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别墅的厨房,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石板地面上,映出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中药香和米香,混合成一种温暖而治愈的气息。苏母系着藏青色的棉麻围裙,正站在灶台前,小心翼翼地将浸泡好的黄芪、当归、枸杞捞出,放在一个白瓷盘里。她的动作缓慢而娴熟,经过之前的心脏移植和中西医调理,她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脸上透着健康的红晕。
“外婆,这个细细长长的是什么呀?闻起来有点苦!”傅念晚扎着羊角辫,穿着小小的碎花围裙,凑到苏母身边,踮着脚尖看着盘子里的中药,小鼻子皱了皱,好奇地问。她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和铅笔,准备把认识的中药都记下来——这是她自己要求的,说要像妈妈和外婆一样,认识所有能治病的草药。
苏母笑着拿起一根当归,递到傅念晚面前:“这个叫当归,是补血的好东西。你妈妈小时候体质弱,你太外婆就经常用当归炖鸡汤给她喝,现在你妈妈身体这么好,可少不了它的功劳。”她轻轻剥开当归的外皮,露出里面黄棕色的肉质,“你看,好的当归断面是黄白色的,还有细密的纹路,闻起来虽然有点苦,但炖在粥里就不苦了,还能让身体暖暖的。”
傅念晚认真地在本子上写下“当归”两个字,又画了一个小小的当归图案,歪着头问:“外婆,太外婆当年就是用这些草药给人治病的吗?妈妈说太外婆是很厉害的医生!”
“是啊。”苏母的眼神变得悠远,手里摩挲着当归,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场景,“你太外婆开了一间小药铺,就在桑城的老街上。那时候,很多穷人看不起病,就来找你太外婆,她总是用这些不起眼的草药,给他们治病,还不收钱。有一年桑城闹瘟疫,好多人上吐下泻,你太外婆就是用黄芪、甘草、金银花这些草药,配成药方,救了好多人的命。”
“太外婆好伟大!”傅念晚眼睛亮晶晶的,“那这个像小太阳一样的是什么?”她指着盘子里的枸杞,那些红彤彤的小颗粒,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
“这个叫枸杞,能滋阴明目。”苏母拿起一颗枸杞,放进傅念晚嘴里,“你尝尝,是甜的。你妈妈做抗衰药的时候,还特意加了枸杞的提取物,能缓解老年人的眼疲劳。”
傅念晚嚼了嚼,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立刻点点头:“好吃!我要多吃几颗,以后眼睛亮亮的,能看清书本上的字,还能看清显微镜下的细胞!”
就在这时,苏晚端着一个陶瓷砂锅走进厨房,笑着说:“念晚这么喜欢中药,以后可以跟着外婆好好学,说不定以后能成为比妈妈还厉害的中医呢!”她把砂锅放在灶台上,里面是淘好的小米和大米,“今天我们熬养生粥,就用外婆准备的这些中药,黄芪补气,当归补血,枸杞明目,搭配小米和大米,既营养又养胃,适合全家喝。”
傅景深也跟着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块干净的抹布,笑着说:“我来打下手,洗锅、烧火我都行。”他走到苏晚身边,接过她手里的砂锅,放在灶上,熟练地打开燃气灶,调到小火,“妈,您指挥,我来操作,保证不把粥熬糊。”
苏母笑着点点头:“好,那你先把黄芪和当归用纱布包起来,放进粥里一起煮,这样煮出来的粥没有药渣,口感更好。念晚,你跟着妈妈,学学怎么分辨这些中药的药性,以后就能自己搭配养生粥了。”
“好!”傅念晚兴奋地答应着,拉着苏晚的手,认真地听她讲解每一种中药的功效。
苏晚拿起一根黄芪,递给傅念晚:“你看,黄芪的颜色是淡黄色的,质地比较硬,闻起来有淡淡的豆腥味。它的主要功效是补气,像外婆之前做了手术,身体虚弱,就需要用黄芪来补气,帮助身体恢复。妈妈研发的太空适应剂里,也加入了黄芪的提取物,能帮助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下维持体力。”
她又拿起一朵金银花:“这个是金银花,夏天喝最好,能清热解毒。你小时候发烧,妈妈就是用金银花给你煮水喝,很快就退烧了。它和星尘真菌搭配,还能增强抗病毒的效果,妈妈在桑比亚救援的时候,就用这个给很多孩子缓解了症状。”
傅念晚认真地记在本子上,时不时提问:“妈妈,那这些中药能不能和西药一起用呀?会不会有副作用?”
“这个问题问得好。”苏晚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用,但必须讲究配伍,不能随便搭配。比如妈妈给外婆做术后调理,就是在西医抗排斥药的基础上,搭配了黄芪、当归这些中药,既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又能促进身体恢复。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好处,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治病。”
傅景深一边听着母女俩的对话,一边按照苏母的要求,把包好的中药放进粥里,不时用勺子搅拌一下。他看着厨房里温馨的场景,心里满是幸福——曾经,他以为医学是冰冷的仪器和数据,但自从和苏晚在一起,他才明白,医学也可以是温暖的,是充满人情味的。就像这些不起眼的草药,经过祖孙三代的传承,不仅能治病,还能维系着一个家庭的情感。
苏母看着忙碌的女儿和女婿,又看看认真记笔记的孙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想起当年,自己也是这样跟在苏晚外婆身边,认中药、学熬药,听外婆讲行医的故事。外婆常说:“中药是有灵性的,你对它用心,它就会对你用心;行医是有温度的,你把病人当亲人,病人才会信任你。”现在,这些话,她又传给了孙女,而苏晚,更是把这份传承发扬光大,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帮助了更多的人。
“对了,晚晚,你还记得吗?你小时候第一次认中药,把甘草当成了人参,还拿着它到处炫耀,说自己找到了‘救命神药’。”苏母突然想起一件往事,笑着说。
苏晚的脸瞬间红了:“妈,您怎么又提这个!那时候我才五岁,哪里认识人参和甘草呀。”
傅景深和傅念晚都笑了起来。傅念晚捂着肚子说:“妈妈,你好可爱呀!我以后一定不会认错中药的!”
