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村东头的公鸡才刚扯着嗓子叫了第一遍,张远就已经醒了。
他打着哈欠从床上爬起来,身上那股子酒劲儿早就散得一干二净。
“汪!汪汪!”
院子里,小土狗旺财已经等不及了,正摇着尾巴,拿小脑袋蹭着厨房的木门。
“来了来了,催命呢你。”张远笑骂了一句,趿拉着布鞋走到厨房。
他从灶台下摸出一根昨天特意留着的大棒骨,上面还挂着不少肉丝。
这玩意儿是给旺财磨牙兼打牙祭的。
一开门,旺财就亲热地扑了上来,围着张远的腿直打转。
“去去去,吃你的吧。”
张远把棒骨往地上一扔,旺财立马叼着跑到墙角,两只前爪按住,咔嚓咔嚓啃得那叫一个香。
听着这清脆的声响,张远的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
他回到屋里,从抽屉里拿出菜单和叶嫂子昨天给的那一沓厚厚的票子。
一万块钱,现金。
张远把钱仔细数了一遍,一张不少。
张远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流程,十六道菜,光是备菜的功夫就得一个上午。
要是他一个人干,从天亮忙到天黑都不一定能弄利索。
不行,这活儿一个人弄不下来。
他把钱和菜单收好,心里立马有了主意。
得找几个帮手,村里那些手脚麻利的嫂子大娘们,平时农活干惯了的,切个菜、洗个墩子,肯定没问题。
主意已定,张远不再耽搁。
给旺财的盆里倒满水,锁好院门,跨上三轮车,突突突地就往镇上的大集赶去。
他得去买个秘密武器。
半小时后,张远的三轮车停在了平安村的村口大槐树下。
车把上,挂着一个崭新锃亮的大喇叭。
他清了清嗓子,按下开关,把喇叭凑到嘴边。
“喂!喂!听得见吗?”
刺啦一声,声音吓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走了一大片。
“咳咳!”张远喊道,“平安村的乡亲们注意啦!平安村的乡亲们注意啦!”
“我,张远,要去给人办大席,缺几个帮忙洗菜切菜打杂的帮手!”
“要求手脚麻利,能吃苦耐劳的嫂子、嬢嬢!”
“工钱一天一百,管饭,干完活就结账!”
“想来的现在就到大槐树下报名!”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啊!”
这喇叭的威力可比他扯着嗓子喊强多了。
声音传出去老远,没一会儿,就来了一大堆人。
最先跑出来的是住在村口的孙二嬢,她手里还拿着个择了一半的豆角,跑得气喘吁吁。
“小远!小远!算我一个!”
“我手脚最快了,我们家那口子都说我干活一个顶俩!”
“还有我!还有我!”一个穿着碎花衬衫的秀芳嫂子也挤了过来。
“小远啊,你秀芳嫂子切的土豆丝,比机器刨的都匀溜,你忘啦?”
“小远,你看我行不?我力气大!”
“小远……”
一时间,大槐树下围了二三十个嫂子大娘,叽叽喳喳的,比赶集还热闹。
她们看着张远,眼睛里都冒着光。
一天一百块,还管饭,这好事上哪儿找去?
平时男人们去镇上工地搬砖,累死累活的,一天也就百十来块钱,还不管饭。
现在就是洗洗菜,打打下手,轻松多了。
张远被围在中间,脑袋都大了。
“静一静!大家静一静!”他举着大喇叭又喊了两声。
“人太多了,我这次就要四个!就要四个啊!”
一听只要四个,人群更激动了。
张远赶紧凭着自己的印象开始挑人。
“孙二嬢,你算一个,你手脚快。”
“秀芳嫂子,也算你一个,你刀工好。”
“春兰姐,你来,你干活仔细。”
“还有……杏花嫂子,你家离得近,也方便。”
他一口气点了四个人,都是平时村里公认的勤快人。
被点到名的四个女人顿时喜笑颜开。
可没被选上的就不干了。
一个胖乎乎的大娘挤到最前面,两手一叉腰。
“哎,我说张远,你这就不对了啊!”
“凭啥不选我?你看不起谁呢?”
“就是啊!小远,我家最近手头紧,你就当帮嫂子一个忙嘛!”
“你这孩子,咋这么死心眼呢?多一个少一个不都一样吗?”
一群人七嘴八舌地把他围住,大有他不给个说法就不让走的意思。
张远一个头两个大,赶紧陪着笑脸:
“各位嫂子,各位嬢嬢,真是不好意思。”
“这次的席面确实用不了那么多人,下次,下次一定!”
“下次有活儿我第一个找你们,行不?”
他一边说,一边往三轮车上退。
好不容易挤出包围圈,跳上车座,总算是冲出了重围。
身后,还传来一阵阵的抱怨声。
张远骑着车,心里直苦笑。
他这边刚脱身,关于张远掌勺的消息,已经随着一张张红色的喜帖,传遍了家家户户。
李春生家。
李春生正蹲在院门口,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
他儿子李青山从外面回来,手里捏着一张烫金的喜帖。
“爸,叶叔家,给咱家也送喜帖了。”李青山把喜帖递过去。
李春生接过来,眯着眼看了看:“嗯,叶家娶妻,是该去。”
“你叶叔人不错。”
“爸,我刚才听说了,这次叶叔家请的大厨是张远,听说是两千块一桌的席面呢!”
李青山凑过来说道,语气里带着点咂舌。
“两千一桌?”李春生吐了个烟圈,眼皮都没抬。
“那又咋样?”
“两千一桌啊!川菜,十六个菜!”
“那咱们……随二百块的礼,是不是有点拿不出手啊?”
李青山有点犯愁。
“到时候一桌子人,就咱家随得最少,多丢人。”
“丢人?”李春生把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瞪了儿子一眼。
“你懂个屁!人家请你去是喝酒吃席,是看得起你,图个热闹喜庆!”
“你倒好,尽想着攀比!”
“有那闲钱,你给你老爹买件瓶酒比这强!”
被老爹一顿训,李青山顿时蔫了。
“我……我就是说说。”
“说都不能说!”李春生把喜帖往他怀里一塞。
“到时候,你跟我去。”
“记住了,去了就安安分分坐着吃席,多说几句吉利话,别在那儿跟人瞎打听!”
“听见没?”
“哦……听见了。”李青山耷拉着脑袋应道。
与此同时,村委会的李二牛也拿到了喜帖。
李二牛是村里的妇代干部,平时最会盘算。
他也知道了这顿喜宴是张远操办的事,眼珠子转了转。
这个张远,以前看着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伙,不声不响的。
没想到啊,这不吭不声的,现在连两千一桌的大席都办上了。
这可是个能耐人啊。
李二牛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以后村里搞个什么活动,逢年过节的,说不定都得请他来掌勺。
再说了,他这手艺,以后来的肯定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消息灵通。
跟他搞好关系,绝对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