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汛催新摊,旧谱藏新方
入秋的京城连下了三日雨,云栖巷的老槐树落了满地叶。林晚星正帮温老者翻晒香料,苏婉撑着油纸伞进来,裙角沾着泥:“晚星,城西的‘秋实市集’要开了!今年遭了秋汛,粮商囤货,百姓买粮贵,市集想请些食铺做平价吃食,你愿不愿意去?”
林母正揉面,闻言停下手里的活:“去!咱们的紫苏能掺杂粮做糕,实惠又顶饿。”温老者从怀里摸出本磨破了角的册子,是《苏记杂粮谱》:“这是当年苏盟主为灾年编的,里头有‘紫苏杂粮糕’的方子,说‘紫苏叶能解杂粮涩,掺着吃不刮胃’。”
当晚小院里堆起了杂粮袋,苏砚扛着个木箱进门,箱子上印着“2025年新研杂粮预拌粉”:“我托粮行的朋友弄的,有荞麦、燕麦、藜麦三种,直接加水就能调糊,比自己磨粉省事儿。”阿圆抱着个陶罐跑进来,罐口飘出甜香:“这是孙老先生给的‘紫苏蜜饯碎’,说是把青提、山楂和紫苏叶腌在一块儿,掺在杂粮糕里能提味!”
林晚星翻着杂粮谱,指尖点在“紫苏藜麦糕”那页:“先做这个——预拌粉调糊,铺一层紫苏叶,蒸好后撒蜜饯碎。”她忽然停住,“对了,还能做‘紫苏杂粮脆’!用2025年新出的空气炸锅预拌粉,混着杂粮粉和紫苏碎,炸出来当零嘴,孩子肯定爱吃。”
林母往灶里添柴:“再熬些‘紫苏杂粮粥’吧,把荞麦预拌粉煮成糊,掺些紫苏梗煮的水,暖身子。”温老者颤着手在谱上补字:“得记着多放些紫苏叶,当年苏盟主说,灾年里一口紫苏香,能让人心里踏实。”
雨还在下,灶上的粥咕嘟冒泡,案上的预拌粉堆成小山,院里的云栖紫苏被雨打得发亮,紫叶沾着水珠,像落了满院的星星。
二、秋摊遇贫童,冷语起风波
秋实市集开幕那日,天总算放了晴。林晚星的摊子搭在市集入口的老榆树下,没挂花哨的牌子,只摆了块木牌写着“紫苏杂粮食——平价管饱”。案上摆着刚蒸好的紫苏藜麦糕,黄白的藜麦混着紫叶,蒸得松软;旁边的陶罐里是紫苏杂粮粥,热气裹着紫苏香飘得老远;竹篮里的紫苏杂粮脆金黄金黄,咬一口咔嚓响。
“娘,我要吃那个脆!”个瘦巴巴的小男孩拽着妇人的衣角,男孩穿着打补丁的短褂,脸冻得通红,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窝头。妇人抹了把泪:“乖,咱没钱买……”
林晚星拿起块杂粮脆递过去:“孩子,不要钱,尝尝。”男孩怯生生地接过去,咬了口眼睛一亮:“娘,有紫苏味!”妇人连忙道谢:“姑娘心善……这几日粮价涨得厉害,孩子快半个月没吃过像样的东西了。”
正说着,个穿锦袍的胖掌柜挤过来,他是市集里卖细粮的王老板,斜着眼瞥林晚星的摊子:“林姑娘,你这平价吃食倒是会拉拢人,就是不知道食材干不干净——别是用陈粮掺的吧?”
周围的人顿时停了脚,有几个百姓小声嘀咕:“是啊,这么便宜,别吃坏肚子。”林晚星拿起块杂粮糕:“王老板要是不信,可当场验。我这预拌粉是粮行新送的,紫苏叶是自家院里种的,绝无陈粮。”
王老板冷笑:“谁知道你是不是嘴上说说?前日我还见你收了些破杂粮,指不定就掺在糕里了。”他突然挥手扫向案上的粥罐,“我看你就是想搅黄市集的生意!”
