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阴) 郑州北郊工地
昨晚下了点雨,今早空气有些湿。天刚亮,云层厚得像压在屋顶的湿棉絮,闷得让人喘不过气。赵启明说这天气不好,容易出事故,心里不踏实。
我起床时没什么胃口,只喝了一口白水,草草洗了把脸。今天林知秋给了我和赵启明半天假,让我们去医院看看冯师傅。说是集团决定报销部分医药费,但探视要代表施工队,多少表点态度。
赵启明翻出那双穿了好几年的帆布鞋,把鞋头蹭干净了些。出门前他犹豫了半天,还是把那包买了一周的云烟塞进衣兜里。
“冯哥抽烟,躺床上也该解个馋。”
我们搭了地铁,又换了公交,总共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在中午前赶到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冯师傅住的是骨科二区,病房在六楼,进门就闻到一股酒精味,混着药膏气。病房外的走廊很窄,两侧都是病床,有的还挂着吊瓶,病人有的呻吟、有的在闭目养神。
我们打听了一下,找到冯师傅所在的病房。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腿上打了厚厚的石膏,挂着吊带,脸色蜡黄,眼睛却还亮着。
看到我们进门,他愣了几秒,才咧嘴笑道:“哎哟,磊子、小赵,你们咋来了?”
我走过去,把一袋水果和一盒烟放床头,说:“林姐说让我们过来看看,工地也给你报了销,钱你先别愁。”
赵启明把椅子搬过来坐下:“冯哥,你这腿,医生怎么说?”
“哎……”冯师傅叹了口气,“粉碎性骨折,得养三个月,打不了工了。医生说康复都得半年起步。”
他笑着说,但我听着心里一沉。冯师傅五十多岁,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老婆在老家种地。他这一躺,等于家里断了收入。
“那这几个月你咋办?”赵启明问得直接。
“看看公司能给多少吧,家里能挺一挺。”他顿了顿,咧嘴笑着说,“哥也不是头一回住院了,早就练出心得来了。”
我听得心里发紧。赵启明递过去烟,冯师傅接了,捏在指间却没点。
“我跟你们说啊,这次真是命大。那块模板要是砸偏半尺,不是断腿,是砸脑袋了。”
冯师傅盯着窗外,声音低下去,“咱干这行的,图啥啊?图个活着。”
没人接话,病房陷入一阵沉默。
过了一会儿,冯师傅扭头看我:“磊子,听说你最近干得不错,林姐也夸你?”
我点点头,“还行,就是怕出错。”
他叹口气:“有心干就好,别学我。我是老了,反应慢了,年轻人还能折腾,记住一句话,命重要,钱没了还能挣。”
赵启明插嘴:“哥,我们以后都戴好安全帽,天天检查。”
“不是帽子的问题,是心的问题。”冯师傅看了我们一眼,“心里有根弦,紧着,就出不了大事。”
我忽然觉得,他说得很像父亲。也是那种一辈子不抱怨,但总在关键时刻给你一句话顶心上的男人。
快一点了,我们准备告辞。冯师傅伸出手拍了拍我肩膀:“磊子,回去告诉林知秋,我不怪她。让她安心做事。”
我点了点头,“你安心养伤,工地有我们。”
出了病房,走廊阳光刺眼,窗外雨后初晴。赵启明没说话,走了几步后忽然问我:“你说,咱以后会不会也像冯哥那样,一躺就是三个月?”
我想了想,“咱要是一直在工地,不只是三个月的事。”
我们下楼离开医院时,脚步有些沉。我知道,这一趟不光是看望那么简单,更像是预见了自己的某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