,相见则是有缘,本王与大师一见如故。”
“只是些许食物,算不得什么。”
“不知大师佛号,在哪座寺庙置身,我家内人平日好佛,得了空,便带着家人去祈个福,烧个香什么的。”
朱棣笑了笑,打探起了姚广孝的底细。
对此,姚广孝并没有隐瞒,而是笑了笑,随后如实说道:“贫僧法号道衍,原为普庆寺主持,如今跟随一众师兄弟前来应天传扬佛法,至于落脚之地,则是在大报恩寺之中。”
听到这个名头,朱棣稍微愣了一下,随后便从脑海之中想起了此人的信息。
“竟然是道衍大师,当年本王尚在大本堂读书之时,就曾经听过父皇提起大师的名号,听闻大师精通儒学,佛儒双修,只可惜无意仕途,未曾想今日得见,当真是缘分,”朱棣的眼中带着敬佩之色,道衍高僧的名头,还是非常响亮的,就连自己的父皇朱元璋,当年都有意让这个大师入朝为官,只不过后来道衍称病推脱不去,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是,就这玩意,也能称得上是高僧?”
陈友谅摸了摸自己的大光头,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现在的佛门都这么开放了吗?得道高僧还开荤啊!
“这位施主,佛语有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贫僧对食物已然没有了口舌之欲,佛又说万物皆有灵性,因此贫僧看来,无论吃荤吃素,都是维持这身皮囊,自当一视同仁,”姚广孝再次说道。
“好家伙,你这和尚倒是会诡辩,你要是入朝当了官,朝中的那些个当官的,怕是没有几个能说得过你。”
陈友谅对此嗤之以鼻,也就是现在他转性了。
若是放到自己争霸天下的时候,碰到这种和尚,绝对开战之前用来祭旗。
“羊腿来了,”后厨方向,元顺帝端着一盘烤好的羊腿,一路小跑放到了朱棣的桌子前。
这突然出现的五大三粗的中年汉子,让原先表情非常平淡的姚广孝,面色生出巨大波澜,甚至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他并不是在元顺帝身上看到了龙气。
而是单纯的曾经在元大都见过他,当年元顺帝御辇出行,刚成为和尚不久的姚广孝,曾经跟着师傅在人群之中远远的见过一眼。
那时候的元顺帝可是真龙天子,是九五至尊,这张脸哪怕姚广孝到死都忘不了。
“你这和尚,为什么一直看着我?难道也想吃羊腿了,”元顺帝皱了眉头,深深的看了一眼。
“你……”
姚广孝的脸上极度震惊,他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如此相像的两个人,当场失态道:“你和元顺帝是什么关系?为何你二人长得如此相像?”
“哎呦喂,这是哪来的贼和尚?居然还识得我。”
“不过那都是前尘往事了,不要再提了。”
元顺帝一阵惊讶,不过在他的印象里,可不曾见过这个黑和尚。
在得到了面前此人的确认之后。
姚广孝只感觉到周围一阵阴风袭来,原先他的注意力都在燕王的身上,此刻再看去,无论是朱初一还是陈友谅,观其面相,明显寿数已到,不应该这么活生生的在自己面前才对。
“道衍?原来是你,我当年在吴地,还曾经与大师你有过一面之缘,刚才还没认出来,直到你报出来了自己的法号,”张士诚也从后院那边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颗成熟的西红柿,在嘴角处还沾了西红柿的汁液,远远观去,仿若鲜血一般。
“张…张士诚???”
姚广孝又在这家酒楼里看到了一个熟人。
和当年他见过的那个吴王张士诚如出一辙,可以说一点样子没变,此刻的姚广孝只感觉到自己耳边一阵轰鸣,这种感觉让他脊背发寒,冷汗如雨。
随后,便当着众人的面,一头栽倒在了地上。
“难道是刚才那条臭鱼吃中毒了?”陈友谅吓了一跳。
“什么玩意臭鱼?道衍估计是被咱们吓到了。”
“这和尚的心理接受能力不太行啊。”
张士诚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姚广孝,乐呵呵的笑道。
对于如何处理晕过去的姚广孝,这个重任最终交到了燕王朱棣的身上,毕竟姚广孝之前说过,他现在落脚的地方,乃是应天府的大报恩寺。
当朱棣让人架着姚广孝出去之时,陈长生碰巧在太医院那边上完课回来。
“刚才抬出去的那人是谁?”陈长生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那人好像叫什么道衍,是个喜欢吃肉的和尚。”
陈友谅随口回答道。
“啊?那不就是姚广孝吗,黑衣妖僧姚广孝。”
“没有想到,这和尚最终还是和朱棣碰到一起了,不过未来应该是不会出现所谓的黑衣宰相了。”
陈长生一阵惊奇,这位也是史书上的大名人。
若是没有此人的存在,在背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说不得在历史上也就不会存在永乐大帝这一号人物了,不过在这个时空,这姚广孝恐怕无法展示自身的屠龙术了。
陈长生的自言自语,听的陈友谅等人云里雾里的。
什么黑衣妖僧,什么黑衣宰相?
