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洪熙十三年末的黑水谷大战落下帷幕后,瓦剌残部在和林陷入彻底的混乱。

也先虽回到王庭,却再找不回往日威严。大同惨败、主力尽失让他终日忧愤交加,饭食难进,夜里常从噩梦中惊醒,口中反复喊着“黑水谷”“朱家小儿”。

曾经叱咤草原的身躯迅速垮掉,不过数月便形销骨立,连骑上马都需要亲兵搀扶。

洪熙十四年三月初一的清晨,和林的帐篷里飘着淡淡的药味,也先在弥留之际望着帐顶的毡毯,眼神涣散。

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瓦剌大汗,终在四十一年的人生尽头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直到临死前,他枯瘦的手指还紧紧攥着狼头刀柄,口中仍在喃喃咒骂:“朱家小儿欺我……欺我啊……”双眼圆睁,始终未能瞑目。

也先死后,二十二岁的长子博罗纳哈勒立刻站了出来,试图整合残余力量继承汗位。他穿上父亲留下的银铁甲,召集各部落首领议事,却发现帐下的身影稀稀拉拉。那些曾经对也先俯首帖耳的首领,如今见瓦剌势衰,早已各怀心思——部分部落曾遭瓦剌压迫,如今也先已死,他们不仅不听博罗纳哈勒号令,反而趁机举兵报复,草原上很快爆发了一场无休无止的权力混战。

博罗纳哈勒虽有其父之风,却无力回天。在与绰罗斯部的一场厮杀中,他正挥枪斩杀敌将,冷不防一支流矢从斜刺里射来,精准地穿破他的喉咙。年轻的继承者捂着脖颈,鲜血从指缝中喷涌而出,当场毙命于乱军之中。

博罗纳哈勒死后,瓦剌残余部众彻底陷入绝境。仅剩的三千多族人中,大多是老弱妇孺,牛羊被抢,帐篷被烧,在草原上根本无法立足。被推举出来的小首领巴图走投无路,只能带着族人穿越茫茫荒漠南下,朝着漠南归化城跋涉——那里是兀良哈部与大明共同管辖的区域,是他们最后的生路。

当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抵达归化城下时,瓦剌族人纷纷跪在雪地里,捧着也先生前使用的旧刀,对着城门方向磕头不止。巴图高举刀鞘,向明朝守将郑重乞降:“我等愿归降大明,只求给族人一条活路!”

几天后,京师的命令传到归化城:允许瓦剌残部投降,就地分散安置,编入屯垦队伍,与汉人、兀良哈人混居。守将领命执行,将瓦剌族人分到各个村落,给他们田舍、农具,让他们学习耕种,昔日的草原牧民,从此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此时的草原早已换了天地:兀良哈部在大明的扶持下日渐汉化,部落首领穿着汉服入朝觐见;鞑靼分裂为东西两部,彼此攻伐不断,再无力南下;而曾经强盛一时的瓦剌部,终究烟消云散,成为了史书上的一段记载。

从洪武年间的北征蒙古,到永乐年间的五出漠北,再到洪熙年间的黑水谷决战,困扰大明数十年的北方边患,终于在这场尘埃落定的结局中彻底平定。漠南草原恢复了宁静,长城沿线的烽燧不再频繁燃起狼烟,大明北疆迎来了久违的和平,而这段由战争与谋略书写的历史,也在塞北的寒风中,缓缓合上了篇章。

边患解除后的洪熙十四年四月初一,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暖春的阳光下泛着金光,太和殿内的朝会气氛格外轻松。

朱高炽端坐龙椅,看着阶下文武百官。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淮清了清嗓子,用沉稳而尖锐的声音宣读圣旨:“传朕旨意,京城自今日起取消宵禁。凡街市间的夜市、酒肆、戏台、商铺等,均可通宵营生,官民同乐,任何官署不得无故阻拦。”

