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生肾气丸
主治肾虚脾弱,出现腰部沉重、脚部肿胀,小便不通畅,腹部胀满、气喘急促,痰涎壅盛,已经发展成鼓胀之症,其疗效神奇。
药物组成为熟地黄(四两)、白茯苓(三两)、牡丹皮(一两)、泽泻(一两)、干山药(一两)、车前子(一两)、山茱萸(一两)、牛膝(一两)、肉桂(一两)、附子(五钱) 。
以上十味药,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服用八十丸,空腹时用米汤送服。
【集注】李中梓说:经典中说:各种湿邪导致的肿胀、满闷,都与脾相关。又说:水肿的根本在肾,标末在肺,都是水液积聚所致。还说:肾主水液,是胃的关门,关门开合不利,所以水液积聚并泛滥。肿胀之病,虽然各条经脉都可能出现,但无不与脾、肺、肾三脏有关。因为脾主运化,肺主气化,肾主五液。凡是五气所化生的津液,都归属于肾;五液运行所依赖的气,都归属于肺;转输于肺肾两脏,以制水、助金的功能,都归属于脾。所以肿胀之病离不开这三条经脉。然而其治法有内外、上下、虚实的区别,不可不分辨清楚。病在体表则表现为肿,越婢汤、小青龙汤可治疗此类病症。病在体内则表现为胀,十枣丸、神佑丸可治疗此类病症。病在上焦则表现为喘,葶苈大枣汤、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可治疗此类病症。病在下焦则表现为小便闭阻,沉香琥珀丸、疏凿饮子可治疗此类病症。这些都是治疗实证的方法,至于虚证,实脾饮和本方可以治疗。
张介宾说:地黄、山药、丹皮,用来滋养阴分中的真水。山萸、桂、附,用来化生阴分中的真气。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用来通利阴分中的滞塞。能够使精化为气,这就是在治疗肺;补火生土,这就是在治疗脾;强壮肾水、通利窍道,这就是在治疗肾。补养而不滞塞,通利而不攻伐,治疗虚证水肿的方剂,没有能超过它的。然而应当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如果患者在大病之后,脾气大虚而出现水胀,服用本方虽然没有妨碍,但终究不见效。反复思考,脾气严重受损,确实不是补肾药物所能治疗的。可单独使用理中汤一两,加茯苓一两。命门火衰的,加附子;两足发冷的,加肉桂;腹胀严重的,加厚朴。服用三大剂后,小腿肿胀逐渐消退,服用十余剂后,腹胀减轻。凡是治疗中年之后脾肾虚寒的患者,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因为气虚的人,不能再行气;肾虚的人,不能只通利小便。温补就是在化气,塞因塞用的精妙之处,就看使用者如何运用了。古代治疗水肿,不用补剂,而是使用利水等药物,症状轻的就分利,症状严重的就峻下逐水。比如五苓散、五淋散、五皮散、导水茯苓汤之类,都是用来利水的。比如舟车神佑丸、浚川散、禹功散、十枣汤之类,都是用来逐水的。但如果观察到确实是实邪导致的,那么这些治法仍然不可废弃。
大补阴丸
主治阴液亏虚、虚火亢旺,出现肺痿、咯血,骨蒸潮热、盗汗等虚劳病症。
药物组成:黄柏(用盐酒炒制)、知母(各四两,用盐水炒制)、熟地(用酒蒸制)、败龟板(各六两,用酥油炙烤) 。
将上述药物与猪脊髓混合,再加入炼蜜制成小丸,晒干。每次服用三钱,用淡盐汤送服。
【注释】朱震亨说:人体阴液常常不足,阳气常常有余,应当经常滋养阴液,使阴与阳平衡协调,那么水就能克制火,这样就不会生病。如今的人,过度纵欲的居多,精血已经亏虚,相火必然亢旺,真阴愈发枯竭,孤阳肆意妄行,进而痨瘵、潮热、盗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症状都会出现。所以世人因火旺导致这些病症的,十有八九,因火衰引发这类疾病的,百中无一二。朱震亨阐发了先圣千年未曾揭示的要旨,功劳巨大啊!这个方剂能够迅速滋补真阴,抑制相火,比起六味地黄丸功效更为迅速。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水,水不能立刻生成;用生脉散保护肺金,肺金仍不免干燥。只有先用黄柏的苦味来坚肾,就能克制肾中的相火;接着用知母的清热作用来凉润肺脏,就能保全受损的肺金。如果不注重根本的调养,即便病症暂时消除,恐怕还会复发,所以又用熟地、龟板大力滋补阴液,这就是所谓的培补根本,清理源头。即便有上述病症,但如果出现食欲减退、大便溏薄的情况,那就是胃虚,不可轻易使用本方。
封髓丹
主治梦遗、滑精,以及在梦中与鬼魅交合的病症。
药物组成:黄柏、砂仁、甘草 。
以上药物用蜂蜜制成丸剂,每次服用三钱。
