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为了跟乌拉那拉氏联系的更加紧密,德妃推出了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四阿哥胤禛福晋的位置。
其实德妃更想要的是柔则,拿出的是嫡福晋的位置,不过乌拉那拉氏族里没同意,因为柔则貌若天仙,族里想让她入太子府。
所以德妃退而求其次的选了宜修,不过只给了个侧福晋的位置,毕竟景额官职不高,她又是个庶女。
更何况乌拉那拉氏的谋算她是看明白了,太子府里侧福晋的位置可是满的。
宁愿做妾也不要嫡福晋的位置,这不摆明了看不起老四吗?
虽然她对这个儿子不甚亲近,但也容不得他们看不起,自然不会费力求皇上给宜修个嫡福晋的位置。
见过了宜修和柔则,德妃其实对宜修也挺满意的,因为柔则被教养的单纯了些,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
宜修入府一年后有了身孕,得了胤禛一句生下阿哥后就给她扶正的话。
宜修因着这个承诺得意忘形,怀孕八月的时候,请了柔则入府,为了炫耀自己终于压过了对方,并且以后会一直压对方一头。
柔则那会儿还未婚呢,定了亲事但还没嫁。
乌拉那拉氏想送柔则入太子府的谋算没成功,因为太子不愿。
乌拉那拉氏放弃了四阿哥嫡福晋的位置,想要柔则做他的庶福晋或者格格,摆明了的看不上胤禛。
胤禛是他关系最好的弟弟,又是老爷子给他预备的班底,他自然不会在女人的事上给他没脸。
柔则他见了,的确挺漂亮的,但他从不缺美人。
不过太子倒是没直接拒绝,而是耍了他们一通,让他们以为他很满意柔则,但迟迟没有松口让柔则入后院。
等一年多过去了,乌拉那拉氏才总算反应过来太子的意思,倒不是他们蠢,不过是不死心罢了。
如今死了心,就给柔则定了亲,但还没有嫁过去呢。
彼时胤禛未开府,柔则入了宫,第一件事自然是去后宫拜见。
不过是在德妃宫里头一见,胤禛就对柔则动了心,不顾她有婚约在身向皇上求娶。
耐不住胤禛和德妃请求,乌拉那拉氏又主动去退了柔则的婚约,皇上最终下旨赐婚。
德妃自然也清楚胤禛之前对宜修说过的承诺,只是男子高兴之下的随口一言怎么能信呢?
她看得清楚,胤禛对宜修并没有多少爱,只不过是府中只有她和齐月宾。
胤禛对齐月宾没多少兴趣,在她的对比下才显得宜修得宠。
大清没有侧福晋抬正的例子,因着那个承诺被宜修宣扬了出去,要面子的胤禛的确会在她生产后向皇上请旨。
但皇上是不可能同意开这边先例的,胤禛也不会为了她几次三番请旨,所以这是件注定不可能的事。
如今胤禛自己看上了柔则,请旨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嫡福晋,德妃自然很是高兴。
当然,德妃心里头还有自己的算计,胤禛这个被自己死对头养大、半路回来的孩子,自然比不上自幼在自己身边的十四。
古往今来可没几个能登上大位的太子,如果太子倒台,两个孩子中她更希望十四登上大位。
而福晋和侧福晋都出自母族乌拉那拉氏,就代表着他会少两个家族的助力。
柔则最后与胤禛顺利成了婚,一开始她是不太愿意的,毕竟胤禛算起来是她妹夫,但皇命难违,她也没有办法。
并且乌拉那拉福晋跟她讲了,大清没有抬正的侧福晋,胤禛既然能对她一见钟情,不顾有孕的宜修也要娶她。
说明胤禛没多喜欢宜修,他不可能扛着压力替宜修请命,等他将来娶了嫡福晋,嫡福晋又怎会放过有着庶长子的宜修?
倒不如让她成为这个嫡福晋,起码她不会害宜修和她的孩子不是吗?
柔则听了这些话,倒是没再不情愿,不过她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待到再一次选秀,皇上赐了两位秀女入府,分别是苗侧福晋和甘庶福晋,虽是汉军妻,但两人的家世都很不错。
苗侧福晋的父亲官居正二品副都统,甘庶福晋父亲官居从三品光禄寺卿。
胤禛那时候已经被封了贝勒,贝勒只能有一位侧福晋。
但苗侧福晋是皇上亲赐,自然能够破例,之所以如此,也是皇上不满四贝勒府被乌拉那拉氏把持。
况且胤禛身后的助力比起其他阿哥要少,皇上自然也要找补一下。
柔则完全压不住家世高的苗侧福晋和甘庶福晋,又有着王爷大部分的宠爱,她们二人经常跟柔则起冲突。
再后来,三岁的大阿哥染了风寒,高热不退,不治而死。
当然,不治而死可不是没有经过救治的意思,而是治疗无效死亡。
也恰恰是同一日,柔则传出了喜讯,四阿哥更是将这一胎交给了刚丧子的宜修来照顾。
苗侧福晋在挑衅柔则时失了分寸,提及了当初柔则与舒穆禄小将军的婚约,说她勾引自己妹夫上位。
柔则因有孕心情浮躁,加上这段往事直接动怒让她罚跪在院中,而自己也动了胎气昏倒。
正院里一下子乱糟糟的,所有人都无视了这位罚跪的苗侧福晋,直到她也昏倒,身下流出了一摊血迹。
苗侧福晋小产了,或许人大多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苗侧福晋把自己小产的事全怪在了柔则身上,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僭越。
苗侧福晋带着甘庶福晋各种找柔则的麻烦,柔则很是自责愧疚,一直由着她们发泄。
她本就不好的胎象更加不好了,更是在苗侧福晋再一次拿当年的事情刺她后,动了胎气早产了。
因为宜修在暗中动的手脚,她的孩子出生及夭,而她也到了弥留之际。
留下让宜修做继福晋,要善待她,不要废弃她的遗言,柔则离开了人世。
胤禛盛怒之下,直接让人将苗侧福晋和甘庶福晋给柔则和二阿哥陪葬。
因着这件事,苗家和甘家向皇上告状,即使他们家的女儿僭越了些,但那也是因为苗侧福晋先被罚跪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