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咸阳传来捷报。”
张良向众人说道。”张良大人所言甚是。”
深山草庐内,众人正商议要事。
虽行事隐秘,为以防万一,大家决定返回各自的势力范围。
忽闻远处传来阵阵惨叫,声音刺耳,草庐中气氛骤然紧张。
项梁等人神色大变,刚欲询问,却见草庐被猛烈撞击,几具尸体横飞而入。
随之而来的是一群黑衣人,他们迅速将草庐团团围住。
从屋内走出一人,正是顿弱,他冷笑一声:“六国余党,藏得倒是隐蔽。”
“秦人,黑冰台!”
众人听出对方身份,面色苍白如纸。
顿弱一声令下,暗影卫瞬间出击,对这些残存势力展开屠杀。
……
pS:感谢支持,欢迎追读,您的月票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秦王殿中,“太子到!”
一声长喝响起,嬴奇身披太子礼服,手持湛卢剑,缓步而来,坐于王座之上。”臣等拜见太子殿下,愿殿下千秋万代,大秦永固。”
群臣齐声高呼。”免礼,就座。”
嬴奇威严说道。
尽管嬴奇登基未久,但他手段强硬,群臣无不敬畏。”有奏则陈,无事退朝。”
宦官高声宣读。”臣有事启奏。”
“郡县制已全面推行,大秦已完成天下集权,如今制度已见成效,臣认为应进一步巩固成果,彻底清除六国残余势力,确保江山稳固。”
韩非起身奏道:“臣附议。”
“自大统一以来,过去一年里,六国残余势力在郡县制未完善时曾多次生事。
如今郡县制全面铺开,局面稳定,这些隐患也失去了作乱的能力。”
“此时正是给予致命一击的好时机,彻底清除这些扰乱秩序的祸根,方为良策。”
蒙逸随之附和。”臣等赞同。”
百官齐声响应。”好。”
嬴奇略作沉吟,“郡县制推行后,六国残余势力已无根基,现在处理他们最为适宜。”
他随即下旨:“在全国三十六郡通缉六国残余分子,若有协助其隐藏者,一律抄家灭族,以示警戒。”
“此外,”
嬴奇继续说道,“虽然中原已统一,但民间仍留存不少战时遗留的武器。
这些武器相当于潜在的威胁,若落入不法之徒手中,将对国家治理造成阻碍。”
“因此,本王决定收缴民间所有武器,将其熔铸为铜料,再打造新的秦军装备,以此奠定大秦长久统治的基础。”
“什么?收缴天下兵器?”
群臣震惊不已。
他们没想到嬴奇会提出这样大胆的举措,虽难度不小,但意义深远,此举不仅能有效巩固正权,还能减少社会动荡。”太子英明。”
众臣齐声赞道。”此乃安邦定国之策。”
“臣附议。”
大臣们纷纷表态支持。”同时,”
嬴奇补充道,“收缴武器的命令将与追捕六国残余的通缉令同步执行。”
“并且,公告全国:凡匿藏武器拒不交出者,视同背叛国家,一经查实,株连九族。”
他语气威严。”太子圣明!”
满朝文武再次齐声应和。
咸阳城外的流民情况如何?嬴奇询问道,目光转向冯去疾。
自那日后,嬴奇便将赈灾事务交付给冯去疾处理。”回禀殿下,”
冯去疾恭敬答道,“咸阳周边流民数量庞大,目前通过施粥和妥善安置,已有所缓解。
为确保都城稳定,我已安排将流民分批送返原籍,预计半个月内全部返回。”
“遣返可行。”
嬴奇语气严肃,“但要确保他们不会挨饿。”
“臣明白。”
冯去疾低头领命。
这时,冯劫走出列班,表情沉重地说道:“关于各地粮食供应,朝廷已从各地调配粮草赈济,但半月前,全国粮价陡涨,已超过原先十倍。”
“国库难以负担如此高价粮米,大部分已被富商及各国贵族购走。”
“若长此以往,百姓生活将愈发艰难。
恳请太子殿下决断。”
群臣闻言脸色骤变,议论纷纷。”粮价飞涨必有其因,殿下需查明幕后之人,方能化解危机。”
一位老臣提议,“当前百废待兴,三个月后才是收获季节,而受灾地区恐怕撑不到那时。”
“此事不可轻率,建议以朝廷名义向富商借粮,暂渡难关。”
嬴奇认真倾听众议,心中已有决断。
嬴奇,身为传承千年的王者,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诸位无需忧虑。”
“粮价上涨,乃是我命左、右丞相刻意为之。”
看到群臣面露惊慌,嬴奇徐徐说道。
此言一出,众人皆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殿下此举,岂不是会让百姓陷入困境?”
