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色尚早,浓稠的墨色还未被晨光完全驱散,汴京的皇宫便已开始忙碌起来。内侍们手提灯笼,在长长的宫道上穿梭,橘黄色的灯光在寒风中摇曳,映照着他们匆匆的身影。
远处,宫殿的飞檐在朦胧中若隐若现,仿佛巨兽蛰伏。
随着一声悠长的钟鸣,宣德门缓缓打开,朝臣们身着朝服,手持笏板,鱼贯而入。
他们面色凝重,交头接耳间,谈论的皆是今日朝堂之上可能发生的大事。
今日,宋徽宗要宣布一项重要任命,而这任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必将激起千层浪。
朝堂之上,宋徽宗赵佶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袍上绣着的五爪金龙在烛光下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他的面容英俊而儒雅,只是眉眼间带着几分疲惫与憔悴,那是多年来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周旋留下的痕迹。
“众爱卿,今日朕有要事宣布。”宋徽宗的声音打破了朝堂的寂静,虽然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次赵翊率领部队取得东京保卫战的胜利,更把几十万的金兵部队歼灭,不但解除东京的危机,让让完颜宗望这一路的“东路军”已名存实亡,他本人则只带2000多个护卫队逃走了,可是现在还有所谓的“西路军”还在包围太原,所以朕决定任命赵翊为全国兵马大元帅,统领我大宋所有兵马,去支援太原击溃完颜宗好的“西路军”,然后收复所有丢失的国土”。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群臣们纷纷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惊讶,有的满脸愤怒,有的则是忧心忡忡。
片刻后,一位年迈的大臣出列,此人正是宰相李邦彦,他白发苍苍,面容清瘦,一双眼睛却透着精明与锐利。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李邦彦双手抱拳,向宋徽宗行了一礼,声音洪亮地说道,“赵翊虽然带领部队取得东京保卫战的胜利,但他年纪尚轻,从未有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兵马大元帅一职,关乎我大宋的安危,怎能轻易交付于他?”
“是啊,陛下!”另一位大臣紧接着出列,他是兵部侍郎王黼,身形肥胖,脸上堆满了肥肉,说话时脸上的肉都跟着抖动,“如今我大宋内忧外患,金兵虎视眈眈,国内又有多处匪患未平。
如此重任,需得一位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方能保我大宋江山稳固。”
让赵翊略感意外的是,一些之前属于李纲激进派的朝臣也站出来反对。
其中一位年轻的官员,名叫张浚,他面容坚毅,眼神中透着一股执着与忠诚。“陛下,臣等一直敬重您的英明决策,但此次任命,臣实在难以苟同。
李纲大人一直主张积极抗金,选拔良将,他所推荐的将领,皆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如今却要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毫无经验的赵翊殿下,这让前线的将士们如何信服?又如何能激励他们奋勇杀敌?”
