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未定 · 前蜀割据西南,威胁犹存
中原既定,华夏联邦成立,赵信正式称帝。然而,真正的统一尚未完成。在南方与西方,仍有数个政权盘踞:
前蜀:王建之子王衍继位,占据成都平原,兵力十余万;
后蜀:虽名义上归附前蜀,实则自成一体,由孟知祥掌控;
南诏:位于云贵高原,与前蜀关系密切,时常袭扰边境;
吐蕃残部:仍在川西游走,伺机而动。
其中,以前蜀最为富庶,其地“天府之国”,粮草充足,城池坚固,若不及时平定,必成心腹大患。赵信召集众将,在汴京“龙魂殿”中召开军政会议。
“前蜀地处西南,易守难攻。”“然其王衍昏庸,朝政腐败,正是我军出兵良机。”“此次西征,非为灭国,而是为民请命,还川蜀百姓一个清明之世!”
众将纷纷响应,誓死效忠。于是,赵信发布《西征诏令》,正式开启对前蜀的征服之战。
二、战略部署 · 分三路进军,直取成都
赵信决定采用“三路并进”战术:
1.
北路军
主将:李思安
兵力:白耳轻甲兵 x500、步兵 x8000
路线:自汉中出发,穿越剑门关,直取绵州
2.
中路军
主将:霍云
兵力:白耳弓弩手 x300、骑兵 x1000
路线:自襄阳入川,沿长江水陆并进,攻占夔州、渝州
3.
南路军
主将:王彦章
兵力:白耳重甲兵 x400、步骑混合 x7000
路线:自贵州北上,绕道泸州,策应主力部队
赵信亲自坐镇中军,统筹全局,并派遣密探潜入成都,策反地方将领,制造内乱。
三、首战告捷 · 剑门关破敌,绵州投降
北路军率先突破剑门关。此关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李思安率白耳轻甲兵夜袭敌营,斩杀守将高从诲,一举夺关。消息传至绵州,守将惊恐万分,立刻开城投降。赵信闻讯大喜:
“剑门既破,前蜀门户已开!”“诸军继续推进,不得延误战机。”
与此同时,霍云率中路军顺利拿下夔州,打通长江水道,为后续补给提供保障。王彦章也于泸州击溃蜀军先锋,稳定南路局势。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势如破竹。
四、成都危急 · 王衍求援无门,朝堂动荡
成都城内,一片混乱。前蜀皇帝王衍整日沉迷酒色,不理政务,朝臣多有怨言。得知赵信大军压境,王衍惊慌失措,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右相张格建议:
“陛下可向南诏求援,再遣使往吴越,请其出兵牵制赵信。”“同时,调集各地守军回防成都,坚守待变。”
王衍依计行事,却迟迟不见援军到来。南诏使者被赵信截杀,吴越则观望不出。而各地守军因畏惧白耳兵威名,竟纷纷倒戈投降。成都孤立无援,形势愈发严峻。
五、里应外合 · 白耳兵突袭皇宫,擒获王衍
就在前线节节败退之际,赵信早已布局成都内部。他派遣霍云乔装商人,混入成都,联络旧部将领——赵廷隐。赵廷隐原为前蜀名将,因不满王衍昏庸,早有投诚之意。两人密谋后,决定发动宫变。某夜,霍云率百名白耳兵趁夜翻墙入宫,直扑皇宫。王衍正与宠妃饮酒作乐,毫无防备。白耳兵破门而入,迅速控制宫廷禁卫。王衍仓皇逃窜,却被赵廷隐拦住去路。他跪地求饶:
“赵公饶命!我愿献成都,归降称臣!”“只求保全性命,苟延残喘……”
霍云冷笑一声:
“你已失民心,何谈称臣?”“赵公仁义,不会杀你,但你必须交出玉玺,宣布退位。”
王衍颤抖着取出玉玺,交予霍云。次日清晨,成都百姓打开城门,发现皇宫已换旗帜。赵信大军缓缓进城,秩序井然,百姓欢呼:
“赵公来矣!川蜀有望矣!”
六、安抚川蜀 · 惩治贪腐,减免赋税
赵信进入成都后,立即着手治理。他颁布《成都新政十条》:
废除王衍苛政,释放囚犯;
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清查贪官污吏,惩治奸佞;
恢复科举制度,选拔贤才;
鼓励农耕生产,免除三年赋税;
设立巡抚使,管理地方事务;
整顿军队,收编蜀军;
修复水利设施,改善民生;
开放贸易市场,促进经济复苏;
推广教育,兴办书院。
此举深得民心,前蜀各地纷纷归附。赵廷隐被任命为“川蜀总督”,负责治理西南。霍云则继续深入云贵,与南诏谈判,促使其归附华夏联邦。
七、命运抉择 · 是否彻底吞并后蜀?
就在赵信稳定川蜀之时,一封来自后蜀的密信送至成都。发信人是后蜀实际掌权者——孟知祥。他在信中写道:
“赵公雄才伟略,吾等敬仰。”“然后蜀百姓安居乐业,不愿战火再起。”“若赵公愿许以后蜀自治,我孟氏愿奉表归顺,永不背离。”
赵信阅信沉思。他知道,若强行吞并后蜀,必将引发新一轮战争,百姓受苦。于是,他回信答应孟知祥请求,并提出条件:
后蜀归附华夏联邦,承认赵信为共主;
保留原有行政体系,实行高度自治;
每年向中央缴纳一定贡赋;
不得私自扩军或对外结盟。
孟知祥欣然接受,率文武百官迎接赵信入蜀。赵信亲赴成都郊外,与其会面,并赐封其为“蜀王”。这一刻,川蜀真正归于一统。
八、新的征程 · 天下归心,赵信再启远征
川蜀平定之后,赵信并未停下脚步。他站在成都“龙魂阁”上,俯瞰群山,思索未来:
南诏虽已归附,但仍需稳固统治;
吐蕃残部仍盘踞川西,需设法剿抚;
南方尚有楚国、南汉、吴越等地未曾归附;
海外亦有倭国、天竺等异域传闻……
赵信转身对众将说道:
“川蜀已定,天下归心之势已成。”“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让整个华夏真正融为一体!”“我要让每一个角落的人都知道——我们是一家人。”
他随即下令:
成立“西南都护府”,由李思安担任首任都护;
设立“川蜀书院”,培养地方人才;
开通“蜀道驿站”,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
编纂《川蜀志》,记录风土人情,传承文化。
赵信站在成都城头,望着远方的朝阳,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只是另一段传奇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