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宸一行人跟着县令回了县里,没办法今晚这村子是不能住了,但是来都来了也要去县里看看县令是怎么治理百姓的。
在路上的时候王宸就派亲兵去打听清楚了县令的底细。
“师父这县令好像有点意思啊,您的那套他好像弄明白了,要把财富藏于民间而不是大商人手里。”
“不一定,咱们观察几天才知道,明天咱们出去逛逛,看看这家伙是不是真的跟打听的一样。
要是真的一样咱们这次可能就捡到宝贝了,这家伙以后会是你的一大助力,最起码他心里装着百姓,只要百姓吃饱穿暖就不会造反,但这种人也有个臭脾气就是不会给皇帝面子,很犟,只是他现在还是个小官,多年的沉浮估计快磨没了锐气了。
这也是好事,以后你可以舒服点,但也是坏事,就怕这家伙以后啥都不敢说啊。”
第二天,王宸带着几个亲信在县城里四处走访。他们先来到集市,只见这里热闹非凡,各类小商贩沿街叫卖,货物琳琅满目。王宸注意到,这些小商贩大多是普通百姓,而非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仔细询问后得知,县令减少了对小商贩的赋税,还提供小额低息贷款帮他们进货,鼓励百姓自主经商。
“师父,这不就是您说的无息贷款鼓励百姓田地劳作之余去做生意挣外快吗?咱们经过这么多地方好像只有这个县令真正在实施这个举措。
而且刚刚我也问了其他百姓,这些小摊贩在这干了两三年了,这县令看来不是装的。”
“咱们再去看看农田吧,大唐现在还属于农业国家,工业化要发展,但是前提是老百姓得能吃饱肚子,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接着他们来到农田,田地里庄稼长势喜人。原来县令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还引进王宸新的农作物品种和耕种技术,传授给农民。同时,他推行土地流转政策,让土地向耕种能手集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县令当真是个人才,只是可惜了在这小地方浪费了这么多年,不过好在他好像才34岁,大唐现在的医疗条件倒也还算年轻,还干得动。
回去得给陛下说一下给这家伙升个官儿了,在留在这小县城可惜了。”
“师父刚刚我已经打听过了,这县令是因为得罪了上官导致每年评级的时候都是中等,属于是不上进也不落后之人,那州府也是个小心眼,我已经给父皇发电报了,这州府是个草包让父皇革了他的职,让县令上去磨砺两年再调回长安,不然现在回长安他没根基,怕是什么也做不了。”
“你说的不错,你现在的班底跟陛下不一样,陛下的班底是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你没怎么打过仗,只能从基层开始提拔官员,也不能搞的动作太大,让长安那些老臣感觉到威胁。
不然这些家伙怕是要急眼了处处使绊子。”
接着王宸又去了工坊,工匠们干劲十足。县令不仅帮工坊拓展销路,还支持技术创新。有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工坊不断研发新产品,生意越来越好。
“大哥您这刀打造的不错啊,百炼钢做的?”
“哟,您们这是?”
“哦,我们来看看,你这刀打的真不错,现在百姓也能用得起百炼钢打的菜刀了?”
“哈哈贵人好久没出来走走了吧?这百炼钢以前只能用来打造兵器,可现在是什么时候?大将军把高句丽都灭了,陛下又灭了暹罗和百济,到处都是挖矿的奴隶,矿的产量每年都在提升。
另外大将军还发明了流水线,还有流水锻造法,我们现在锻造刀具都是盯着温度就行,里面有水利装置推动这些器械运动,比以前可轻松太多了。”
王宸心中暗暗点头“照你这么说你们县令还是个好官咯?可我昨天还看见城外的张家村和李家庄械斗呢。”
“贵人这您就不懂了吧?我们县令是穷苦人出身,快30了才考上功名来这当了官,前些年我们这里只推行了大将军的粮种,我们也就是刚刚吃饱而已。
可县令来了我们现在逢年过节都能买两斤猪肉打打牙祭了,现在还能有多余的钱偶尔喝顿小酒。
要是没县令大人我们这些百姓哪能过上这好日子。”
“大哥,看你年纪比我还大,儿子现在在干啥呢?”
“我儿子准备着今年的考试呢,要是考上了我这家里也能出个当官的了,我这当爹的现在就是农闲的时候过来打造一下刀具。
给孩子挣点考试的路费,他三年前考了举人,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考上进士,这还得多亏了大将军发明了拼音,不然我儿子估计跟我一样大字不识一个。
可有了汉语拼音我花钱买了本字典,现在我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县里发个文书我还是很容易就能看明白了。”
王宸笑了笑,这几天一路过来,离长安越远看到的都是百姓还是很难过,就到了这里给了王宸不一样的体验,要不是王宸看了很多东西,王宸都要以为有人和自己一样是穿越者了。
“师父,咱们今天看的差不多了,该回去了。”
李承乾和李恪一直在王宸后面今天两人都只带了耳朵没有带嘴巴,话很少。
“行,老大哥你们忙着,我们就先回去了。”
“得嘞,贵人慢走,要是想买菜刀随时过来,这里有出厂价,比外面便宜不少呢。”
“哈哈。知道了。”
王宸带着一行人回到县令安排的客栈后四仰八叉的躺在了床上,王宸感觉到了自己的不对劲。
自己现在40的人了,除了脸变老了一些,但是身体机能和自己20多岁完全没有什么两样,今天出去了一趟甚至没感觉到累,躺在床上只是弄不明白自己身体现在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要不是经常照镜子发现自己也是变老了王宸都担心自己是不是长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