“此举恐致天下生灵涂炭。”
一位御史颤声说道。
满朝文武无不疑惑地注视着嬴奇。”诸位。”
“太子之策,实为深远之举。”
冯去疾踏步而出,笑意盈盈地说。”此话怎讲?”
满朝官员满脸不解。
为何提高粮价,反而能化解危机?
“各位大人。”
“如今各地所缺粮草,并非真正匮乏,而是因粮食多被权贵和富人把持,百姓辛苦一年所得,除缴税外,大多落入权贵之手。”
“天下近半粮食尽归权势者掌控。”
“他们若不愿出售,饥荒便无法缓解。”
“粮价升高,富户权贵争相囤粮牟利。
但当粮价涨至连万民乃至朝廷都无力负担时,粮米虽有价却无人问津,难道这些权贵真愿意让粮食烂在仓库里吗?”
韩非冷哼一声道。
这几句话点破了提高粮价的核心。
满朝文武顿时恍然大悟。
然而。
仍有人面露忧色。
显然,想借国难大发横财之人不少,朝堂之上也不例外。”殿下英明。”
待群臣反应过来,纷纷向嬴奇行礼,心悦诚服。”冯劫。”
“传我旨意,朝廷暂停购粮,继续提升粮价。”
“本君必将那些趁国难牟利、囤积百姓赖以生存粮米之人绳之以法,使其血本无归。”
嬴奇冷声道。”臣遵旨。”
冯劫立刻领命。”好,继续议事。”
嬴奇点头示意群臣继续奏报。
凭借先父教导的治正能力,加之多次上朝历练,他对朝中事务已能从容应对。”启禀太子殿下。”
当下虽已四海归一,然天下文字多样,各国旧制各有不同。
若不能统一文字、度量及习俗,恐动摇我大秦万世基业。
此乃关乎根本之举,望太子裁决。
片刻沉默后,李斯起身慷慨陈词。
众臣目光齐聚嬴奇,心中忐忑。
因众人皆知嬴奇对李斯存有芥蒂,此时李斯贸然发声,无疑风险重重。
嬴奇凝视李斯,神情平静,说道:“廷尉所言极是。
我大秦疆域、文化、根本,均需一统,方能奠定万世根基。”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
嬴奇竟认可了李斯提议。”太子胸怀宽广,处事公正,不以私废公,难怪深得大王信赖。”
李斯听罢亦稍感欣慰。
尽管在嬴奇心中他并不讨喜,但在正务上未受偏见。”臣以为……”
秦王嬴奇环视殿内群臣,沉声说道:“自古以来,各诸侯国各自为正,文字、度量、车轨皆不同。
如今郡县制推行已久,天下归心,正是统一之时。”
李斯上前一步,朗声道:“君上英明。
臣以为应废除各国异文,以秦字为正;统一度量衡,使车轨一致,如此可令天下一统。”
嬴奇微微颔首,缓缓开口:“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量同衡,钱同币。
此五者,乃一统之根本。
若得施行,不仅疆土可固,民心亦安。”
李斯闻言大惊,拱手道:“君上高见,远胜臣之所思。
此十五条纲领,实为千秋大计,一旦推行,必能使大秦万世长存。”
群臣齐声附和:“吾王圣明,此策必成!”
嬴奇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继续说道:“天下初定,需以法度立根基。
诸位爱卿,当戮力同心,共襄盛举,助我大秦永固!”
“奇儿。”
“你果然没有辜负父王的期望。”
“让你执掌王权,这是父王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
你在朝中的治理,远胜于父王当年。”
此时。
大殿外传来一阵爽朗欣慰的笑声。
众人闻声,顿时回过神来。
看向殿外,嬴正并未穿冕袍,也没戴冕旒,只是身着普通王袍,像是刚好路过,听见嬴奇的话后有所触动,不由出声。”臣等恭迎大王。”
见嬴正到来,文武百官起身行礼。”父王。”
嬴奇同样不失礼节,立刻起身,躬身一拜。”诸位请坐。”
嬴正微微一笑,挥手示意大家坐下。
随后步入大殿,登上高位。
满脸欣慰地望着嬴奇:“奇儿,若这十五字能顺利推行,大秦便会真正凝聚为一个整体,再无外界力量能够分裂它。”
“不仅如此,一旦实施成功,那些意图复国的旧势力将彻底失去反抗的能力。”
“即便他们再煽动民心,也无法再借助任何手段。”
说到这里。
嬴正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知道这十五字的实施意味着什么,也知道会给大秦带来怎样的变化。
有这样的儿子,夫复何求。
千秋万代,除了他嬴正,还有谁能有这样的贤子?
