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厂发来的良率预警邮件,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星火无限”芯片项目部刚刚有所缓和的气氛中,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惊涛骇浪。低良率,对于第一次流片的初创团队而言,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它不仅意味着前期投入的数百万流片费用可能血本无归,更致命的是项目将至少延期三个月,这对于士气、资金链以及市场时机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陈深在接到邮件后的半小时内,就召集了所有核心工程师紧急会议。项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难以置信。
“离子注入后退火工艺……这个环节的参数波动会直接影响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迁移率,导致速度变慢、功耗增加,甚至功能失效。”负责模拟电路设计的工程师脸色发白地分析道,“关键是波动范围有多大?如果只是轻微偏移,可能只是性能不达标;如果偏移严重,整个芯片就是废品!”
“晶圆厂那边什么时候能给详细数据?”有人急切地问。
“说是24小时内。”陈深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沙哑,“但我们不能干等。我们必须立刻根据最坏的情况做预案。林顾问要求我们模拟影响程度。”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项目部灯火通明。工程师们根据有限的预警信息,结合芯片的设计规格,疯狂地运行各种仿真模型,试图预测在不同程度的参数偏差下,芯片的cpU核心、加密引擎、内存控制器等关键模块还能否正常工作,以及性能会衰减到什么程度。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灾难评估。
林渊没有离开公司,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同样彻夜未眠。他面前的屏幕上,一边是芯片团队实时汇报的模拟进展,另一边是他让助理搜集的关于那家晶圆厂近期生产状况的公开信息以及……辰光科技与这家晶圆厂是否存在关联的蛛丝马迹。
他内心的怀疑如同藤蔓般滋长。在流片的关键节点出现“设备参数波动”,时机太过巧合。是辰光科技的手已经伸到了海外晶圆厂内部?还是他们通过某些手段影响了特定生产线的稳定性?尽管没有证据,但林渊的直觉告诉他,这绝非单纯的意外。
凌晨四点,陈深带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和一份初步模拟报告来到林渊办公室。
“情况……比预想的稍好一点,但依然严峻。”陈深的声音疲惫不堪,“模拟结果显示,如果参数波动处于他们预警范围的上限,加密引擎和Io接口可能基本功能正常,但性能会下降约20%。最要命的是cpU核心,对工艺波动最敏感,很可能无法达到最低工作频率,甚至部分功能单元会失效。”他顿了顿,艰难地说出结论:“这意味着,即使有芯片能点亮,也可能是一颗‘残次品’,无法正常运行我们的完整系统。良率……初步估计可能低于10%。”
10%的良率!这意味着投入巨资生产出来的晶圆,最终能用的芯片可能寥寥无几,单颗成本将高到天文数字,毫无商业价值可言。
房间里一片死寂。绝望的情绪几乎要淹没两人。
然而,就在这极度的压力下,林渊的头脑却异常冷静地运转起来。他盯着报告上的数据,突然问了一个问题:“陈工,如果……我们放弃对cpU通用性能的追求,只保留最基础的指令集,确保它能以最低功耗和频率,稳定地运行我们的加密协议和存储控制固件呢?我们不需要这颗芯片跑操作系统,不需要它做复杂的应用调度,它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安全、高效地同步数据。它的核心,是那个加密引擎和存储控制器,不是吗?”
陈深愣住了,随即眼中猛地爆发出光芒!林渊的思路,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思维的定势!
“您的意思是……降级使用?”陈深激动地声音都变了调,“对!对啊!我们一直被‘通用cpU’的概念束缚了!‘磐石1号’的本质是一颗专用数据流处理芯片!如果cpU核心受损,但只要加密引擎和存储控制器大部分功能完好,我们可以修改固件,将cpU的角色弱化为一个简单的任务调度器和状态机,所有复杂的计算都由硬件加速模块完成!这样,对cpU性能的要求就大大降低了!”
“没错!”林渊站起身,目光灼灼,“我们最初的目标,是验证‘安全同步专用架构’的可行性。只要加密和存储的核心功能能被硬件验证,哪怕cpU只能跑个简化版的内核,这次流片在技术验证层面就是成功的!我们就能拿到最关键的数据,为‘磐石2号’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这比拿到一堆完美但昂贵的芯片,对现在的我们更有价值!”
绝境之中,思路一转,豁然开朗!林渊的决策,将这次危机从“商业失败”的边缘,拉回到了“技术验证”的轨道上。目标变了,评判标准也随之改变。
“我马上组织人手,重新评估在这种‘降级模式’下的芯片功能可行性和预期良率!”陈深瞬间充满了干劲,转身就要冲回项目室。
“等等,”林渊叫住他,“同时,以最正式的方式,向晶圆厂提出严正质疑,要求他们提供完整、透明的生产过程数据记录,并保留追究其责任的权利。态度要强硬,但核心诉求要明确: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回收晶圆和测试数据,用于工程分析。”
“明白!这是施压,也是收集证据!”陈深会意。
第二天,当“星火无限”方面将“降级使用”的分析思路和强硬的技术质询函同时摆到晶圆厂客户经理面前时,对方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或许是因为理亏,或许是不想将事情闹大影响声誉,晶圆厂方面加快了数据提供的速度,并派出了高级工程师团队进行对接,态度合作了许多。
初步的数据分析显示,工艺波动确实存在,但影响范围并非全局性,而是集中在某些区域。这意味着,采用“降级使用”方案,并精心筛选晶圆上的合格芯片,最终可用的芯片数量可能达到预期良率下的两到三倍!虽然仍远低于正常水平,但足以支撑起关键的功能验证和样品制作!
也就在同一天,林渊接到了“国创投”李总监的电话,语气中带着一丝振奋:
“林顾问,大基金那边有初步反馈了。委员会对你们项目评价很高,特别是你们在专用芯片(ASIc)路径上的思考和面对流片风险展现出的应变能力。他们原则同意,可以以可转换债券的形式,提供一笔过渡性资金,帮助你们度过流片后的研发关键期,并视‘磐石1号’的验证结果,再决定是否进行正式的股权融资。”
峰回路转!
流片危机找到了化解的思路,战略融资迎来了关键的曙光。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下了两缕至关重要的阳光。林渊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进入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