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未散,宫墙内外已是一片肃杀之气。昨夜朝堂之上,权臣被当廷拿下,虽尚未定罪,但其府邸已被锦衣卫严密监视,一众亲信亦遭软禁。风声鹤唳之中,我深知,真正的清算才刚刚开始。
回到寝殿后,我并未立即歇息,而是召来小贵子与小英,细细盘问昨日之事的后续进展。小贵子低声道:“娘娘,陈矩那边传话,说是今早便要带人去查那封密信的源头,还说已经找到了几位曾在北疆任职的官员作证。”
我点头,心中略感宽慰。徐达与李文忠皆已表态支持,而邓愈也愿出面协助审案。这些年来,他们虽不涉内廷争斗,但在外朝威望极高,一旦联手,便是朱元璋也要慎重考虑如何处置此案。
“今日朝会,我必须亲自到场。”我低声吩咐,“若能将证据呈上,便可彻底坐实权臣通敌之罪。”
小英迟疑道:“娘娘,马皇后那边……昨日未曾出席朝会,今日恐也不会轻易放过此事。”
我目光微沉,想起昨日她心腹宫女小莲曾秘密出入权臣府邸,这绝非巧合。马皇后素来老谋深算,若她真有参与其中,这场较量恐怕远比想象中复杂。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辰时刚至,我便乘车前往奉天殿。沿途所见,皆是戒备森严的锦衣卫身影,显然朱元璋已察觉局势不稳,提前做了准备。步入大殿时,众臣早已列席,气氛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面色阴沉,目光如炬地扫视众人。他并未急于开口,而是缓缓抬起手,示意陈矩上前。
陈矩捧着一封文书,恭敬呈上:“陛下,此乃从内侍省机要房取出的密信副本,与此前由北疆传回的文书内容一致,且印鉴无误。”
朱元璋接过文书,细细阅览片刻,眉头紧锁。片刻后,他抬眼看向李善长:“李丞相,你可识得此印?”
李善长神色不变,拱手道:“臣确曾在几份边疆军报上见过类似印记,应属北元使节所用。”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朱元璋冷哼一声,目光转向权臣:“你还有什么话说?”
权臣跪伏于地,额头贴地,声音颤抖:“陛下明察,臣虽与北疆有过书信往来,但皆为公务所需,并无通敌之意!”
“公务?”我冷冷一笑,缓步上前,“那为何三日前,恰好有一封盖有同样印鉴的文书送至内侍省,由您亲自签收?”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权臣猛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我继续道:“若只是寻常公文,何须亲自签收?又何必深夜私会可疑之人?”
朱元璋目光一寒,沉声道:“朕原以为你是个可用之人,谁知竟敢勾结外敌,图谋不轨!”
权臣脸色苍白,连连叩首:“陛下,臣冤枉啊!”
朱元璋不再理会,转头看向身旁近臣:“即日起,暂停权臣一切职务,由锦衣卫严密监视,不得擅自离府。”
两名锦衣卫统领立刻上前,将权臣押下。我望着他被带走的身影,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之意。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朝会结束后,我并未立即返回寝殿,而是径直前往御书房,求见朱元璋。
守门太监通报后不久,我便被召入。朱元璋正坐在案前,手中仍握着那份密信,神情凝重。
“娘娘有何事?”他淡淡问道。
我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权臣虽已被拿,但他背后仍有势力盘根错节,不能掉以轻心。”
朱元璋抬眼看了我一眼,缓缓点头:“你说得不错。朕也在想,此事恐怕并非他一人所为。”
我心中一动,忙道:“陛下圣明。奴婢怀疑,此事或与李善长有关。”
朱元璋微微皱眉:“你是何意?”
我取出另一份文书,递上:“这是奴婢让锦衣卫查到的账册副本,其中记录了多笔不明资金流向,皆指向李善长名下的商号。”
朱元璋接过文书,仔细翻阅片刻,脸色愈发阴沉。
“果然如此……”他低声喃喃,随即抬起头,目光锐利,“看来,此事牵连甚广,不可草率处理。”
我点头:“陛下,如今最要紧的是稳住朝局,避免引起更大动荡。”
朱元璋沉思良久,终是开口:“好,朕准你全权处理此案,务必彻查到底。”
我躬身行礼:“谢陛下信任。”
退出御书房后,我长舒一口气。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大戏开场。
数日后,锦衣卫在东角门外一处宅院中搜出大量账册、书信及金银财宝,皆与权臣及其党羽有关。更有密信提及,权臣曾私下承诺,若北元助其夺权,将割让辽东部分土地予其。
消息传出,举朝震惊。朱元璋震怒之下,下令彻查所有涉案官员,并命汤和旧部包围权臣府邸,以防其党羽狗急跳墙。
抄家当日,数百锦衣卫涌入权臣府邸,将其府中财物尽数查封,家丁仆役悉数押解入狱。权臣之子持刀拒捕,煽动众人反抗,却被当场斩首示众,其余人等皆不敢再动。
抄家过程中,锦衣卫在一间密室中发现一枚金印,上有“魏国公”字样,疑似徐达旧印。此物一出,满朝哗然,不少人开始猜测徐达是否与此案有关。
我闻讯后,立刻派人将金印送去刑部,命邓愈亲自查验。与此同时,我也向朱元璋禀报此事,请求暂缓对徐达的调查,以免动摇军心。
朱元璋沉默许久,终是点头:“此事暂且压下,待查明后再作定夺。”
午门之外,百官齐聚,等待最终判决。朱元璋亲自下旨,宣布权臣勾结外敌、意图篡逆,罪无可赦,判处凌迟处死,家族财产充公,子孙流放边疆。
判决宣读之时,群臣无不屏息凝神。有人窃窃私语,称此案牵连太广,恐伤朝局;也有人低声议论,怀疑此案背后另有隐情。
我站在人群之中,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李善长身上。他神色如常,仿佛此事与己无关,但我清楚,他的日子也不会太久。
随着权臣被正式处决,此案看似告一段落,但我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回宫途中,小英低声问道:“娘娘,下一步该如何?”
我望向远处,语气坚定:“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彻底挖出他的党羽,一个都不能放过。”
小英点头,正欲离去,忽然又迟疑道:“娘娘,奴婢刚才听说,李淑妃今日悄然离席,神色凝重,未再露面。”
我闻言,心中一动。
李淑妃……
她究竟在想什么?
她是否早已知晓权臣的计划,甚至……早已参与其中?
我不敢再往下想。
但我知道,这场棋局,已经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