旨意一出,殿内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大臣们脸上都带着难掩的笑意——北境安定,民生回暖,这道诏令正是盛世气象的最好注脚。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当天黄昏刚过,正阳门外的长街就率先热闹起来。原本到了酉时就该收摊的商贩们,纷纷支起灯笼,将摊位重新摆开。绸缎铺的伙计们踩着梯子,在门楣上挂满七彩灯帘,红的、绿的、黄的灯笼交相辉映,将绸缎的光泽映照得愈发鲜亮;小吃摊的摊主们支起炭炉,羊肉汤的醇厚、卤煮的鲜香、糖炒栗子的甜暖顺着风飘出老远,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说书棚外悬挂的“今日讲《英烈传》”木牌下,早已围满了搬着小板凳的百姓,棚内的油灯亮如白昼,说书先生正调试着惊堂木,清润的嗓音已经开始试场。

夜幕完全降临后,京城更是成了不夜之城。百姓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穿梭在人流中,有孩童举着兔子灯追逐嬉闹,银铃般的笑声洒满长街;有年轻男女并肩而行,在饰品摊前细细挑选珠钗,低声说着情话;酒肆的幌子在风中摇曳,“太白楼”“醉仙坊”的灯笼格外醒目,店内传出猜拳行令的欢歌与酒杯碰撞的脆响;连平日里僻静的深巷都热闹起来,临时搭起的戏台前挤满了看客,梆子声、锣鼓声与旦角清亮的唱腔交织在一起,引得喝彩声此起彼伏。吆喝着“桂花糕、茯苓饼”的叫卖声,与市井的喧闹融为一体,一派鲜活生动的民生图景扑面而来。

深夜的紫禁城角楼上,朱高炽披着轻便的锦袍凭栏而立。贴身太监小心翼翼地捧着热茶侍立一旁,生怕惊扰了皇帝的思绪。远处的京城灯火如星海般璀璨,从正阳门到崇文门,从棋盘街到琉璃厂,连绵的灯火勾勒出城池的轮廓,连空气里都飘着市井的烟火气与淡淡的花香。他望着这久违的繁华盛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洪熙新政”推行十余年来,那些曾让他寝食难安的改革举措,终于在大明的土地上结出了沉甸甸的硕果。

回溯洪熙二年,当他下定决心全面铺开新政时,朝堂上不乏质疑之声。有人说开海禁会引倭寇入寇,有人说革新农具会动摇农本,有人说扩充海军是劳民伤财。但他力排众议,坚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十余年来从未动摇。如今看来,所有的坚持都有了回报——大明已悄然步入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开海禁的诏令下达十年后,东南沿海的泉州、宁波、广州三大港口早已是商船云集的景象。巨大的福船、广船首尾相接,桅杆如林,甲板上堆满了待运的货物。西洋的胡椒、苏木、象牙顺着季风而来,南洋的红木、香料、宝石通过海运北上,连远在美洲的白银都沿着新开辟的航线源源不断流入大明,充实着国库与民间的财富。官府授权民间商号组建的“两京十三行”,专门主持海外贸易事务,不仅规范了市场秩序,每年更能为国库上缴数百万两白银的赋税,比开国初年整整翻了三倍。港口周边的商号、货栈、造船工坊鳞次栉比,带动了数万人就业,昔日的渔村早已变成繁华的市镇。

工部牵头的技术革新更是让大明的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江南的织户们普遍用上了改良后的“拇指飞梭机”,只需手指轻拨,飞梭便能在经线间快速穿梭,一个织工的生产效率抵得上从前三人,松江、苏州的棉布产量激增,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通过商船远销至南洋、西洋,成为各国争抢的紧俏货。铁矿开采与冶炼技术的突破同样显着,“焦炭冶铁法”替代了传统的木炭冶铁,熔炉温度大幅提升,铁器质量与产量双双翻倍。坚固耐用的铁锅、锋利轻便的农具、精良的兵器通过漕运与海运送往各地,甚至连遥远的非洲东海岸,都能看到大明铁器的身影。

海军的发展更是彰显着帝国的实力。浙东水师、福建水师和两广水师三大舰队规模已达一千二百余艘战船,从小巧灵活的巡逻艇到能容纳数百人的大型福船,各类舰船配备齐全。当年郑和下西洋遗留的数艘“宝船”经过改造,成为远洋巡逻舰,常年在印度洋、太平洋的航线上护航商船,驱逐海盗,确保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

