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叫苏兰,是附近小学的退休语文老师,以前教三年级,学生都喜欢她。
风颜在社区的维修站帮忙,平时帮邻居修修水管、电器,手艺好,收费还低,邻居们都愿意找他。
晚饭时,苏兰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全是风挽歌小时候爱吃的:糖醋排骨、番茄炒蛋、土豆炖豆角,还有一碗冬瓜丸子汤,丸子是她下午亲手剁的,还特意加了葱花。
“儿子,你小时候最爱吃我做的糖醋排骨,每次都能吃两碗饭,还说比饭店的好吃。”
苏兰往他碗里夹了块排骨,排骨炖得软烂,一咬就脱骨,酸甜的汁裹在肉上,“这些年你在外头,肯定没好好吃饭,看你瘦的,下巴都尖了。”
风挽歌咬着排骨,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和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他点点头,说:“公司食堂的菜没您做的好吃,我每次都吃不多,有时候加班,就随便吃点泡面。”
风颜开了瓶果汁,给风挽歌和张灵渊各倒了一杯,自己却没喝,只是看着风挽歌:“工作别太累,钱是赚不完的,身体要紧。”
“我跟你妈现在也不用你操心,我们俩退休金够花,平时你妈还去社区教老人读书,我帮邻居修东西,也能赚点零花钱,给你攒着娶媳妇。”
张灵渊在旁边帮腔:“叔叔阿姨放心,风哥在公司可靠谱了,领导都很看重他,就是有时候加班多了点,我们都劝他别太累。”
“他总说‘手上的活没干完,心里不踏实’。”他说着,往自己碗里夹了块土豆,心里想着还好提前跟师兄对过“口供”,没露馅。
晚饭过后,苏兰收拾碗筷,风挽歌要帮忙,被她拦着:“你坐着歇会儿,跟你爸聊聊,我来就行。灵渊,你也坐着,阿姨给你们切水果,刚买的蜜橘,甜着呢。”
风颜拉着风挽歌坐在沙发上,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旧相册,封面都快掉了,是用透明胶带粘的。
里面全是风挽歌小时候的照片:有穿着开裆裤在梧桐树下爬的,膝盖上还沾着泥。
有背着小书包第一天上学的,表情委屈,像是要哭。
还有和父母去西湖边拍的,他手里举着个,脸都快被挡住了。
风颜翻着相册,慢慢说:“你走后,我和你妈就把这些照片收着,想你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后来搬了次家,你妈说什么都不让扔,总想着你说不定哪天就回来了,看到这些照片,还能想起小时候的事。”
风挽歌看着照片里的自己,眼眶发热:“爸,这些年,你们……还好吗?”
“好,好着呢。”
风颜拍了拍他的手,指腹上有很多老茧,是修东西磨的,“你妈退休后,天天去社区忙活,认识了不少老朋友,我呢,帮邻居修修东西,也不寂寞。”
“就是有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回家,你妈就会偷偷掉眼泪,说‘我们歌歌要是在,也该这么大了’。”
苏兰端着水果过来,听到这话,补充道:“是啊儿子,你要是喜欢,这屋永远有你的房间,我早就给你收拾好了。”
“床单被罩都是你小时候喜欢的蓝色,跟你以前的房间一样,连你小时候玩的积木,我都收在柜子里呢。”
风挽歌心里一紧,赶紧说:“妈,我现在在公司住宿舍,很方便,等以后稳定了,再考虑搬出来。”
“这次回来也是刚好办事,待不了几天就要回去,公司还有好多活等着我呢。”
他不敢说太多,怕自己会忍不住留下,更怕自己的身份会给他们带来危险,浊音阁虽然覆灭了,还有未知的反派,他不能让父母成为目标。
苏兰没多想,只是点点头:“行,你有自己的打算就好。明天我带你去巷口的早餐店,他们家的豆浆油条特别好吃。”
“你小时候总吵着要吃,每次都要吃两根油条,喝一碗豆浆,还说‘妈,我长大了要天天吃’。”
接下来的几天,风挽歌彻底把自己当成了“普通上班族”,陪着父母过起了平淡却温暖的日子。
第二天早上,苏兰五点就起了,给风挽歌煮了鸡蛋,还热了牛奶。
风挽歌起来时,看到母亲正站在镜子前梳头发,想把鬓角的白发遮住。“妈,您不用这么早起来的。”他走过去,想帮母亲梳头。
苏兰笑着躲开:“不用,我自己来就行。你快洗漱,一会儿我们去吃早餐,去晚了就要排队了。”
巷口的早餐店是对老夫妻开的,叫“老刘早餐店”,已经开了二十年。
老板老刘看到苏兰,笑着打招呼:“苏老师,今天怎么这么早?这位是……”
“这是我儿子,风挽歌,刚从外地回来。”苏兰骄傲地说,拉着风挽歌的手,“儿子,快叫刘叔叔。”
“刘叔叔好。”风挽歌笑着说。
老刘愣了愣,然后恍然大悟:“哦!是挽歌啊!都长这么大了!小时候总跟在苏老师后面,要吃油条的那个,对不对?快坐,我给你们炸新鲜的油条,豆浆刚煮好,热乎着呢。”
油条炸得金黄酥脆,豆浆浓得能挂壁。风挽歌咬着油条,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苏兰坐在对面,看着他吃,自己却没怎么动,只是偶尔喝一口豆浆,眼神里满是疼惜。
上午,风颜去维修站上班,风挽歌就陪着苏兰去社区的老年活动室。
活动室不大,摆着几张桌子,老人们有的在打牌,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看书。苏兰教老人们读古诗,她拿着本《唐诗三百首》,一句一句地教,声音温柔。
风挽歌就坐在旁边,帮着整理书本、递茶水,有时候还会帮老人读眼镜上的小字。
有个头发全白的老奶奶问他:“小伙子,你是苏老师的儿子吧?长得真俊,跟苏老师年轻时一样。”
苏兰笑着点头:“是啊,这是我儿子,回来陪我几天。”
老奶奶拉着风挽歌的手,说:“苏老师这几年不容易,总想着儿子,现在好了,儿子回来了,她也能放心了。”
风挽歌听着,心里又暖又酸,只能笑着说:“奶奶,我以后会常回来看看我妈。”
可他知道,这句话是假的,他根本不能常回来。
下午,苏兰要包饺子,风挽歌跟着一起帮忙。
面粉放在搪瓷盆里,是苏兰自己磨的,她说“自己磨的面粉香,包饺子好吃”。
风挽歌学着母亲的样子,把面团擀成皮,却擀得歪歪扭扭,有的厚有的薄。
苏兰看着他的“成果”,笑着说:“你小时候也是这样,擀的皮没法用,最后还是我帮你擀,你就负责包馅,包的饺子不是露馅就是歪歪扭扭,煮的时候全破了,你还哭着说‘妈,饺子不喜欢我’。”
风挽歌也笑了,想起小时候的趣事:“我记得,最后您还安慰我说‘没事,破了的饺子更好吃,汤汁都在里面’。”
“可不是嘛。”
苏兰捏着他擀的皮,耐心地教他,“擀皮要转着圈擀,力道要均匀,这样皮才圆,包的时候馅别放太多,不然容易露馅。”
张灵渊在旁边看着,也想帮忙,结果包的饺子更惨,像个小面团,惹得苏兰哈哈大笑:“灵渊啊,你这饺子,煮出来就是疙瘩汤了。”
晚上吃饺子时,风挽歌特意找自己包的,虽然还是歪歪扭扭,却吃得格外香。
苏兰往他碗里夹饺子:“多吃点,你小时候就爱吃饺子,一顿能吃十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