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的时候,宋飞宏去了东安市场,买了一个新的炉子,这种炉子专门用来烧煤球,还有配套的烟囱。
冬天烧煤其实很危险,容易一氧化碳中毒,以前就经常有烧炭中毒的案例。
虽然系统奖励的是精致煤球和无烟炭,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再说,不管是精致煤球还是无烟炭,名字上说是“精致”“无烟”,但如果燃烧不充分,仍然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所以,装个烟囱很有必要。
那时候钢铁产量低,炉子花了宋飞宏八块钱,他又花了八毛钱雇了个人力车,把炉子拉回来。
在回到大院之前,宋飞宏用麻布袋从系统里装了六袋精致煤球和无烟炭,等着人来运。
人力车来了以后,他让车夫把煤球和炭一起搬回院子,还多给了五毛钱运费。
“飞宏,新买了炉子?多少钱?”
阎埠贵看见宋飞宏带着一个人往家搬炉子和煤球,忍不住问。
“三大爷,八块钱。”
“哟,可真不便宜。”
“没办法,家里需要,再贵也得买。”
说完,宋飞宏就在阎埠贵羡慕的眼神中走出了前院。
“哎,我家的炉子还能凑合用着,明年再换吧,不过也该买点煤球了。”
阎埠贵心里想着。
中院那边,贾张氏一家正坐在屋里烤火,搓着手。
他们家条件差,只能在做饭时开大一点火,平时取暖只能封着火,勉强烘一下。
棒梗、小当、槐花三个孩子挤在炉子旁边,努力蹭一点热量。
“妈,天气太冷了,能不能把炉子烧开点?”棒梗问。
秦淮茹也冻得把手缩在袖子里,她虽然工资涨了几块,但家里也不允许她随便烧火。
这点钱,只够吃饭。
“棒梗,妹妹们都没喊冷,你忍忍吧。对了,傻柱家还有多余的煤球吗?”
秦淮茹一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傻柱,这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我去看看。”
棒梗被秦淮茹这么一提醒,立刻冲出门去,他对傻柱家的路数可太熟了。
刚一出门,他就看见宋飞宏家正在搬炉子和麻布袋。
他一猜就知道,那麻布袋里装的肯定是煤球。
宋飞宏没理棒梗。
棒梗鼻子一哼,表示不满,然后跑去傻柱家找煤,结果什么也没拿到。
失落之余,他突然想起宋飞宏家在运煤。
于是他躲在中院门口,偷偷探头看着,发现宋飞宏家的煤足足有六袋,都堆在门口。
盗圣果然名不虚传,一眼就让棒梗对宋飞宏的煤动了心思。
宋飞宏把煤和炉子搬好后,立刻开始安装新买的炉子。
这炉子很好装,他三下两下就搞定了。
他把炉子放在卧室门口,烟囱从窗户顶上开个口子伸出去,既实用又安全。
接着,他用系统奖励的无烟钢炭点火,很快炉子里就烧起了旺火。
一炉大火,让卧室和客厅都暖烘烘的。
“飞宏哥,你在哪里买的煤球?质量真不错,温度也高,回头也给爸妈买点吧。”
“行,明天我就给爸妈送点过去,让他们在家也能暖暖和和地过冬。”
宋飞宏的空间里还有不少煤球,足够自己和岳父岳母一家过冬用了。
而且系统这么贴心,如果不够的话,说不定打卡还能再得到一些,根本不用愁。
宋飞宏家火炉烧得旺,屋里门关着,几乎不用穿棉袄。
这就是系统给的煤球和市面上卖的差别。
许大茂家。
“大茂哥,你看宋飞宏对媳妇真够意思,买了新炉子,家里两个炉子,看起来肯定很暖和,他们在家都不用穿棉袄。”
秦淮茹透过窗户玻璃,看着宋飞宏家,故意这么说。
这其实是在暗示许大茂。
许大茂不屑地说:“不就是烧个火嘛,明天我也去买一个回来,谁家还烧不起两个火炉?”
傻柱走后,许大茂在大院里唯一的对手就是宋飞宏了。
现在看到宋飞宏家烧起了两个火炉,热气腾腾,他心里有点嫉妒,但买炉子和煤球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大钱,所以他打算明天就去买了。
宋飞宏能烧,他许大茂也能!