不过对此,陈长生并没有什么解释,而是把酒楼里的员工全部召集了起来。
“各位,根据我从老朱那里得到的消息,经过工部那边没日没夜的加急,能够在大海上航行的大船终于造出来了。”
“用不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启航前往倭国。”
“到时候我也亲自跟着过去,咱们同福酒楼就让刘先生,还有朱大爷父子俩,以及铁锅他们看着。”
“剩下的都一起去,新来的刘福通也一起。”
陈长生快速的宣布了攻伐倭国的事情。
对于此事,众人早就迫不及待了,特别是常遇春,陈友谅这种憋的难受的狠人。
“那可太好了,自从东家讲了那群倭寇的恶行之后。”
“咱天天都巴不得去那个小破岛子上,把他们全弄死,再把属于咱们华夏的银矿给拿回来。”
常遇春无比的兴奋,终于能再当一回领军打仗的将军了。
“不如咱们跟臭要饭的说一说,各领一军,看看谁攻破的城池多,谁先抓到倭国的管事的,”陈友谅脸上突然露出一抹狰狞之色。
“我虽然不喜欢陈秃子,也和朱元璋他们不对付,不过要打倭寇,咱肯定要出全力。”
“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天降猛男。”
刘福通狠狠的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肱二头肌。
看到自己的员工们如此有斗志,陈长生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攻打倭国只是一个开始,后面他还要开发大明版的新航路,让全世界都会说汉语。
至于那些淮西武将们,也早就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了。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例如永昌侯蓝玉,可是把自己的家底都给掏出来了,用来作为大军远征的经费。
而且朱元璋还答应他们在倭国发现的资源,按照他们所贡献出来的钱粮,进行不同的分成。
无论是矿产资源,或者是当地的人口。
他们都可以获得。
蓝玉,徐达他们,最最在意的,还是从同福酒楼这里得知的银矿之事。
当然了。
俗话说的好,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于倭国有银矿的事情,自然会有风声传播到文武百官的耳中。
特别是韩国公李善长,他是知道陈长生的本领的,也自然相信了倭国银矿的真实性,后悔的直拍大腿。
“那可是一座银矿山啊!老夫后悔呀,若是当时就知道,老夫哪怕是变卖家产,也要支持朝廷远征海外倭国,”韩国公府,头发花白的李善长,后悔的眼泪都快要出来了,一把将桌子上的茶杯摔碎在了地上。
而在他的面前,正是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如今李祺乃是大明的驸马都尉,早在洪武九年之时,李祺便迎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
平日里也经常和淮西一脉的那些二代们一块厮混。
昨日里李祺和李景隆等人一块儿去秦淮河畔的酒楼之中喝酒,李景隆说话向来没有一个把门的,几杯马尿下肚,一些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部抖露了出来。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倭国银山的这件事情。
“父亲,或许只是那李景隆酒后吹嘘,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件事情。”
“亦或者是朝廷又缺钱了,让李景隆出来搞这一手,就是为了让咱们再掏点钱出来。”
“还望父亲三思啊!”
李祺看着李善长气的眼前发黑,心里很不是滋味,连忙出言安慰道。
听到这话,李善长连忙摆手,摇头苦笑道:“祺儿,为父早就觉得这件事情不对劲,哪怕是演戏,蓝玉那厮也不可能把全部的家当全部掏出来。”
“现在一回想,竟然是他们早就得知了风声,知道那一座大银矿的事情,才敢如此作的!”
“快,给为父准备一顶轿子,为父这就入宫面见上位,咱们李家说什么也要参与进去。”
李善长此时急得不行,就李景隆那个嘴巴大的,肯定没少瞎嚷嚷。
“好,父亲您先别着急,儿子这就去安排,”李祺也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不敢过多的耽搁,连忙跑出门去,叫来了几个轿夫,以及一顶轿子。
韩国公府距离皇宫有一段路程,等李善长赶到谨身殿之外之时,便已经看到有不少的同僚,已经在这里等候着了。
众人见到李善长前来,也连忙上前问候。
“首辅大人,你也来了,想必是也收到了风声,得知了倭国银矿的事情了吧?”
“李大人啊,你可是咱们的主心骨,快来说说,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下官可是已经变卖了家产……”
“韩国公啊!”
“………”
一群文官直接把李善长给围了起来,不停的问东问西,那声音跟蚊子一样惹人厌烦。
但李善长又不能表现出厌恶的表情,只得强行挤出笑容,解释道:“诸位同僚,此事本官尚不清楚,等待会见过了陛下,相信此事会水落石出的!”
“唉,这该如何是好啊?那一日的朝会,我就捐了五两白银,要是真有银矿,不知道能分我多少。”
“王大人,你已经很不错了,本官才惨了,就捐了一两的银子……”
这群官员们开始互相诉起苦来。
至于朱元璋,早就知道这些官员们因为何事而来。
甚至这件事情传出来,也是他授意李景隆干的,为的就是让这群抠抠搜搜的铁公鸡们好好的出出血。
“九江,你小子这件事情干的不错,你的功劳咱记下了,至于你跟谁大军前往倭国的事情,咱允准了,”朱元璋的眼中带着赞赏之色,在自家的小辈之中,最会办事的,就莫过于自己这个外甥孙子了。
“舅姥爷这都是您教育的好,等回头咱到了倭国,一定给舅姥爷多挖几船银矿回来,”李景隆搓着手嘿嘿笑道。
“嗯,你这孩子有心了,就是比你爹讨咱喜欢。”
“接下来没你的事了,你先回去。”
朱元璋吩咐了几句之后,这才安排王忠,让那群官员集体进来面见。
而那群文官一个比一个精,见了朱元璋之后,闭口不提什么银矿的事情。
作为刚刚成为大明第一任内阁首辅的李善长,则是一脸忧国忧民的样子,“陛下,老臣听闻朝廷为了攻打倭国,斥巨资打造大船,操练水军,花费钱粮无数,哪怕有魏国公,曹国公等人的捐献,依旧是杯水车薪。”
“老臣又时常在梦中想起,倭寇劫掠残杀我大明沿海百姓的恶行,每次醒来多生愤闷,恨不得欲处之而后快。”
“虽然臣家中并无太多钱粮,但为了支持灭倭大业,也要遣散家中仆从,变卖田产等物,强凑出了白银10万两,为的就是支持咱们大明覆灭这个倭国,剿灭所有的倭寇,还沿海百姓一个太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