【集注】赵羽皇说:经典中说:肾主水液,接受五脏六腑的精气并贮藏起来。又说:肾主蛰藏,是封藏的根本,是精气所在之处。肾为坚实之脏,多虚证而少实证,因肝木为肾水之子,偏偏喜欢疏泄肾水之气,厥阴肝木之火一旦发动,精气随即就会向外溢出。况且肝又藏魂,神魂不能内摄,难怪会出现夜间睡眠时梦与鬼交、遗精泄精的病症。封髓丹是固精的重要方剂,方中以黄柏为君药,因为它味苦性寒,又能坚肾。肾的功能得以坚固,那么肾中阴水就不用担心泛滥外溢;寒性能够清肃虚火,那么肾中龙火就不至于升腾亢盛。水火相互制约,精气哪有不安于其位的呢?佐以甘草,因为甘味能缓和急迫,清泻各种火邪与肝木内扰之火,并且能使水土融合为一体,从而巧妙地巩固封藏功能。至于砂仁,因其味辛性温,善于入肾经,肾厌恶干燥,而能滋润肾的唯有辛味,砂仁能通利三焦、畅达津液,能够收纳五脏六腑的精气并使之归于肾,肾中气机收纳,肾中的精髓自然就能潜藏。这就是取封髓丹“封藏精髓”之意。
汪昂说:这个方剂加天冬、地黄、人参,名为三才封髓丹。用天冬补肺以滋生肾水,地黄补肾以增益肾精,用人参补脾,使饮食化生为水精。因为方中药物有天、地、人之名,而且补益作用也有上、下、中之分,使天、地、人各安其位,参赞协调处于适中状态,所以称为三才。
喻昌说:加入黄柏以入肾滋阴,砂仁以入脾行滞,甘草稍微改变天冬、黄柏的苦味,使它们与人参一起建立中气,以增强人参的功效,这绝非随意增加药物以成新方可比。
滋肾丸
(又名通关丸)
主治热邪在下焦,导致小便癃闭(排尿困难甚至尿闭),且口不渴的病症。
药物组成:黄柏(二两,用酒炒制)、知母(二两,用酒浸泡后炒制)、肉桂(一钱)。
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用开水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时服用。
【集注】李杲说:小便的生成与排泄,由足太阳膀胱经所主,而膀胱的功能依赖于肺金。如果肺中潜藏热邪,水液就无法正常生成,这就断绝了小便的源头;口渴但小便不通畅,是因为肺气不能宣降。所以此时要用清泻肺中燥热、气味淡薄且能渗利的药物,来泻火清肺,滋养水液生成的源头。如果热邪在下焦且口不渴,这就如同河流被阻断,尿液无法排泄,必须使用气味醇厚,属阴中之阴的药物来治疗。《素问》说:没有阳气,阴气就无法生成;没有阴气,阳气就无法化生。又说:膀胱是州都之官,贮藏津液,经过气化作用才能排出尿液。没有津液导致的癃闭,就是没有阴气,阳气无法化生。必须使用知母、黄柏这类大苦大寒的药剂,以一钱肉桂作为药引,服药不久,前阴会有如同刀刺火烧般的感觉,之后尿液就会像泉水一样涌出,病症也就痊愈了。这种病症,一种是热在上焦气分,会口渴;一种是热在下焦血分,不会口渴。两者的区别,是很容易辨别的。
柯琴说:水是肾的本体,火是肾的功用。人们知道肾中有水,才能克制火,却不知道肾中有火,才能生成水。天一生水,这个“一”就是阳气,也就是火,气是水的根源,阳是阴的根基,必须让火有所归藏,水才能有所主宰。所以反佐以味甘性温的肉桂,引导知母、黄柏进入肾经而发挥药效。这既是药物相互配合的紧密体现,也是相互制约的道理所在。
琼玉膏
主治虚劳引起的干咳。
药物组成:生地黄(四斤)、白茯苓(十三两)、白蜜(二斤)、人参(六两)。
制作方法为:将地黄榨汁,与白蜜一同煮沸,用绢布过滤。把人参、茯苓研成细末,加入前面的汁液中搅拌均匀。用瓷瓶盛装,瓶口用十几层绵纸加上箬叶密封。将瓷瓶放入砂锅内,用长流水淹没瓶颈,用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后,更换纸张扎住瓶口,用蜡密封牢固,悬挂在井中,一天后取出,再煮半天,服用时用开水调服。
【集注】李中梓说:干咳,是只有咳嗽声音而无痰液,这是火邪侵犯肺金,肺金受灼而鸣响。这是元气亏损的病症,不经过长时间调理难以奏效;如果误用苦寒药物,只会损伤脾土,使肺金失去母气滋养。所以朱丹溪以地黄为君药,使肾水充足则火邪自然平息。又因为肺脏受损需要补益肺气,所以用人参来振奋生发元气。虚证需补其母脏,所以用茯苓来培补万物生长的根本。白蜜是百花之精华,味甘能归脾经,性质滋润可悦养肺脏,并且能缓和燥急之火。这四味药都是温和醇厚之品,确实值得珍视。
郭机说:它能治愈我的重病,珍贵程度赛过美玉。所以才有“琼玉膏”这个名称。
龟鹿二仙胶
具有大补精髓,益气养神的功效。
药物组成:鹿角(带血的,十斤)、龟板(自然败死的,五斤)、枸杞子(甘州产的,三十两)、人参(十五两)。
以上药物用铅坛,按照特定方法熬炼成胶。刚开始服用时,用酒化开一钱五分,逐渐增加到三钱,空腹服用。
【集注】李中梓说:人体有三种奇妙的物质,即精、气、神,它们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精受到损伤就无法化生元气,气受到损伤就无法化生神明。精不足的情况,需用厚味的药物来补养。鹿禀受天地间最完整的阳气,善于通调督脉,因其精充足,所以能够频繁交配且寿命长久;龟禀受天地间最完备的阴气,善于通调任脉,因其气充足,所以能够潜伏气息且寿命长久。这两种药物属于气血之类,味道最为纯厚,又蕴含着自然造化的微妙,以不同种类却具灵性之物相互补益,就如同竹器破损用竹子修补的方法一样。人参能益气,枸杞能生精,辅助龟板、鹿角,既能补阴又能补阳,没有阴阳偏盛的担忧;能入气分也能入血分,具有平和的优点。由此精得以生成,气因而旺盛,气旺盛则神明昌盛,差不多能像龟、鹿那样长寿了。所以称其为“二仙(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