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桐书院里,有两个人影在徐步踱行。
万华清领着顾烨城来到‘天’字班。‘
天’字班的学子皆是秀才功名在身,按照民间说法这些都是秀才老爷。供养孩子上学是一笔大额开销,不单单说束修,书籍,笔,墨,纸,砚,价格都很贵,寻常百姓供出一个秀才是很困难的,因此秀才在地方是稀缺人才,有的一个村子甚至几个村子都出不了一个秀才。
梧桐镇里坐落着县衙,是临川县最繁华的地界,镇里六个村庄也才出了十三个秀才,皆坐在这‘天’字班里。
‘天’字班里如今加上顾烨城共计十九人,外镇或外县来的秀才五人,这五人皆是慕名而来求学,归家路远,只在过年长假赶回家团圆,常年吃住在书院,这又是另外的费用。
是以,这五人家中不是家有良田百亩的富农,就是家有万贯的富商,甚至是官员之子。
书院有规定,在书院读书,最多只能带一个书童或小厮,梧桐书院是读圣贤书之所,太娇惯的少爷,梧桐书院,不收!
万华清跟‘天’字班坐堂的先生交代一番。顾烨城便在学堂里入座了。
堂内桌案横五纵四排列,他个子高,又是后来的,在最后一排落了坐。徐凡心小小一团坐在第一排,在顾烨城走进‘天’字班时,眼睛睁的圆圆的看着他,嫣红的小嘴也张成圆形。
哇哦!哥哥果然很厉害呢!
他拧着小脑袋随着顾烨城移动,顾烨城在最后一排坐定了。徐凡心激动的小声喊着:
“哥哥,哥哥......”
顾烨城根本不想理他,见其他学子包括上课的先生都随着徐凡心回头望向他,他轻皱了眉头,沉声‘嗯!’了一声
“.......坐好!!”
徐凡心立刻转向前,两臂交叠放在书案上,乖乖坐好,依旧开心的龇着缺了门牙的小牙甜笑着,按捺不住的开心。
其他学子,交头接耳的议论开
“呦,这小调皮蛋还能这么乖?”
“稀奇稀奇真稀奇”
“奇怪了,今天是个听话的......”
先生敲响了戒尺,议论声落下,堂内静下来,继续着今日的功课。
‘地’字班里的陆卓文,伸长了脖子,不时的往门口张望,时间越久越坐不住。
这么久了都没来,估计是没戏。
陆卓文等不来顾烨城进‘地’字班,很是烦躁,难得遇见个对脾气的,不能在一个班里上学真是没劲。
转头瞥见比以往更刻苦的钟良,马的!更烦躁了。
在梧桐书院入了学,顾烨城算是在梧桐镇彻底安顿下来。
顾烨城和徐凡心来往学堂,基本都是徐枫林接送,其实书院离家不远,顾烨城表示他十三四的人了,可以独自带弟弟上学的。
徐枫林依然坚持接送,还说起来一些徐凡心的往事。
其实徐枫林说的也是七拼八凑出的情况,基本与事实相符,实际上..........
............................
徐凡心快三岁的时候,刚会走路,没两天就跑起来了,跑的那叫一个溜,满院子上蹿下跳,鸡飞狗叫........
那时候,正是盛夏,火一样毒辣的日头,没一会儿,三岁娃脸上就得通红发痒,跟花满栀是一模一样。
她一个人看着这精力旺盛的小猪娃子,就得自己一把伞外加给皮儿更嫩的小家伙撑把伞,花满栀手忙脚乱,三天没撑了,向夫君求助了,她一个人实在看不住儿子了。
徐枫林白天在家少,不知道情况,看着媳妇儿腰都直不起的样子,赶紧从县衙告了假,看看这小家伙到底什么个情况!
这回,徐枫林算见了世面了。
闸门又坏了。
那么耐造好养活的离落藤死了,粉蓝的小花七零八落。
家里的大公鸡尾巴上的毛儿秃了。
院子周围的草皮再不能齐整漂亮了。
劈好的柴,原本码的整整齐齐,人家给撒的院里屋里都是,拼成些奇奇怪怪的图形,就没人看的懂。
那还没到做饭时候呢,灶火洞里柴火早就塞的满满当当,当然,锅里那也不能空着,三岁小娃,站在个小马扎上,摇摇晃晃的把柴火塞进大口黑锅里,把个三岁娃儿累满头大汗,一头茂密的毛茸茸短发,汗流成了一溜一溜的。
院子里的那把藤椅永远是屁股朝天上,放不正的。
好家伙,不到一个月,把家中探索个透亮,就差把地砖撬起来研究研究了。
三岁娃刚唤醒主体意识,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徐家挺阔落个院子也圈不住他了,三岁娃两只晶亮的眼珠子,唰—的瞄向家门口,开始兴冲冲的往外祸害........
要说三岁娃能干出这些不着四六的事儿,父母都不管吗?
管呀!旁边一直看着呐!爹娘稍稍微的阻止下吧,哎呦喂!那小嘴别提多利索了,满嘴都是:
不要,不要,不要,爹爹坏坏,娘亲坏坏之类的,一嘴儿的叠词嘚吧嘚吧嘚吧嘚吧,小嘴儿能噘到天上去。
那胖乎乎又鬼机灵的可爱模样,直接把爹娘征服了,太可爱了,自己家就这么一个孩子,惯着呗!
其实也赖徐凡心,三岁前太乖太老实了,不说话也不走路的,把自己爹娘可愁的够呛。
现在好容易脑子开光似的,俩人对儿子的活力四射的行为是既好奇又宠溺。
有时候,怕儿子刚学会走路,就吭哧吭哧撒开了猛干,怕累着了儿子的小胳膊小腿,还得伸把手帮忙呢.......
这到了外边儿呢?这调皮捣蛋的可得摁住喽。
万万想不到,体力活儿在家干够了,到外面儿还真不淘了,嘴上功夫开始练起来。。。
三岁娃在两岁前,不说话不走路的,花满栀就怨自己,总窝在家里,孩子接触不到外面的人,肯定就不言不语的呗!于是夫妻两人开始带着儿子满镇上晃荡,尤其是相熟的人,也都配合着,想法儿的跟娃娃说话....
“崽崽,我是李丰年李叔叔,崽崽要吃大包子吗?”
“凡凡,伯伯给咱宝炖肉吃行不?”
“宝贝,姨姨的糍粑可甜可香了,吃一口好不好,啊~~”
“...........................”
“..........................”
别看人家当时眼睛眨么眨么没理人,脑子好使的很,都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