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贵子冲进殿内时,我正站在窗前望着外头的夜色。他满脸惊慌,喘着气说:“娘娘!不好了!汤和府中昨夜密谈的内容被人截获,其中牵涉东宫太子朱标!”
我心头一震,但面上不动声色。
“具体是什么内容?”我问。
“据说……李善长与汤和密谋拥立新君。”小贵子压低声音,“他们认为陛下年事已高,若不早做打算,恐怕将来朝局动荡。”
我冷笑一声:“就凭他们?”
“可问题是……”小贵子迟疑了一下,“那封密信上,确实提到了太子朱标的名字。”
我沉思片刻,心中已有计较。
朱标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嫡长子,素来稳重贤德,深受群臣敬重。若真有人打着他的名义行事,那便不是单纯的权臣争斗,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变。
我必须尽快做出反应。
“此事不可轻举妄动。”我对小贵子道,“你立刻去查,这封密信是从何处流出,又是谁送来的。”
小贵子点头应命,转身离去。
我坐回案前,思绪翻涌。
刘伯温那句“小心东宫”,果然并非虚言。
---
次日清晨,我召见刘伯温。
他接到传召后并未推辞,很快便入宫而来。
偏殿之中,我命人上了茶,待侍女退下后,才缓缓开口:“先生昨日派人送来一封短笺,只说‘小心东宫’四字,不知是否有所指?”
刘伯温神色不变,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淡淡道:“娘娘聪明过人,想必已有所察觉。”
“我是有所猜测。”我盯着他,“但我更想知道,您为何要提醒我?”
他放下茶盏,目光深邃:“娘娘可知,自您入宫以来,多少双眼睛在暗中注视着您?”
我微微一笑:“自然知道。”
“那么您也该明白。”他缓缓道,“有些人,并不想看到您继续站在这里。”
我心中一凛。
这是在暗示——有人已经将我视为威胁。
“所以您今日前来,是为了什么?”我问。
他看着我,忽然笑了:“娘娘既然有此一问,不如我们坦诚相谈。”
我点头:“请讲。”
他沉吟片刻,道:“李善长与汤和的举动,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风暴,还未开始。”
我静静听着。
“东宫虽表面平静,实则早已暗流汹涌。”他继续道,“太子朱标为人宽厚,却未必能掌控全局。而今陛下年迈,储位之争,已在所难免。”
我盯着他:“您的意思是,有人想借机扶植新君?”
“正是如此。”他说,“而这背后,还有更深的棋局。”
我心中一动:“王振?”
刘伯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
“娘娘果然非同寻常。”他缓缓点头,“不错,王振此人,虽未显山露水,但他已悄然布局。若无意外,未来数年,他将成为朝堂之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那么,您呢?”
他微微一笑:“臣不过是一介书生,何谈立场?”
“先生不必谦逊。”我直视他,“您既知局势复杂,又为何要提醒我?难道只是出于善意?”
他轻轻摇头:“娘娘聪明绝顶,何必明知故问?”
我看着他,心中已有答案。
他是在试探我。
也是在衡量我的价值。
我端起茶盏,轻轻吹去浮沫,缓缓道:“若您愿意相助,我可以许诺,将来共享权势。”
他看着我,眼中浮现一抹笑意。
“娘娘自可高飞。”他缓缓道,“唯望莫忘初心。”
我心头一震。
这句话,似有千钧之重。
他并未直接答应,但却给出了某种承诺。
我放下茶盏,微微一笑:“多谢先生。”
他起身拱手:“臣告退。”
我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已有决断。
这一局,我已经踏出第一步。
---
回到寝宫后,我立刻召见小英。
“查得如何?”我问。
她低声禀报:“奴婢已查明,那封密信是从小莲旧部手中流出,似乎是有人故意放出来的。”
“故意放出?”我皱眉。
“是的。”她说,“而且送信之人,身份不明,只留下一个令牌。”
她递上一枚铜制令牌,上面刻着一个“王”字。
我心头一跳。
王振。
果然是他在背后操控一切。
“娘娘,我们要怎么办?”小英问。
我沉思片刻,缓缓道:“先按兵不动。”
“可是……”她有些担忧,“若是让朱元璋得知此事,恐怕会怀疑太子。”
“不会。”我冷冷一笑,“这封信来得太巧,朱元璋未必会相信。”
“您的意思是……”
“这是一场试探。”我说,“试探我,也试探刘伯温。”
她恍然大悟。
我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宫墙。
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
数日后,我收到一封密信。
信中只有短短几句话:
**“娘娘高明,臣佩服。然东宫之事,还需谨慎。若有需要,可随时联系。”**
落款是一个小小的“刘”字。
我捏着信纸,嘴角微扬。
刘伯温,果然不简单。
他没有明确表态,但已向我释放善意。
这一步,走得极妙。
我将信纸烧毁,随后唤来小贵子。
“你亲自走一趟,去找那个送信的人。”我吩咐,“我要知道,王振下一步要做什么。”
小贵子领命而去。
我坐在灯下,心中盘算着未来的每一步棋。
---
深夜,我独自一人来到御花园散步。
月光如水,洒落在石径上,映出斑驳的影子。
我缓步前行,脑海中却不断回想着刘伯温的话。
“真正的对手还未现身。”
我想起了马皇后。
她的尸体至今仍未找到。
她真的死了吗?