“那可不一定哦。”苏晚笑着拿起一根甘草和一根黄芪,“你看,这两种中药都是淡黄色的,形状也有点像,你能分清吗?”
傅念晚认真地对比了一下,指着甘草说:“这个是甘草!它的颜色更浅一点,味道是甜的,刚才外婆给我尝过!”又指着黄芪说:“这个是黄芪,颜色深一点,闻起来有豆腥味,质地更硬!”
“答对了!”苏晚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念晚真聪明,比妈妈小时候厉害多了。”
粥在砂锅里慢慢熬着,米香和中药香越来越浓郁。苏母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给傅念晚讲着更多外婆的故事:“你太外婆当年,为了采到最好的草药,经常要去桑城郊外的山上。有一次下大雨,山路很滑,她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都摔破了,还是坚持把采到的草药带回来,给等着治病的病人熬药。她说,病人等不起,草药也等不起。”
“太外婆真辛苦。”傅念晚的眼睛有点红,“我以后要发明一种机器,能自己去山上采草药,这样医生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好啊,外婆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苏母笑着说,“不过,采草药也需要知识,比如什么季节采什么草药,采哪个部位,这些都是学问。你现在好好学,以后发明机器的时候,才能让机器更聪明,采到最好的草药。”
傅景深把粥熬得差不多了,关火前,按照苏母的要求,加入了适量的冰糖和枸杞,搅拌均匀。他盛了四碗粥,分别放在四个白瓷碗里,端到餐桌上:“粥好了,大家快来尝尝!”
一碗碗温热的养生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粥里的小米和大米软糯香甜,黄芪和当归的药香融入其中,一点也不苦涩,反而多了一份醇厚的味道。傅念晚拿起勺子,喝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真好喝!比外面买的粥还香!我以后要每天都喝外婆和妈妈熬的中药粥!”
“喜欢就好,以后外婆经常给你熬。”苏母笑着说,也喝了一口粥,“这粥补气养血,你妈妈研发实验辛苦,你爸爸工作忙,都要多喝点,补补身体。”
苏晚喝着粥,心里暖暖的。这碗粥里,不仅有食材的味道,还有祖孙三代的情感,有苏家中医的传承,有“医者仁心”的温度。她想起自己研发的每一款药物,从抗衰药到太空适应剂,从罕见病预测试剂到即将研发的太空基因疗法,里面都融入了中药的智慧,融入了外婆和母亲的教诲。
“妈,您熬的粥,和太外婆当年熬的味道一样。”苏晚轻声说,眼眶有点湿润。
“是啊,都是一样的做法,一样的心思。”苏母说,“你太外婆当年常说,药食同源,最好的药物,往往就在日常的饮食里。用心做饭,用心熬药,都是在守护生命。”
傅景深握住苏晚的手,轻声说:“以后,我们每个周末都回家,和妈、念晚一起认中药、熬粥,把这份传承一直延续下去。”
“好。”苏晚点点头,看着身边的家人,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这份传承,不仅仅是中药的知识,更是“医者仁心”的信念,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家人的关爱。
吃完粥,傅念晚主动提出要收拾碗筷,还说要把今天认识的中药画成一幅画,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苏母坐在沙发上,看着孙女忙碌的身影,对苏晚和傅景深说:“晚晚,景深,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们幸福,看到苏家的医学传承能传下去。现在,我看到念晚这么喜欢医学,看到你把中西医结合,帮助了这么多人,我真的很欣慰。”
“妈,您放心,我们会把这份传承延续下去的。”苏晚说,“念晚对医学有兴趣,我们会支持她,让她以后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担当的医生,就像太外婆和您一样。”
傅念晚收拾完碗筷,拿着自己的画跑过来,兴奋地说:“妈妈,外婆,你们看!我画了今天认识的所有中药,还有太外婆在药铺里熬药的样子!”
画纸上,傅念晚用稚嫩的笔触,画了当归、黄芪、枸杞、金银花等中药,旁边画着一个慈祥的老奶奶,正站在灶台前熬药,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正是小时候的苏晚)在帮忙。画面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和温暖。
“画得真好!”苏母笑着说,“我们把这幅画挂在客厅里,让大家都看看我们念晚的成果。”
傅景深接过画,找了个相框裱起来,挂在客厅的墙上,正好对着门口。每次有人进门,都能看到这幅充满传承意味的画。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画上,也洒在祖孙三代的笑脸上。厨房里的中药香还未散去,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传承、关于爱、关于生命的故事。苏晚知道,这份传承,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在岁月的沉淀中,越来越深厚,越来越温暖。
而这份温暖的传承,也将成为她和傅景深继续前行的动力。无论未来研发之路遇到多少困难,无论暗夜组织的威胁是否还在,只要有家人的陪伴,有这份传承的力量,他们就会坚定地走下去,用医学的光芒,守护更多的生命,让“医者仁心”的温度,传遍全世界。而傅念晚,这个小小的传承人,也将在这份温暖的包围下,慢慢长大,接过祖辈的接力棒,续写属于苏家的医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