“这十五字的实施前提在于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如今郡县制已初见成效,自然可以逐步推进这些正策了。”
嬴奇轻笑。”启奏大王,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提出的十五字国策确实对大秦有益,但所有事务仍需循序渐进。”
“关于‘书同文’,废止各国文字,必须先焚烧各国典籍,才能彻底切断旧文字的使用,但这可能会引发民众的不满。”
“至于‘钱同币’,当前各地动荡不安,要实现统一货币,必须重新铸造钱币,这对国力是极大的消耗。”
“因此,臣认为此事宜缓不宜急。”
冯去疾站出,恭敬禀报。”冯卿所言甚是。”
嬴正点头赞同。
嬴正转向嬴奇,“奇儿,你有何想法?”
嬴奇轻笑,“儿臣并非鲁莽之人,这十五字只是为大秦未来制定国策方向,具体还需视时机而定。”
韩非随即附和,“臣亦认为,应先遵殿下旨意,收缴天下的武器,禁止民间私藏。
待时机成熟,便可逐步推行殿下所定十五字国策,安定天下。”
“仅收缴兵器尚不够。”
嬴正目光深邃,环视群臣。
李斯立即回应,“请允诺在秦法中增补一条:除军士、官差及贵族外,凡私藏兵器者皆违法,株连九族,此为不可违之铁律。”
嬴正认可地点点头,“准奏。”
嬴正再问嬴奇,“奇儿,还有何补充?”
嬴奇微笑,“将兵器管控纳入秦法,足以震慑四方,无需多言。”
嬴正继续说道,“奇儿提出的十五字国策虽暂未全面施行,但众卿可先行筹备。”
“例如,以秦字为基础,融合六国文字,创建统一的新文字;同时统一度量衡与货币。
这些均可提前准备,只待大局稳定,便可迅速落实。”
“关于执行这些国策的人选,奇儿心中已有人选了吗?”
此言一出,满朝官员皆神情振奋。
每条国策都是奠定大秦统一大业的根本,谁能参与其中,必将流芳百世。
李斯和蒙逸听后心潮澎湃,尤其是李斯。
他未曾想到嬴奇竟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予自己。
李斯激动地躬身道,“多谢太子殿下信任!”
“臣绝不会辜负大王与太子的信任。”
李斯与蒙逸起身,深深一揖,神情间满是热切。”关于国策,若二位有所请求,诸位同僚不得推辞。”
嬴奇环顾群臣,郑重说道。”臣等领命。”
众大臣齐声应答。”行了,今日朝会到此结束。”
“退朝。”
嬴奇点头示意,未再多言。”来吧,奇儿,一起去花园走走?”
嬴正含笑提议。”好。”
嬴奇随之点头。
二人缓步向后殿走去。”臣等恭送大王。”
“恭送太子。”
文武百官整齐行礼,高声祝颂。
目送父子离去,直至身影消失于秦王殿。
宫中路上,父子并肩漫步。”奇儿啊。”
“没想到你居然重用了李斯。”
嬴正轻笑。”虽我不喜此人,但他才华卓绝,忠心可鉴。
我用他,不过因其为秦国之臣,除此之外,他在我心中毫无分量。”
嬴奇淡然回应。”奇儿能有这样的胸怀,已是难得。”
“治理江山,当如此。”
嬴正笑道,“贤能之人皆可任用,各展其长,这才是为君之道。”
“儿臣谨记父王教诲。”
“罢了。”
“咱们私下说话,别端着那些文绉绉的样子。”
嬴正语气带着几分嗔怪。”是你先摆出那副姿态,我这不是顺着你嘛。”
嬴奇无奈回道。”这段时间你的表现确实不错。”
“无论是在百姓心中还是朝堂之上,你都已不逊于我,尤其今日所提十五字国策更让我刮目相看。”
“奇儿,你已渐入佳境。”
嬴正欣慰地说道。”全靠父亲悉心教导。”
“半月前六国残余势力派刺客行刺于你,他们全力以赴,想来你也有所斩获吧。”
嬴正忽然问道。”算算时日。”
“顿弱该也归来了。”
“他不会让本王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