粥罐“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热粥洒了一地,紫苏叶混着杂粮粒滚得到处都是。那小男孩扑过去想捡,被妇人拉住,眼里含着泪:“我的粥……”
林晚星攥紧了拳头,刚要说话,人群里突然有人喊:“王老板凭什么砸摊子!我刚才还买了糕,吃着挺好!”是个提着篮子的老太太,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藜麦糕。
三、真相揭老底,反转露人心
“谁说我用陈粮?”林晚星突然提高声音,“王老板,你倒是说说,你前日囤的那批米,是不是去年的陈米?”
王老板脸色一变:“你胡说什么!”
“我没胡说。”苏砚从人群后走出来,手里拿着张纸,“这是粮行的账本,上面记着你前日买了十石陈米,却按新米的价钱卖。”原来苏砚早听说王老板囤粮抬价,特意去粮行查了账本。
周围的人顿时炸了锅:“怪不得粮价涨这么厉害!原来是他囤粮!”“太黑心了,拿陈米当新米卖!”
王老板慌了神:“你们别信他的!那账本是假的!”
“是不是假的,官府一查便知。”苏婉带着官差走进来,手里拿着另一本账本,“这是从你铺子里搜出来的,上面清清楚楚记着陈米的去向。”
王老板瘫在地上,嘴里还嘟囔:“我只是想多赚点钱……”林晚星看着他:“赚钱可以,但不能昧良心。这市集是给百姓办的,不是让你囤粮抬价的地方。”
官差把王老板押走后,百姓们纷纷围到林晚星的摊子前:“姑娘,给我来块杂粮糕!”“我要两碗粥!”林晚星笑着应下,阿圆和周明忙着递碗,林母给小男孩又拿了块杂粮脆,男孩吃得满嘴都是,含糊道:“谢谢姐姐!”
这时,个穿着官服的老者走过来,是负责市集的李大人,他对着林晚星拱手:“林姑娘,多亏了你。王老板囤粮抬价,百姓早就怨声载道,只是没抓到证据。”他指着远处的空摊子,“我把王老板的摊子给你腾出来了,你要是愿意,搬过去扩大些规模,也好让更多百姓吃上平价吃食。”
林晚星点头:“多谢李大人!我这就搬。”
搬摊子时,那小男孩和妇人也来帮忙,妇人边擦桌子边说:“姑娘,我叫张婶,以后要是需要帮忙,尽管喊我。”林晚星笑着点头,看张婶和小男孩忙碌的身影,心里暖烘烘的。
四、秋市烟火暖,紫苏续温情
秋实市集摆了半月,林晚星的摊子越办越红火。她又琢磨出几种新吃食:用燕麦预拌粉做的“紫苏燕麦卷”,裹着紫苏蜜饯碎,甜而不腻;把藜麦预拌粉和紫苏叶碎混在一起,做的“紫苏藜麦饼”,煎得金黄,外酥里嫩;还有给老人做的“紫苏杂粮糊”,用荞麦预拌粉煮成糊状,掺些紫苏蜜,入口即化。
每日收摊时,张婶都会带着小男孩来帮忙,小男孩现在胖了些,脸也红润了,总帮着递碗筷,嘴里喊着“星姐姐”。林母常留他们在摊子上吃饭,张婶不好意思,就从家里带些自己种的青菜,说是“换着吃”。
市集最后一日,李大人带着百姓来送林晚星。张婶给她缝了个紫苏香囊,说是小男孩摘的紫苏叶:“孩子说,要给星姐姐留着香。”小男孩把香囊递过来,小声说:“姐姐,明年秋市你还来吗?”
林晚星摸着他的头:“来!明年给你做紫苏杂粮糖。”
马车驶离市集时,林晚星回头望。老榆树下的摊子还摆着,案上的杂粮糕冒着热气,张婶和小男孩站在摊子前挥手,李大人和百姓们也在笑——满市的烟火气里,紫苏叶在风里飘,像在说这暖人的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
她摸出怀里的《苏记杂粮谱》,新添的那页写着“秋市暖民,紫苏暖心”,笔尖沾的杂粮粉晕开来,像颗小小的谷粒,印在纸页上,也印在这满是爱的烟火长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