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钟跃民和郑彤也很忙碌,一方面得时刻关心着张海洋那边,确保把货款安全收回来,一方面还得准备下乡要用的东西。
趁着钟跃民和郑彤过来了,路平安把枪拿出来让两人看了看。
郑彤看着狙击步枪上面那个蒙了厚厚一层灰尘的瞄准镜,气得破口大骂,"这些啥都不懂的煞笔玩意儿,不用的时候好歹把瞄准镜收起来啊,或是找个东西盖一下。瞄准镜是精密仪器,很容易坏,就算只是一个磕碰,或是灰尘和潮气,都会影响精度和寿命。
钟跃民拉开枪栓,一颗子弹跳了出来,吓了钟跃民和郑彤一跳。
"我去,平安你连保险都不关就拿上了膛的枪给我们看?你知不知什么叫枪支使用安全条例,这要是我们不小心扣了一下扳机,不定打死谁呢!"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没受过训练,还真不懂这些。"
郑彤和钟跃民只能自认倒霉,给路平安紧急培训了一下。比如用枪前后要验枪,枪口不准对人,行进间或是暂时不用枪了记得要关上保险等等。
这支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保养的不错,可见它原先的主人是个懂行的,也很爱惜。只要清理一下瞄准镜,枪膛枪管做个简单保养,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其他枪支就不一样了,有好有坏,其中一些枪膛线都磨平了,枪机也有问题,离报废已经不远了,能用的就那么几支。
有几支也够几人用了,李奎勇选了一支中正式,就是民国时期仿制的98K,钟跃民和郑彤一人选了一支三八大盖。
关于怎么把枪带到乡下,郑彤有办法。
他和钟跃民有个同学,他家里大人是林业部门的,能办猎枪证。
有了证件就算带着枪坐火车被人发现了也没关系,顶多乘警先收走保管一下,下车还是能领走的。
路平安不知道居然还有这种操作方法,好奇的问:"靠谱不?是什么样的证件,要登记枪号吗?"
郑彤拍着胸脯打包票,"放心吧,绝对靠谱。
我特意问了,那证件就是手写的,各地证件样式还老是换,就连登记内容都不一样,也不用那么麻烦的登记枪号,一般写上型号就可以了。
只要公章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我已经拿到了四本空白的证件盖好了章,到时候给你们填填就行了。"
郑彤这么一说路平安就放心了,拿了两个大麻袋,把那些没有价值的枪装了起来,准备趁着之后什么时候方便了,找个河扔进去,免得后世的钓鱼佬一直空军。
接下来几人开始挑选子弹,那两个弹药箱里的子弹很杂乱。有中正式用的7.92毫米的,有莫辛纳甘用的7.62x54毫米的,有m1式加兰德步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八粒"用的7.62x63毫米的,也有三八大盖步枪用的6.5x50毫米有坂步枪弹,甚至还有一些手枪弹。
反正7.92和6.5的路平安都用不上,一股脑儿给了李奎勇和钟跃民他们,他只留了不多的一些手枪弹和两种7.62毫米的子弹。
有一支大八粒保养的还行,不过这枪有一点儿不好,玩不好很容易伤到大拇指,于是钟跃民、郑彤和李奎勇很明智的没有选择这把火力更强的步枪。
他们用枪的主要目的是打猎,火力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选项,射程、精准度和威力才是他们更为关心的。
路平安一听这玩意儿会夹手指,也放弃了把它当做主武器来使用的想法。大不了装弹的时候小心点儿,扔到空间里有什么紧急情况再拿出来。
而且这种枪所用的子弹不是太好找,远远不如中正式和三八大盖用着方便。
路平安在现代世界买了一些军大衣,当然,不是正品,而是精仿。里面填装的也不是丝棉,而是纯正的棉花,号称一比一复刻,是那些脑子灵活的劳保用品店老板专门搞噱头用的。别说,卖的还挺好,很多大学生都来买。
原本想着给钟跃民、郑彤和李奎勇一人一件儿就行了,可几人看路平安居然有这么多军大衣,立马就改主意了,非得让路平安多给他们拿几件。
郑彤抱着路平安大腿,"不行,我要三件儿,你不答应我就不松开你。"
路平安被喜欢搞怪的郑彤弄的哭笑不得,"不是,你们要这么多军大衣干嘛?你也穿不完啊。"
钟跃民随便在屋里翻了翻,找出几张报纸指着上面的照片让路平安看,"看看,你看看,看出点儿啥?"
路平安一看,吆呵?怎么照片儿上面的领导们都是披着个军大衣,也不系扣子,就那么敞着怀,指点江山。再仔细看看,哦,原来模仿的是主席他老人家。
钟跃民激动的说,"我们和回城探亲的知青们聊过了,他们说如今就流行这个打扮。军大衣在农村可是硬通货,多少领导都为没有一件儿军大衣而头疼。
被褥可以不带,只要把军大衣扛过去,日子一定能好过不少,脱产去专门打猎的事情就可以谈了。"
路平安懵了,这个年代的一些情况远远超出自己一个后世人的理解。
就拿审美来说,就路平安空间里那两件色彩鲜艳的冲锋衣,就连这个时代的女同志都不敢穿。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原本这句诗是赞扬女民兵队员的,没想到后来居然演变为一种大众审美。搞的人们的衣服大部分都成了灰、蓝、黑、绿、白这几种色彩。
要是路平安敢穿着红橙相间的冲锋衣出现在人群面前,不是被人当成“二尾子”,就是被人当成特务。
"行行行,我留两件,其他的给你们吧。"
郑彤和钟跃民高兴惨了,连忙回屋找李奎勇妹妹帮忙给缝上一些补丁去了。
没错,就是要缝补丁。
衣服太新没人敢穿出去,怕被人批评思想不端正,有享乐之风。
甚至这个年代的人专门研究出了各种的做旧手法。而打补丁,无疑是速度最快,且对衣物伤害最小的。
路小妹也加入了帮忙的行列,笑眯眯的拿起针线给自家的两件军大衣打补丁。为了区分,她还专门给一件军大衣上打了两块蓝碎花的补丁。
别说,看上去居然有一种另类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