“好耶,明天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少穿点,不用那么笨重了。”
秦淮茹开心地说。
“你这人真没出息,我可是轧钢厂宣传科下面一个科室的副科长,也算是个小领导了,你这个媳妇真是没见过世面。”
“行吧,我们家的大领导,以后我不再这么大惊小怪了。”
……
到了晚上。
易中海给聋老太送了一些煤球过去。
“老太太,天冷了,您在家的时候,记得把火炉烧得旺一点,别着凉了。”
易中海叮嘱道。
聋老太说:“知道了,还是你有心,隔壁宋家那小子今天买了六袋煤球,一个都没给我送。我都没找他麻烦,你也在讨好他,这小子真是没有眼力劲儿,油盐不进。”
一提到宋飞宏,聋老太心里还是气愤不已。
“老太太,慢慢来嘛,以前我们怎么对他的,您忘了吗?现在就算示好,也得有个过程,以他的性格,只要愿意松口,以后关系就能缓和。”
易中海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对此并不在意。
“你倒是想得开,算了,我不跟他计较。可惜傻柱不在,要是他在的话,肯定早给我送来了。”
聋老太还惦记着傻柱的好,但也就是对他个人好而已,至于傻柱下乡之后过得怎么样,她一点也不关心。
“不说傻柱了,他能不能回来还不一定呢,农村那边天地广阔,事情多着呢。”
易中海都不愿提傻柱了,现在他一心只想和宋飞宏搞好关系,把他变成第二个“傻柱”。
“好了,你走吧。”
聋老太困了,不想跟易中海多说话。
反正示好都是易中海自己安排的,要她老人家低声下气去巴结宋飞宏,她还没这个心理准备。
夜里十二点。
天黑得连五指都看不见。
冷风呼呼地吹进院子,家家户户都关紧门窗,熄灯睡觉,钻进了温暖的被窝。
而贾家的门,却在这时悄悄打开了。
棒梗背着布袋,轻手轻脚地朝宋飞宏家走去。
宋家晚上火炉烧得很旺,家里人都没穿棉袄,这一切都被棒梗看在眼里,心里特别羡慕。
他从偷宋飞宏家煤球那天起,就开始计划这事了。
现在夜深人静,大家都睡着了,正是动手的好机会。
盗贼果然名不虚传,他动作轻巧,十分钟就装了一小袋煤球。
而且手法上,他还特意从最底下那一袋开始偷,表面上看起来一动没动,实际上已经偷走了半袋。
就像个空壳鸡蛋一样。
半袋煤球到手后,棒梗兴奋地回了家。
“乖孙,成了?”
贾张氏小声问道。
“奶奶,您睡觉吧,明天您就能在家烤火了。”
“真是奶奶的乖孙子。”
婆孙俩说了几句,棒梗就回自己屋里睡觉去了。
第二天,家里人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
贾家只剩下贾张氏一个人在家。
“还是我的乖孙孝顺,给我弄来了煤球。那个混蛋宋飞宏,买了这么多煤球也不知道帮我们一把,看他家受苦心里就痛快!”
贾张氏一边骂一边把煤球放进炉子里,然后把火点得旺旺的。
“不要脸的宋飞宏,居然还买这么好的煤球,烧起来真暖和!”
中午的时候,贾张氏热了馒头和窝头,最后只吃了馒头,把窝头留了下来。
吃饱之后,加上屋里暖和,她觉得有点困。
“哎,再睡一会儿吧。”
她昨晚冷得睡不着,现在家里烧得暖洋洋的,就想再补个觉。
为了更暖和,她把火炉子搬到卧室,关紧门窗,又在火上加了几块煤球。
她心想,反正宋飞宏家门口多的是,烧完了让棒梗再去偷就是了。
不一会儿,整个卧室都变得暖烘烘的,湿气也被热气赶跑了。
“这才叫过日子呢。”
贾张氏摸着干爽的被子,满意地说道。
接着,她就上床去睡回笼觉了。
因为贪心,她放了太多煤球,原本红彤彤的煤球,燃烧出来的火竟然变成蓝绿色的,明显是没烧透。
下午,棒梗和他两个妹妹放学回家。
刚进门,就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
“哥哥,今天家里好暖和!”