在吕宋、马来半岛等海外据点,大明移民已超过十万人,当地仿照内地建制设立州县,开设儒学学堂,修建驿站码头,市集上不仅能听到熟悉的乡音,更能看到贩卖茶叶、丝绸的商铺,中华文化的影响正随着商船与移民,悄然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江南的城镇中,一种全新的生产关系正在悄然兴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模式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织坊、棉纺作坊中大范围出现。苏州城东的织坊区内,数百台织机昼夜不停地运转,机户们投资建厂、购置设备,机工们则按日领取工钱,凭手艺吃饭,双方通过契约明确权利义务。松江的棉纺作坊更是连成一片,从棉花采摘、去籽、纺纱到织布,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每日产出的棉布堆积如山,通过水路运往全国各地。这种被后世称为“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方式,在湿润的江南土地上蓬勃生长,为大明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库的账本上,一串串数字记录着帝国的富庶:白银储备已超过三千万两,黄金百万两,粮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足够全国支用五年之久。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大明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最强大的帝国。

洪熙十四年五月,京城的初夏已带着几分燥热,紫禁城的梧桐树叶绿得发亮。

距离六十一岁大寿还有不到三月,朱高炽近来总觉精力不济,批阅奏折不到半个时辰便会头晕目眩。

这日午后,他在御花园藤椅上小憩醒来,望着满园盛放的芍药,又想起户部刚呈上来的国库清单,见国强民富、四海升平,心中那股对朝政的倦怠感愈发浓重。他无意识地对身旁侍立的近侍感叹:“天下已定,边境无虞,百姓安康,朕也该享几天清福。”

这番话并非随口说说。几日后,朱高炽便在早朝上,下旨改革中枢制度:“自今日起,朝廷日常政务由内阁首辅杨士奇总领,各部司奏折先呈内阁核议;遇有军国大事,需经内阁会议议定具体方案后,再呈朕与太子朱瞻基过目定夺。”

旨意一出,满朝文武虽有惊讶却无人反对——杨士奇辅佐两朝,品行端正,才干卓绝,由他总领政务,实乃众望所归。这道诏令,标志着朱高炽正式将朝政实权交予内阁,自己则退居幕后,安心养病。

杨士奇何等精明,他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更明白大权在握极易招致“专权”非议。退朝后,他立刻在内阁值房召集几位阁臣商议,很快便有了章程。

次日,他便向皇帝递上奏折,提出推行“众人商量制”以完善政务决策:规定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召开“内阁扩大会议”,参会人员除内阁成员外,还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通政使司通政使等九卿官员,以及英国公张辅等十三位功勋卓着的勋贵,凡涉及重大政策制定、重要官员任免、大额钱粮调拨等事务,都需在会上公开商议,经多数人同意方可推行。

朱高炽看罢奏折,对杨士奇的谨慎颇为赞赏,当即朱批“准奏”。杨士奇并未止步于此,他又考虑到地方诉求往往难以上达中枢,再次上书提议:令各省从在籍举人、有声望的乡绅、实力雄厚的大商人中推选出五名“地方代表”常驻京城,每半年轮换一次。这些代表可列席内阁扩大会议,在涉及本省灾情赈济、税赋调整、水利兴修等事务时,有权陈述地方实际情况,代表百姓利益发声。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朝堂议事仅闻官声”的局限,让决策更贴合各地实际。

此时此刻的杨士奇,站在内阁值房的窗前望着皇城,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书写帝国的近代化篇章。他推行的“内阁扩大会议”,通过固定参会人员、明确议事规则、实行多数表决,已具备了近代内阁制的核心特征;而地方代表列席议事的制度,更是蕴含着议会制中“代议制”的雏形。这些制度虽未像后世那般明确定名,也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明的权力运行模式——从以往的皇权独断或少数大臣决策,转向更具包容性的集体商议。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大明征服者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寻秦记重生:野性部落崛起一品儒商蜀汉我做主三国之乖乖田舍郎锦衣行之吕敏传我爱大明朝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要做皇帝高科技军阀寒门小娇妻暴君总想生三胎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三国之曹家长子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皇室店小二隋唐君子演义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之魏武元勋贞观楚王王八蛋,不服来战反恐大队公子文成武德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袁术天下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敕封一品公侯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