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简介
**学名**:malus spectabilis
**科属**:蔷薇科苹果属
**别称**:解语花、断肠花、花中神仙
**花期**:4-5月(中国大部分地区)
**花色**:粉红、红、白及渐变色彩
**文化地位**:中国\"传统名花五品\"之一,与牡丹、梅花等齐名
---
### 全面介绍(约4000字)
#### 一、植物学特征
1. **形态特征**
- 树高可达8米的落叶小乔木
- 树皮灰褐色,幼枝具短柔毛
- 椭圆形叶片边缘具细锯齿
- 直径4-5厘米的伞形花序,单瓣\/重瓣变种
2. **品种分类**
| 主要品种 | 特征 | 分布 |
|---|---|---|
| 西府海棠 | 粉红色重瓣,香气浓郁 | 华北地区 |
| 垂丝海棠 | 花梗细长下垂,深粉色 | 长江流域 |
| 贴梗海棠 | 灌木型,先花后叶 | 全国广泛栽培 |
| 木瓜海棠 | 果实具药用价值 | 南方地区 |
3. **生长习性**
- 温带植物,适宜15-25c环境
- 喜阳光充足,耐半阴
- 对土壤要求不严,忌积水
- 抗寒能力:多数品种可耐-15c低温
#### 二、栽培历史
1. **起源与发展**
- 中国原产,最早记载见于《诗经》(\"投我以木瓜\")
- 汉代开始人工栽培,唐代成为宫廷名花
- 18世纪传入欧洲,培育出观赏品种\"钻石海棠\"
2. **历史文献记载**
- 《群芳谱》:\"海棠有四品,皆木本\"
- 陆游《海棠歌》:\"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
- 明代《长物志》专章记载栽培技术
#### 三、文化象征
1. **文学意象**
- 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赋予人格化特征
- 李清照\"试问卷帘人\"中的惜花情怀
- 日本俳句中的\"海棠花影\"意象
2. **艺术表现**
- 宋代院体画常见题材(如林椿《海棠图》)
- 传统瓷器纹样(尤以乾隆粉彩为着)
- 苏州园林经典配置(网师园\"海棠春坞\")
3. **民俗寓意**
- 婚庆中象征\"富贵满堂\"
- 春节年花代表\"玉堂富贵\"
- 部分地区有\"海棠花神\"祭祀习俗
#### 四、现代应用
1. **园林应用**
- 孤植\/丛植的景观效果
- 城市道路绿化优选品种(如北京海棠花溪)
- 盆栽矮化品种开发
2. **经济价值**
- 果实可制作蜜饯、果酒
- 精油提取用于化妆品
- 年宵花市重要品种
3. **科研进展**
- 花色基因调控研究
- 抗病品种培育(针对锈病、褐斑病)
- 太空育种实验(2016年神舟飞船搭载)
#### 五、栽培技术要点
1. **繁殖方法**
- 嫁接(以山荆子为砧木)
- 扦插(初夏嫩枝处理)
- 组培(商业化育苗)
2. **日常管理**
- 修剪:花后整形,去除交叉枝
- 施肥:秋季基肥,花期追肥
- 病虫害:蚜虫防治(早春喷施石硫合剂)
3. **特殊养护**
- 盆栽控水技巧
- 北方越冬保护
- 促进二次开花的方法
延伸知识**:海棠与苹果的近缘关系(同属malus),部分观赏海棠果实可食用,但风味较栽培苹果逊色。现代植物分类学将传统\"海棠\"概念细分为多个种及杂交种。
海棠花的历史故事:从宫廷禁苑到文人雅士的千年风雅
一、唐明皇与\"海棠春睡\"的典故
开元年间,唐玄宗在沉香亭召见杨贵妃时,恰逢美人宿醉未醒。玄宗见其粉面含春的慵懒之态,对侍从笑言:\"此乃海棠睡未足耳!\"这个充满诗意的比喻被记载在《明皇杂录》中,成为后世\"海棠春睡\"典故的源头。苏轼据此写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千古名句,而《红楼梦》中史湘云醉卧芍药裀的情节,正是对这一意象的致敬。
二、宋代文人的海棠情结
1. **苏轼与海棠**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发现定惠院东一株海棠\"嫣然一笑竹篱间\"。这位大文豪惊异于名花流落蛮荒之地,与自己境遇相似,遂写下\"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等十余首海棠诗,开创了\"海棠比德\"的文学传统。当地至今保留着\"海棠溪\"地名。
2. **陆游的蜀地痴迷**
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在成都任职时迷上蜀地海棠,在《花时遍游诸家园》中记载了\"为爱名花抵死狂\"的赏花盛况。他特别推崇\"碧鸡坊\"的海棠(今成都青羊宫一带),甚至留下\"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的激烈评语。
三、帝王将相的海棠轶事
1. **石崇的金谷园遗恨**
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金谷园种植十亩海棠,花开时邀请达官显贵举办\"海棠宴\"。据《晋书》记载,他因拒绝将爱妾绿珠送给权贵孙秀而获罪,临刑前叹息:\"海棠犹在人亡矣!\"这个悲情故事让海棠在唐代获得了\"断肠花\"的别名。
2. **慈禧太后的癖好**
晚清宫廷档案显示,慈禧太后特别钟爱西府海棠。颐和园乐寿堂前现存的两株古海棠,就是她下令从北京法源寺移植的。每年花期,她会命太监用红丝绸系住花枝,称为\"护花铃\",这个习俗后来演变成老北京\"海棠挂红\"的民俗。
四、海外传播的传奇
1. **遣唐使的\"偷渡\"**
日本《延喜式》记载,公元838年,遣唐使藤原常嗣将海棠苗木藏于毛笔杆中带回京都。这些苗木在奈良东大寺发芽,成为日本最早的海棠,被称作\"唐棣(からなし)\"。至今京都仁和寺仍保留着树龄超千年的\"御室樱\"海棠古木。
2. **欧洲的东方诱惑**
1743年,法国传教士汤执中通过广州十三行将垂丝海棠引入欧洲。由于海运途中海水侵蚀,首批12株仅存活1株,这株\"东方玫瑰\"在凡尔赛宫开花时,路易十五以3000里弗尔高价买下,成为当时欧洲最昂贵的观赏植物。
五、文学艺术中的经典场景
1. **《红楼梦》的海棠诗社**