面对朝臣们的反对,赵翊站在一旁,神色平静,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身姿挺拔,一袭蟒袍穿在身上,更显英姿飒爽。他的面容英俊,眼神深邃而坚定,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
宋徽宗看着下方反对的朝臣,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他对赵翊的愧疚,如同深埋心底的种子,经过十八年的滋养,早已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此刻,在他心中,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而只是一个想要弥补儿子的父亲。
宋徽宗端坐在龙椅,目光如炬,注视着下方因反对声而略显躁动的群臣。
宰相李邦彦那声“赵翊年纪尚轻,毫无带兵经验,兵马大元帅一职万不可轻易托付”,如同点燃了火药桶,引得众人纷纷附和。
宋徽宗的眉头微微蹙起,心中对这些大臣的固执颇为不悦。
他不动声色地将目光投向李纲,微微眨了眨眼,递过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李纲心领神会,这位历经风雨、沉稳坚毅的大臣,在朝中威望颇高,对赵翊的能力更是了然于心。
“李爱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宋徽宗的声音在朝堂上悠悠响起,瞬间,原本喧闹的朝堂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李纲身上。
李纲迈着沉稳的步伐,向前一步,双手抱拳,身姿挺拔,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陛下,臣以为赵翊殿下完全能够胜任全国兵马大元帅这一重任。
”他的话语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再次激起群臣的议论纷纷。
“诸位莫要着急,且听我细细道来。”李纲目光扫视一圈,继续说道,“赵翊虽年轻,但早已在战场上历经磨砺,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战斗经验。”
“还记得河间抗金之战吗?彼时金兵来势汹汹,妄图一举拿下河间,局势万分危急。
赵翊临危受命,带领着为数不多的兵力奔赴河间。他深入分析敌我形势,巧用疑兵之计。在城外布置多处伏兵,虚张声势,让金兵误以为我军兵力雄厚。
金兵被赵翊的谋略所迷惑,阵脚大乱。而赵翊趁机发动突袭,打得金兵措手不及,狼狈逃窜,成功保卫了河间,此役初显殿下的军事才能。”
“中山防御战更是打得精彩绝伦。金兵以数倍兵力围困中山,企图将这座战略要地收入囊中。
赵翊在城中粮草短缺、兵力悬殊的困境下,坚守城池,毫不退缩。
他组织城中百姓一同参与防御,挖掘深壕、加固城墙,与将士们同甘共苦,鼓舞士气。
金兵一次次的进攻都被殿下巧妙化解,在漫长的防御战中,赵翊还不时派出精锐部队出城偷袭金兵的粮草辎重,扰乱金兵的部署。历经数月苦战,金兵始终未能攻破中山,只能无奈退去。
这一战,彰显了赵翊卓越的防御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还有潭州保卫战,潭州乃南方重镇,金兵企图从这里打开南侵的突破口。
赵翊奔赴潭州后,迅速整合各方力量,制定了周密的防御计划。
他利用潭州周边的地形,在险要之处设下埋伏。金兵攻城时,先以强弩压制金兵的进攻,待金兵进入埋伏圈,伏兵四起,金兵陷入混乱。
他又亲自率领骑兵从侧翼杀出,与城中守军形成夹击之势,金兵大败,潭州得以保全。此役充分展现了殿下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和果敢的指挥能力。”
“至于东京保卫战,那更是意义非凡。金兵兵临东京城下,东京危在旦夕。
赵翊统筹全局,合理调配城内的兵力和物资。他组织军民加固城墙,设置多重防御工事。
在战斗中,他亲临前线,鼓舞士气,将士们在他的带领下,奋勇杀敌。
他还巧妙地运用火攻战术,烧毁金兵的攻城器械,让金兵的进攻屡屡受挫。最终,成功击退金兵,保卫了东京,守护了我大宋的都城。
这一战,赵翊的英勇和智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李纲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群臣们听得目瞪口呆,原本反对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他们没想到,平日里看似年轻的赵翊,竟有如此辉煌的战绩。
宋徽宗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看着下方的群臣说道:“现在,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一些原本激烈反对的大臣,此刻也低下了头,不再言语。毕竟,事实摆在眼前,赵翊的军事才能确实不容小觑。
“陛下英明,臣等无异议。”群臣纷纷跪地说道。
“陛下,这只是您的一厢情愿罢了!”李邦彦不顾礼仪,情绪激动地说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怎能仅凭您的信任,就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一个毛头小子?”
宋徽宗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紧紧盯着李邦彦,眼中闪过一丝怒火。“李邦彦,你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朕是这大宋的皇帝,朕的决定,容不得你质疑!”
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宋徽宗的怒火震慑住了。李邦彦低着头,身子微微颤抖,不敢再言语。
“陛下,臣等只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着想。”王黼见气氛紧张,连忙出来打圆场,“还望陛下三思啊!”