还是……
她只是蛰伏在暗处,等待时机?
我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夜空。
星辰依旧璀璨,仿佛从未改变。
但我知道,这片天下的格局,已经开始动摇。
我握紧手中的帕子,眼神坚定。
无论前方是风是雨,我都必须走下去。
因为,我已经没有退路。
---
突然,一道黑影从树后闪出。
我警觉地后退一步,正欲呼喊,却被那人低声制止:“别出声,是我。”
我定睛一看,竟是刘伯温。
他一身青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冷。
“先生?”我惊讶地看着他。
他走近几步,低声道:“娘娘,方才有一名锦衣卫密探潜入宫中,目标……是您。”
我心头一震。
“是谁派来的?”我问。
他摇头:“尚未查明,但可以确定的是,此人来自东宫。”
我眯起眼。
“看来,他们终于忍不住了。”
他看着我,语气凝重:“娘娘,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
我冷笑:“那就让他们来吧。”
他深深看了我一眼,忽然伸手取出一块玉佩,递给我。
“这是臣的一点心意。”他说,“若遇危急,请持此玉佩前往城南刘府,自会有人接应。”
我接过玉佩,感受到它温润的触感。
“谢谢。”我说。
他点点头,转身隐入夜色之中。
我站在原地,望着他消失的方向,心中一片清明。
这一夜之后,我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孤军奋战。
---
翌日清晨,我在寝宫醒来时,小英匆匆进来禀报:“娘娘,东宫那边传来消息,太子朱标病倒了。”
我猛地坐起。
“病倒?”我问,“怎么回事?”
“说是夜里突发寒热,太医正在诊治。”她说,“陛下已经亲自前往探视。”
我心中一沉。
这不是巧合。
这是信号。
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我起身更衣,准备前往东宫探望。
但就在出门前,我回头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
那张容颜依旧美丽,却已不再单纯。
我轻轻一笑,迈步而出。
这一局,我已布好阵。
只等对手现身。
---
我刚迈出寝宫门槛,小贵子便急匆匆跑来。
“娘娘!”他喘着气,“王振……失踪了!”
我猛地停住脚步。
“什么?”我问。
“他昨晚还在府中,今晨便不见了踪影。”他说,“连府中仆人都不知去向。”
我心头一跳。
他这是……逃了?
还是,另有安排?
我闭上眼,脑海中闪过刘伯温临走前那句话:
“真正的对手还未现身。”
我睁开眼,眼中寒光乍现。
这一局,才刚刚开始。
---
“娘娘。”小英轻唤,“外面有人求见。”
我抬起头:“是谁?”
她迟疑了一下:“说是……刘伯温派来的。”
我心中一动,立刻道:“让他进来。”
门开,一名身穿青衫的年轻男子走入殿中,抱拳行礼。
“属下奉先生之命,送来一封信。”
我接过信,展开一看,只有八个字:
“小心东宫,有人借势。”
我猛地抬头,那人已悄然退下。
我攥紧信纸,眼中寒光乍现。
东宫……
太子朱标?
还是……另有其人?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小贵子的声音响起:
“娘娘!不好了!汤和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