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么一大群人去投奔谢莞娘和江远,别说谢莞娘跟江远会怎么想,他自己就首先会觉得自己贼不要脸。
更别提亲戚这种生物,你根本无法根据对方人品进行甄选。
他可以保证自己一家和自己爹娘不是那种占便宜没够的人,也能约束着自己兄弟和他们的家人。
甚至他家的大部分亲戚,他也能晓之以理,说通他们。
但剩下的那一小部分人......
在陈召的设想里,他就算是带着家里人去投奔谢莞娘和江远,最多也就只会麻烦谢莞娘和江远抽出一些时间,帮他们一大家子寻摸个能够住下他们所有人的宅子,然后再拜托谢莞娘和江远,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稍微看顾一下他们,别让他们因为初来乍到,被当地的地痞恶霸欺负了去。
其他方面,比如租房子的费用,一家人的吃穿日用,他是绝不会让人家谢莞娘和江远也给一并承担下来的。
但那些平时就很爱占便宜的,他家的某些亲戚,陈召可不觉得他们会安分守己。
他们一定会拿出蝗虫过境的架势,试图把谢莞娘和江远的家给搜刮干净的。
如果他提前给他们立规矩,警告他们谨守本分,他们还会振振有词的跟他说:
“大家都是亲戚,现在我们落难了,他们管我们吃住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他们发达了,照顾一下穷亲戚又怎么了?”
“......”
对于根本就不想和你讲理的人,你就算告诉他们,谢莞娘和江远是他和汪小芝的亲戚,不是他们的亲戚,他们也只会跟你胡搅蛮缠。
说不通、管不住,贪婪又愚蠢,这种人他如果敢带到谢莞娘和江远的面前,谢莞娘和江远绝不会看在他的面子上委曲求全。
好吧,别说是谢莞娘和江远了,就算是他媳妇汪小芝,那也是个一旦对方蹬鼻子上脸,她就绝对会立马掀桌赶人的人。
与其到时候大家闹得不好看,他还不如打从一开始就斩断所有隐患。
不得不说,陈召在这方面确实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他这都还没把自家那些奇葩亲戚带过去呢,人家就已经很是自觉地,在听到风声之后找上门了。
陈召都不知道对方到底是怎么有脸劝他,带着他们一起过去麻烦谢莞娘和江远的。
别说他没打算去,就算他以后迫于形势改变主意,真的要去,他也只会带自己的妻儿、父母和亲兄弟,这什么外八路的堂舅、久不来往的表叔、以前做姑娘时没少和他娘闹矛盾的堂姑......他们到底是怎么有脸找过来的?
唯一让陈召比较欣慰的是,他爹娘和哥嫂脑子都还是很清楚的,他们各自的奇葩亲戚虽然也找了他们,但他们却都直接把那些人给打发走了,根本就没有把他们带到汪小芝和陈召面前去。
当然,极少数心里没数儿,非要直接舞到陈召面前的,他们也实在是无能为力。
他们这边热热闹闹,为可能到来的天灾各种忙碌,同样收到了谢莞娘暂住邀请的陈大夫一家,则是难得产生了意见分歧。
陈大夫作为明福村唯一的正经大夫,自然是不能在这种时候抛下村民不管的。
有常识的老人都知道,大灾必然伴随着大疫,这也是为什么在提醒村民们囤粮的同时,陈里正还特意提醒了陈大夫囤积药材。
陈大夫对陈里正的这番叮嘱从善如流,但在他打算掏空家底买药时,他老妻和儿媳妇们却不干了。
好吧,其实他儿子们也是不赞同他掏空家底买药的,但他们自小就因为学医的天赋实在太差,总是被老爹体罚,所以并不敢在陈大夫面前说反对的话。
他老妻作为战斗主力,叉着腰指着陈大夫的鼻子高声喝骂。
“我看你个糟老头子怕不是得失心疯了!还把银钱全都拿去买药,咋,家里的这几十口子从明天开始喝西北风是吧?”
“你看看你苦扒苦熬、起早贪黑干活儿的儿子孙子,再看看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还要手脚不停天天干活儿的我和她们几个!我们攒这点儿家当容易吗?啊?”
“你个糟老头子一天天的就知道滥好心,不管谁搁你面前掉两滴猫尿,你都能给人家减免药钱,更别提你还偷摸儿白送了不知多少出去。”
“你以为你糟蹋的是谁的钱?是我的,是你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的!”
“我们拼了命的挣,你拼了命的败,合着两姓旁人的命是命,你婆娘儿孙的命就不是命了是吧?”
“我告诉你姓陈的,你要是敢把家里的钱都给我拿去买药囤着,我非跟你拼了这条老命不可!”
陈大夫被老妻骂的连连退避,但为了能够囤积药材,他却还不能顺着老妻的意思,说自己改变主意了。
“咱家不也攒了挺多粮食的吗?哪至于就喝西北风了。”
“再说了,我是大夫,我囤药材,等有人来找我看病,我不就可以用药材跟他们换粮食和银钱了吗?”
“呸!我信你个鬼!”老太太指着他鼻子,“灾年有哪个舍得拿粮食和银钱跟你换药材?到时候一个个的全都跪在你面前哭,把你个糟老头子给架起来,你一准儿还得继续倒贴!”
陈家其他人连连点头,以示赞同。
陈大夫气得吹胡子瞪眼,但他却又没办法反驳自己老妻,因为在战乱年间,他们家已经不止一次经历过同样的尴尬处境。
这明福村,大半村民都姓陈,都和他是亲戚,剩下的一小半,虽然和他没有亲戚关系,但大家在一个村子住了那么久,多少也还是有些乡邻情分在,对方又哭又跪的搁那儿卖惨,他实在不忍心捂着药材不去救人。
可问题就在于,他家也有一大家子等着银钱米粮维持生计,他每一次的心软,最终都得由他的这一大家子买单。
如果不是陈里正和陈氏一族的少数几家富户一直私下接济他们一家,他都不知道要害并不懒惰的家里人挨饿多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