槐花没觉得气味难闻,反而很喜欢这温暖的感觉。
“那是,都是我弄的煤,给奶奶烧的。对了,奶奶,奶奶!”
棒梗喊了几声,没人回应。
接着,他发现奶奶正躺在床上睡得死沉。
“快来人,救命!”
棒梗的大喊声立刻在整个院子里传开了。
宋飞宏回到大院时,贾张氏已经被邻居们送到医院去了。
大家还在议论贾张氏煤气中毒的事情。
“冬天烧煤可得注意,你们看张大妈就是因为烧煤中毒,送到医院时只剩一口气了。”
“是,天气虽然冷,但也不能因为冷就把窗户都关死。贾家就是把通风的地方全堵上了,一进门就一股刺鼻的烟味。”
在邻居们的议论中,宋飞宏也知道了贾张氏中毒的事。
“飞宏,你之前买了好多煤,家里还烧了两炉子火,你得小心点。”
三大妈也站在邻居中间,看到宋飞宏,赶紧提醒他。
“知道了三大妈,我那炉子有烟囱,不会那么危险。”
“有烟囱好,就应该有烟囱。”
“对,我怎么没想到烟囱这回事,这样一来,只要屋里通风就行,又暖和又安全。”
“飞宏,说你读书多就是不一样,懂得多。”
邻居们好像被点醒似的,纷纷点头赞同。
宋飞宏微微一笑,就推着车往后院去了。
路过贾家的时候,看见小当和槐花两个小姑娘在家里,她们围着火炉坐着,房门大开着,大概是怕再中毒,所以不敢关上门取暖。
宋飞宏摇了摇头,直接走开了。
“飞宏哥,你回来啦。”
于秋雨单位离家近,通常比宋飞宏早回来。
“嗯,回来了,媳妇,今天身体有没有不舒服?”
“没有,挺好的。”
怀孕三个月多了,于秋雨已经有点显怀了,宋飞宏每天都关心她的身体。
“单位那边说,我临产前一个月就可以请假回家待产。不过我不想这么早请假,工作也不累,每天动一动对身体更好,在家太闷了。”
于秋雨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到时候看身体情况吧,我觉得还是先去爸妈那儿住,有他们照顾,我更放心些。”
等于秋雨怀孕到五个月的时候,行动就不方便了,宋飞宏肯定不想她继续上班,也不想她在大院里养胎。
大院里那些人,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搞什么鬼,宋飞宏可不想让于秋雨冒险。
“那也行,回父母那边比较稳妥。飞宏哥……”
于秋雨话说到一半,停住了。
“怎么了?”
“你来看看。”
于秋雨犹豫了一下,还是带着宋飞宏走到门口,指着那堆煤球。
她示意宋飞宏翻开表面的煤,结果发现下面那袋煤被偷走了一半。
“哼,我知道是谁干的。”
宋飞宏心下了然,马上猜到是棒梗干的。
因为昨天运煤的时候正好碰到他,而且整个大院里,最不老实的就是他。
以前就偷过宋飞宏不少东西,外号叫“盗圣”。
“看来上次的地刺教训,他还没记住。”
宋飞宏心里想着。
棒梗因为偷他们家的东西,手指被截了,脚掌也受了伤,但他还是像飞蛾扑火一样,不顾一切地又来偷他们家。
这种“坚持不懈”的劲头,还真有点让人佩服。
说白了,就是那种三天不打,就要上房揭瓦的主儿。
“飞宏哥,你知道是谁干的吗?”
于秋雨忍不住问。
“院子里除了棒梗,没人会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至少没人干得这么明显。”
“棒梗……他不是个孩子吗?”
于秋雨张着嘴,一脸难以置信。这个年代,街道总宣传夜不闭户,是因为大家虽然穷,但穷得有骨气、穷得朴实,不会干那种撬门撬窗的事。
可这也正好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夜不闭户,这不是正好给小偷提供了方便吗?
“好了秋雨,这事你别多想,我会处理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