宋徽宗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朕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赵翊的任命,就此确定。”说着,他拿起桌上的玉笔,在任命书上重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盖上了玉玺。
朝臣们见此,皆是无可奈何。在这个封建王朝,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他的决定,无人能够改变。
他们只能选择沉默,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然而,宋徽宗似乎并不打算就此结束。他看着下方沉默的朝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众爱卿,朕还有一事要宣布。”
朝臣们闻言,皆是心中一紧,不知道宋徽宗又要做出什么惊人的决定。
“朕决定,在后宫设置东宫和西宫。向妃晋封为东宫皇后,王皇后为西宫皇后。”宋徽宗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一声惊雷,在朝堂上炸开。
这一次,朝臣们的反应更加激烈。他们纷纷出列,跪地劝谏。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后宫之事,关乎国本,陛下不可任性而为!”“向妃虽贤德,但如此分封,恐会引起后宫纷争,扰乱朝纲啊!”
宋徽宗看着下方跪地的朝臣,心中的怒火再次燃起。
他不明白,这些朝臣为何总是要干涉他的决定。在他看来,这后宫是他的家,他有权决定一切。
“够了!”宋徽宗愤怒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吼道,“朕已决定,尔等有异议也没用。
这是后宫事务,尔等没有干涉的权利!”说完,他站起身来,拂袖而去,只留下满朝文武在朝堂上面面相觑。
赵翊退朝后,正准备离开,却见李纲等人向他走来。
李纲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与睿智。
他身后跟着一群年轻的将领,他们个个英姿飒爽,眼神中充满了对赵翊的敬佩与期待。
“恭喜赵统领荣任全国兵马大元帅一职。”李纲走到赵翊面前,双手抱拳,行了一礼,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
“是啊,赵元帅。您日后定能带领我大宋将士,抗击金兵,保我大宋江山太平。”其他将领也纷纷向赵翊祝贺。
赵翊微笑着一一答谢,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多谢各位将军的支持与信任。赵翊定当不负众望,为我大宋江山鞠躬尽瘁。”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赵翊表示祝贺。一些朝臣从他身边走过时,故意拂袖而过,眼神中充满了不屑与敌意。
对于这些,赵翊只是一笑而过。他心中清楚,在这个复杂的朝堂上,想要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胸怀。
“如果他们安安稳稳的,我不会为难他们。但如果他们不守规矩,再来招惹我,我也不会手软。
”赵翊心中暗暗想着,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
在这些反对的朝臣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与王皇后及皇太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多年来,王皇后在后宫中稳坐中宫之位,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谋略,在朝堂上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她与一些朝臣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而皇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自然也得到了这些朝臣的支持与拥护。
他们之所以反对向妃封为东宫皇后,成为后宫之主,原因就在于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一旦向妃掌握了后宫大权,很可能会对他们的势力进行打压。
而且,向妃虽然目前没有孩子,但谁也不能保证她以后会不会生下皇子。
如果向妃生下皇子,那么皇太子的地位就有可能受到威胁。
对于这些朝臣来说,他们的利益与王皇后和皇太子紧密相连。
他们在朝堂上为皇太子造势,为他铲除异己,而王皇后和皇太子则在背后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庇护。
他们相互利用,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如今,宋徽宗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对他们的巨大威胁。
而宋徽宗,此刻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对向妃的愧疚,如同汹涌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
在他心中,向妃是他最爱的女人,也是他一生的遗憾。
十八年前,因为一场误会,他与向妃之间产生了隔阂,从此向妃性情大变,不再让他踏入遥望殿半步。
这十八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后悔,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向妃。
如今,向妃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他怎能不想要弥补她,给她所有的一切?
在宋徽宗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情,为了弥补曾经的过错。
他不在乎朝臣们的反对,也不在乎这一决定会对朝堂产生怎样的影响。他只想让向妃成为这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赵翊回到自己的府邸后,并没有因为朝堂上的事情而感到疲惫或烦恼。
他深知,这只是他走向权力巅峰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他坐在书房里,静静地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
此时,窗外的天空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洒下清冷的光辉。
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暗潮涌动。
朝堂上的纷争,后宫中的争斗,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浮出水面,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