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上京,巍峨的朝堂之上,鎏金蟠龙柱在烛火映照下泛着冷光。
金主完颜晟端坐在龙椅上,龙袍上的金线绣纹随着他微微前倾的动作若隐若现。
就在片刻前,丞相完颜宗弼刚刚奏报完对宋局势的担忧,提出议和与防御两手准备的策略。
满朝文武正低声议论,忽然,宫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高声禀报:“陛下!有紧急情报!”
只见暗探首领完颜忠满头大汗,脚步匆匆却不失章法地疾步走来。
他眼神中透着紧张与焦虑,手中紧紧攥着一封密函,躬身将情报呈上。
金主微微抬手,身旁的内侍连忙上前接过,快步呈到御案之上。
金主伸手缓缓展开密函,随着目光在纸上移动,他的眉头渐渐拧成一个“川”字。
原本还算平静的面容瞬间布满了惊讶之色,双眼瞪得滚圆,瞳孔微微收缩,像是不敢相信眼前的文字。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喉结上下滚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一时语塞。
“这……这怎么可能……”金主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他下意识地抬手揉了揉太阳穴,身子向后靠在龙椅上,眼神中满是困惑与震惊。
曾经在他印象中那个软弱可欺、不堪一击的“弱宋”,如今竟然军民一心,渴望开战?那些平日里胆小怯懦、一触即溃的宋军,何时变得如此强硬?
金主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龙椅扶手,思绪如乱麻般纠缠在一起。
他想起以往与大宋的交锋,宋军往往望风而逃,稍作抵抗便割地赔款。
可如今,仅仅是秦州城破,就激起了宋军和百姓如此强烈的战意?他不禁开始怀疑,难道完颜宗弼之前的担忧是正确的?大宋真的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就在金主沉浸在震惊与疑惑之中时,完颜宗弼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脸色的变化。
尽管心中已经猜到这份情报必然与大宋有关,但他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向前一步,拱手问道:“陛下,发生什么大事了?”他的语气平稳,眼神中却藏着一丝关切与好奇。
在他的认知里,一般的情报不会在朝堂之上呈上,而是会在退朝后由内侍单独呈给皇帝,由此可见,这份情报背后的事情绝对非同小可,而且极为紧急。
金主抬起头,目光略显呆滞地看了完颜宗弼一眼,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刚才我们在大宋的暗探传来消息,因秦州城破,如今大宋各军队及百姓要求伐金的愿望愈发强烈,还纷纷上书给宋帝赵翊,恳请他下令全面伐金。而宋武宗,似乎也有这个意向……”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群臣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这大宋朝真的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满脸震惊,手中的笏板都不自觉地微微晃动,“以往他们见到我大金铁骑,唯恐避之不及,如今竟然主动求战,实在是不可思议!”他的脸上写满了困惑与不安,浑浊的老眼中满是忧虑。
“宗弼丞相的担忧果然成真了!”另一位中年大臣神色凝重,微微摇头,“看来我们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轻视大宋了。
此次他们军民一心,怕是来势汹汹,我们必须早做准备!”他握紧拳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
然而,也有一些将领对此不以为然。
一位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武将猛地站出来,大声说道:“怕什么!我女真勇士,个个以一当十,何惧宋军?就算他们敢来,我们也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他拍着胸脯,脸上满是傲慢与不屑,腰间的佩刀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话虽如此,但不可轻敌!”完颜宗弼皱着眉头,看向那位武将,“如今大宋局势突变,我们必须谨慎应对。
议和与防御两手准备,缺一不可!”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丞相所言极是!”又有几位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做好充分准备,以防万一。”
金主看着群臣争论不休,心中更加烦躁。
他抬手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扶手,喝道:“都住口!吵吵嚷嚷成何体统!”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纷纷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金主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目光扫视着群臣,沉声道:“不管大宋是真有战意,还是虚张声势,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宗弼,你即刻着手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兵力,修缮城池。
至于议和一事,也不能放弃,派人密切关注大宋动向,寻找合适时机进行和谈。”
“臣遵旨!”完颜宗弼躬身领命,随即转身离开朝堂,去安排相关事宜。
金主靠在龙椅上,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被他视为囊中之物的大宋,如今却像一颗突然爆发的炸弹,打乱了他的计划。
他不禁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一直以来都太过轻视这个对手?
而在朝堂之下,群臣们依旧心潮澎湃。
那些担忧的大臣们眉头紧锁,小声商议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而那些主战的将领们则摩拳擦掌,渴望在战场上一展身手,扞卫大金的荣耀。
此时的金国上京,仿佛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
所有人都明白,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而金国,必须做好准备,迎接这场未知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国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凝重。
金主坐在龙椅上,看着大臣们忙碌地进进出出,心中的不安也在不断加剧。
他时不时地拿起案头的密函,再次仔细研读,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判断大宋的真实意图。
在朝堂的一角,几位文臣围在一起,低声讨论着。
其中一位年轻的文臣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道:“如今大宋军民同仇敌忾,这股气势不容小觑。
我们若贸然开战,胜负难料啊!”
“是啊!”另一位文臣点头附和,“而且听说大宋近年来在军事上也有不少改革,军队实力或许早已今非昔比。
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他们了。”
而在另一边,几位武将则聚在一起,满脸不屑。“哼!宋军再怎么变,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一位武将挥舞着手臂,大声说道,“只要我们大金铁骑一出,他们必然望风而逃!”
“对!我们女真人天生就是战士,还怕他们不成?”其他武将也纷纷响应,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金主听着群臣的议论,心中更加烦躁。
他知道,如今的局势已经容不得他有丝毫的犹豫和疏忽。
无论是战是和,都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否则一旦大宋真的发动进攻,金国必将陷入被动。
就在这时,完颜宗弼再次回到朝堂,向金太宗禀报防御部署的进展。“陛下,臣已经下令边境各城加强戒备,增派了10万兵力,同时修缮城墙,储备粮草。”完颜宗弼神色严肃,目光坚定,“另外,臣也安排了探子,密切监视宋军的动向,一有消息,立刻禀报。”
金主微微点头,说道:“做得好!议和的事情也要抓紧,不能让大宋看出我们的慌乱。”
“臣明白!”完颜宗弼应道。
然而,此时的金国朝堂,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一些大臣开始私下里拉帮结派,为自己的利益盘算。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一场权力的博弈悄然展开。
在这场博弈中,金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既要考虑金国的安危,又要平衡各方势力的利益。他深知,一个决策的失误,就可能让金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夜深了,金主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万千。
曾经的大宋,在他眼中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他宰割。
可如今,这个曾经的“弱宋”却突然变得如此强大,如此充满威胁。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这个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