大观园中\"蕉棠两植\"的怡红院,其海棠被贾政解释为\"女儿棠\"。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的成立,暗喻着\"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脂砚斋批注特别指出,宝玉用\"出浴太真\"形容白海棠,正是呼应唐代的海棠典故。
2. **张大千的敦煌灵感**
1943年,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时,发现第217窟的盛唐壁画中出现了工笔海棠纹样。他后来创作的《海棠春睡图》将敦煌色彩与文人画意境结合,2016年这幅作品在香港佳士得以2.4亿港元成交。
#### 六、科学史上的重要时刻
1904年,英国植物猎人威尔逊在湖北宜昌发现世界罕见的白花野生海棠(后被命名为malus spectabilis var. albiflora),他的采集记录中特别提到:\"当地樵夫称此花为'月下仙',只在满月夜香气最浓。\"这批种子引入欧美后,培育出现代观赏海棠的重要亲本。
海棠花的诗歌艺术:历代文人笔下的花魂诗魄
一、唐诗中的海棠:宫廷富贵与隐逸情怀**
### **1. 李白《咏邻女东窗海棠》**
>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赏析**:李白以\"海榴\"(唐代对海棠的别称)比喻邻家女子的美貌,用\"珊瑚映绿水\"衬托海棠的艳丽,展现盛唐时期海棠作为名贵花卉的地位。
### **2. 杜甫《海棠》**
>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杜甫此诗将海棠拟人化,以\"花睡去\"形容夜色中海棠的娇媚,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苏轼曾化用此意境写《海棠》。
### **3. 温庭筠《题磁岭海棠花》**
>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赏析**:温庭筠以海棠自喻,表达怀才不遇之感,\"幽态竟谁赏\"暗含孤芳自赏的文人情怀。
**二、宋词中的海棠:婉约风雅与人生哲思**
### **1. 苏轼《海棠》**
>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苏轼化用杜甫诗意,但更添浪漫色彩。\"烧高烛照红妆\"既表达对海棠的痴爱,也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怜惜。
### **2. 李清照《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李清照以\"绿肥红瘦\"写风雨后的海棠,既描摹花叶凋零之景,又暗含青春易逝的哀愁,成为婉约词的代表作。
### **3. 陆游《海棠歌》**
> **\"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赏析**:陆游极赞蜀地海棠的绝代风华,甚至认为扬州芍药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体现了他对海棠的狂热喜爱。
**三、元明清诗词中的海棠:感怀与寄托**
### **1. 元好问《赋瓶中杂花·海棠》**
>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赏析**:元好问以海棠\"深藏数点红\"比喻内敛之美,劝诫海棠不必与桃李争春,表达含蓄自持的处世哲学。
### **2. 唐寅《题海棠美人图》**
>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赏析**:唐伯虎借海棠美人图抒发孤寂之情,\"一片春心付海棠\"既写花,亦写人,风流才子的浪漫跃然纸上。
### **3. 纳兰性德《采桑子·咏春雨》**
> **\"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如欹,才着春寒瘦不支。凉侵晓梦轻蝉腻,约略红肥。特地天涯,乱落如红雨。\"**
**赏析**:纳兰词中的\"乱落如红雨\"暗指海棠凋零,结合\"特地天涯\"的漂泊感,使全词充满凄美意境。
四、近现代诗歌中的海棠:新意与传承**
### **1. 徐志摩《海棠》**
> **\"夜半的雨声,滴碎了海棠的梦。清晨的露珠,又缀满她的笑容。\"**
**赏析**:徐志摩以新诗形式写海棠,赋予其现代诗的灵动与哲思,展现花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 **2. 席慕蓉《海棠》**
>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永不再提海棠。但那些花瓣,早已飘进我的诗行。\"**
**赏析**:席慕蓉将海棠融入个人情感记忆,表达对逝去美好的怀念,语言含蓄而深情。
**五、日本汉诗中的海棠意象**
### **1. 松尾芭蕉俳句**
> **\"海棠花散る あとはただ 水の音\"(海棠花落尽,唯余流水声)**
**赏析**:日本俳圣松尾芭蕉以极简笔法写海棠凋零后的寂寥,体现\"物哀\"美学。
### **2. 与谢芜村《海棠》**
> **\"一夜春风海棠开,满庭红雪映楼台。\"**
**赏析**:与谢芜村笔下的海棠如\"红雪\"般绚烂,展现日本汉诗对中国海棠文化的吸收与创新。
**结语:海棠诗的精神内核**
从唐诗的富贵气象到宋词的婉约哲思,再到明清的感怀寄托,海棠诗承载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对时光的感喟、对生命的思考。无论是苏轼的\"烧高烛照红妆\",还是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抑或徐志摩的\"滴碎海棠的梦\",海棠始终是诗人心中永恒的风雅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