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多云 郑州北郊工地
早晨五点半,宿舍外头传来搬砖的吆喝声,我从床板上翻身坐起,头皮发紧,眼皮还沉。赵启明抱着毯子卷成团缩在床头,嘴角有点白沫,像是梦里打了一夜的仗。
我踮脚下床,踩进凉水盆洗脸,冷水一激,整个人精神不少。今天风大,北郊的沙土吹得满天都是黄雾,天灰蒙蒙的,像盖了层旧窗纱。
食堂的包子和粥不知是哪个大师傅做的,馅里肉不多,油倒是足,我三口吃完,提着测量工具和安全帽,去找王工集合。
“今天你跟着老高一组,去三栋做支模的交接测量。”王工抽着烟,不紧不慢地吩咐,“昨天那批钢模用得不错,继续按图纸核对。”
我点头应下,一路小跑赶去三栋施工区。老高是现场的铁匠,三十出头,脸黑嘴硬,但人不坏。他见我来了,咧嘴一笑:“小周,今天你得好好听我安排,别整天跟着王工那套纸上谈兵。”
我笑笑:“高哥放心,我不怕脏。”
“行,拿着尺子,先去东面角柱量距,墙板尺寸你昨天记得吧?”
我点点头,把图纸翻开,用铅笔比对每一面模的规格。钢模搬起来重,一块最小的也得两个人抬,有时还得蹲着躲着捣鼓好半天才能装稳。
我和高哥干了三个小时,汗水从背心里淌到裤腰,手上起了泡。十点的时候,林知秋来了,穿着干净的工程服,一手夹着文件,一手拿着对讲。
她站在南边工区,看了一圈后喊了句:“周磊,有空过来下。”
我心里一紧,小跑过去,她指了指地上的一批货单:“这几张记录是你写的吧?”
我接过一看,是7月17日那天我配合验收时登记的材料信息,笔迹是我的,签字也是我当时被赵科要求签上的。
她皱着眉:“你这张尺寸里有一项不对,钢模型号写错了一个数。我们刚才准备入系统,数据比对时出错了。”
我咽了口口水,低声说:“我那天太赶,写的时候可能漏看了,对不起。”
她没再多说什么,只是从包里抽出一支笔:“改过来,重新签一遍。”
我小心翼翼地把数字涂掉,更正后写上新数,重新签字,尽量不让手发抖。
她点了点头,声音冷静:“工作再小,也得严谨,工地出事往往都是这种‘小误差’闹的。”
我低头应是,心却像打鼓一样。我知道,这是一次警示,如果今天不是她提醒,数据进错了系统,到时项目追责,我这个小工肯定第一个顶锅。
回到施工区,高哥问我咋了,我苦笑:“写错数字了,被批评了。”
他笑了两声:“你啊,还是太嫩,干技术不能光会写,要养成查的习惯。”
我点头记在心里。
下午两点,太阳躲在云后,我们继续对支模进行校对。干到三点多,我背都快直不起来了,脚上的安全鞋磨出了血泡。正想歇会儿,忽然听见西侧有吵闹声。
我放下尺子跑过去,看到有个年轻工人满脸血,捂着头蹲在地上,旁边站着三个脾气火爆的河南小包头,一边骂一边指着那人。
“你他娘是聋啊?老子说让你打胶,你跑去拎砖,你是干啥的?搅屎棍啊?”
那年轻人脸色惨白,也不敢吭声,地上血滴滴答答,看着吓人。有人去喊了项目部的人来,老李和王工先后赶到。
“行了行了,干活别动手!”王工脸色铁青,“让人送医务室,剩下的以后再说。”
我看着那年轻人被架着走远,心里堵得慌。这是工地,谁都不是多金少爷,一个弄不好,不是扯皮就是流血。
晚上吃饭时,我没说话,赵启明倒是兴奋得很:“听说林知秋升了?”
“升哪了?”
“她调去项目部做外联副组长了,等于以后你要找她批材料都得递交申请了。”
我没接话,只是低头扒饭。林姐确实不简单,干得稳,说话有分寸,没人不服她。我却有点担心,这下她的工作忙了,怕是再没心思照顾像我这样的新人了。
但转念一想,也许这才是该有的方向——别总想着靠谁,有人愿意拉你是情分,不拉你也该自己往上爬。
夜里十点,我站在楼下抽了一根烟,脚底发疼,手上贴着创可贴,背上的汗还没干透。
赵启明走出来:“你是不是又在想怎么升职了?”
“我在想,该不该去考个施工员证。”
“哟,你还真想走技术路?”
我没说话,只是笑了笑。心里却清楚,等着我去走的路,远着呢,但一天不走,就永远走不到头。
我回到宿舍,重新翻开日记本,写下今天最后一句话:
“这世上最难的,不是没人拉你一把,而是你得认清:你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踩着泥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