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钱的事,我们想过了。”黎巧巧连忙道,“之前于氏商行给的四十两定金,我们一分没动。这钱,我们愿意全都拿出来,就用来盖这豆腐坊!”
四十两!
院子里其他竖着耳朵听的人,包括大房的韦氏,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可是一笔巨款啊!四房竟然舍得全都拿出来?
张金花也明显愣了一下,她重新打量了一下这个儿媳,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
她沉吟片刻,却没有立刻答应,反而摇了摇头:“盖几间土坯房,搭上灶台,用不了四十两这么多。你们小两口有这个心,是好的,但这钱不能这么花。”
说着,她看向吴多福,又看了看黎巧巧和吴涯,说出了自己的方案:“这样,那四十两,你们四房自己留二十两,当私房钱,也算你们为家里出力该得的。剩下的二十两,交到公中来。”
“公中呢,再拿出二十两银子来,凑够四十两!咱们不止盖豆腐坊,索性在旁边划块宅基地,建一个小院,正房、厢房、灶间,连同做豆腐的工坊,一并建好了!”
这话一出,全家都骚动起来。
建新的院子?这可是大事!
张金花继续道:“这新建的院子,暂时就归四房住着,也方便他们照管豆腐坊的生意。巧巧不是还收养了那个哑女小如意吗?正好给孩子也单独安排个住处。不过,话得说在前头,”
她目光扫过众人,尤其是大房和二房的人,“这院子,地皮是祖产,盖房子的钱是公中出的多,所以,院子算是咱们吴家共有的产业!只是眼下给老四家用着。往后怎么分,等以后再说,你们可有意见?”
吴多福首先点头表示赞同:“老婆子这个安排很合理,我没意见。”
吴涯和黎巧巧对视一眼,也都松了口气,齐声道:“听爹娘的安排。”
能有个独立的作坊和住处,还能留下二十两私房,已经超出他们的预期了。
韦氏撇了撇嘴,想说什么,被旁边的吴藏海一个眼神制止了。
吴藏海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盘算着,这四房,倒是越来越成气候了。
解决了场地和资金的问题,黎巧巧立刻开始着手解决人手的问题。
第二天,她就在张金花的支持下,把家里能干活的女眷和孩子都召集到了一起。
“豆腐坊要扩大,光靠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以后活儿会更多。”黎巧巧看着眼前神色各异的家人,开门见山,“所以,需要请几位固定的帮手。来帮忙的,不算白干,按月给发工钱!”
“发工钱?”二嫂袁氏眼睛一亮,“巧巧,你说真的?给自家人干活还发钱?”
“二嫂,亲兄弟明算账。”黎巧巧笑道,“以后豆腐坊要当成正经营生来做,规矩得立起来。干活拿钱,天经地义。”
张金花在一旁点头:“巧巧说得在理。以后豆腐坊的进出账都单独算,该给工钱就给,不能让大家白辛苦。”
有了婆婆撑腰,黎巧巧底气更足了。
她开始点将:
“三嫂,你做事细心,手也稳,以后这豆腐坊里头的大小事务,就由你来负责,工钱给你按最高的算。”
柳氏没想到自己能被委以重任,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点头。
接着,她又点了二嫂袁氏、小姑子吴翠云、二房的侄女佩兰,还有大房的二侄子庆临。
袁氏力气大,适合磨豆子之类的重活,吴翠云和佩兰年纪小,但手脚麻利,可以打下手,学着做,庆临是个半大小子,跑腿搬东西正合适。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大嫂韦氏身上。
韦氏正因儿子被忽视而有些不忿,见黎巧看过来,立刻挺直了腰板。
“大嫂,”黎巧巧语气平和,“您要是得空,也欢迎您来帮忙,工钱照算。主要是,藏海侄子在家的时候,您也能多些时间照顾他不是?”
她这话给足了韦氏面子,韦氏哼了一声,没答应也没拒绝,算是默许了。
人员就这么定了下来。
黎巧巧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
等新院子盖起来,豆腐坊正式运作,需要管理,需要算账,需要应对市场,还有硬仗要打。
黎巧巧深吸一口气,感觉肩上的担子,似乎轻了一些,又似乎更重了。
老吴家要盖新院子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万福村。
张金花没闲着,趁着这股热乎劲儿,把家里的分工重新捋了一遍。
她把大儿媳韦氏和二儿媳袁氏叫到跟前:“往后,家里这一大摊子事,不能乱。老大媳妇,老二媳妇,你们俩轮换着来。一个在家操持家务,一个就去豆腐坊帮忙。具体怎么轮,你们自己商量,但不能耽误了两头的事。”
韦氏和袁氏对视一眼,都没吱声,算是默认了。
能去豆腐坊挣工钱,总比光在家里忙活强。
接着,张金花又看向佩兰和庆临:“你们两个,腿脚利索,往后每天往镇上送豆芽和豆腐的活儿,就交给你们了。卖了多少钱,进了多少货,都得一笔一笔记清楚,回来要跟你四婶对账,听见没?”
佩兰乖巧地点头,庆临也挠着头应了下来。
这活儿虽然辛苦,但能经常去镇上,还能管着账,心里也有点小激动。
安排好了,张金花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黎巧巧身上:“咱们家如今能有钱赚,能想着盖院子,大家能挣上工钱,头一份功劳是谁的,你们心里都得有数!是巧巧!
是她带来了做豆腐发豆芽的方子,是她日夜操持!往后在豆腐坊,都听巧巧的安排,谁要是偷奸耍滑,或者起了什么歪心思,别怪我老婆子不讲情面!”
这话是说给所有人听的,尤其是大房。
韦氏撇了撇嘴,没敢反驳。
黎巧巧站在婆婆身边,心里暖烘烘的,知道这是婆婆在给她撑腰,帮她立威呢。
另一边,吴多福也把三个儿子叫到了跟前,说了盖房子的事。
“爹,这是好事!咱家是该盖个大房子了!”老大吴铁柱首先表态,脸上带着笑。
老二吴铁生也憨厚地点头:“爹,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最让人意外的是老三吴铁根,他搓着手,有些激动,又带着点羞愧:“爹,大哥,二哥,以前是我不懂事,这次盖房子,有啥重活累活,都交给我!我保证好好干!”
他是真心想弥补之前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