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雷暴考验仿佛只是一个遥远的插曲,伊甸镇的时光依旧平稳而温柔地向前流淌。当空气中开始弥漫起谷物成熟的醇香,当山林被染上层层叠叠的金黄与绯红,秋日,这位最慷慨的丰收女神,终于翩然而至。
今年的伊甸镇,迎来了记忆中最为丰硕的一次秋收。福伯的花圃自不必说,就连镇子边缘那几家世代务农的果园,也挂满了沉甸甸、色泽诱人的果实。苹果红得发亮,梨子金黄饱满,葡萄如串串紫水晶,压弯了藤架。空气中漂浮着果实熟透后散发出的、混合着阳光味道的浓郁甜香。
镇民们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喜悦的笑容,忙碌地采摘、分装,准备将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分享给亲友,或储存起来度过漫长的冬季。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一种忙碌而幸福的氛围里。
只有苏晓和娜娜巫心知肚明,这份远超往年的丰收,除了风调雨顺,更多了一份无形的助力——那是樱在夏日雷暴中激发、之后又在她无意识的、日常的嬉戏与成长中,持续散逸出的、温和而充满生机的自然能量,如同最细腻的养分,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灵。
这天,娜娜巫带着樱来到了镇上的李叔家帮忙采摘苹果。李叔家的果园是受影响最明显的区域之一,果实不仅个头大,颜色也格外漂亮。
樱兴奋地在低空中飞舞,穿梭于累累硕果之间。她似乎格外喜欢这片充满生命喜悦的地方,小手不时拂过饱满的苹果,那果实便仿佛又被轻轻擦拭过一般,愈发显得光彩照人。她吸收着果园里弥漫的、因丰收而产生的浓郁满足感和果农们朴实的欢笑,自身的光晕也变得温暖而明亮,如同一个小小秋日暖阳。
“小樱好像特别开心。”李叔的妻子,李大婶笑着对娜娜巫说,她虽不知樱的真实身份,却能感觉到这个小“挂件”带来的愉悦氛围。
“是啊,她喜欢这里。”娜娜巫微笑着回应,心中有了一个主意。
采摘结束后,李大婶硬是塞给娜娜巫一大篮子最上等的苹果和几串晶莹的葡萄,感谢她们的帮忙。
回到家,娜娜巫将水果清洗干净,系上围裙,对好奇地围着果篮打转的樱说:“小樱,我们来用这些大家辛苦种出来的、饱含着快乐的水果,做点好吃的东西,好不好?”
樱用力地点着小脑袋,光翼兴奋地扇动。
娜娜巫开始教樱制作果酱。她耐心地演示如何给苹果去皮、切块,如何将葡萄一颗颗洗净、剥皮去籽。樱学得很认真,用她光做的小手笨拙却努力地模仿着,虽然无法真正触碰实物,但她会凝聚微光,帮助娜娜巫固定碗盆,或者将散落的水果归拢到一起。
当水果、砂糖和柠檬汁在锅中慢慢熬煮,散发出诱人的、混合着果酸与甜香的温暖气息时,樱漂浮在锅子上方,陶醉地深深呼吸,感受着物质在热量作用下转化、融合的奇妙过程,以及娜娜巫倾注其中的、想要将这份丰收喜悦凝固下来、分享出去的专注心意。
果酱熬好了,呈现出漂亮的琥珀色或深紫色。娜娜巫将它们仔细地装进一个个消过毒的小玻璃瓶里,盖上瓶盖,倒扣冷却。
“看,小樱,”娜娜巫拿起一瓶冷却好的苹果酱,递到樱面前,“这就是‘创造’。我们把新鲜的水果,变成了可以保存更久、在不同季节也能品尝到的美味。这里面,有李叔李婶辛勤劳动的汗水,有阳光雨露的滋养,也有我们的一份心意。”
樱伸出小手,虚虚地贴在微温的玻璃瓶壁上,她能感受到里面凝聚的、比单纯果实更加醇厚、更加复杂的“幸福能量”。那不仅仅是甜味,更是劳动、创造、分享与爱的混合体。
第二天,娜娜巫带着樱和几瓶精心包装好的果酱,来到了“麦香”面包房。她将果酱送给王婶,又请王婶帮忙,将剩下的分送给陈老、福伯等平日里多有照拂的邻居。
“哎呀!这果酱可真香!”王婶打开一瓶,浓郁的果香立刻弥漫开来,“是自己熬的?用了李叔家的果子吧?今年他家的果子是真好!”
当镇民们品尝到那涂抹在面包上、酸甜适中、口感醇厚的果酱时,脸上露出的惊喜和满足,化作了更加明亮、更加温暖的“幸福光点”,丝丝缕缕地飘向躲在娜娜巫口袋里的樱。
樱贪婪地(但很斯文)吸收着这些能量,感觉比以往任何一次“进食”都要饱足和快乐。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哪怕只是微小的帮助),参与到“创造”的过程中,并将这份成果与他人分享,所带来的反馈,是如此的美妙而深刻。
这不再是单向的索取,而是双向的滋养。
秋日的阳光透过面包房的窗户,洒在每个人身上,温暖而明亮。樱在口袋里,感受着这份由丰收、创造与分享共同编织的、沉甸甸的秋日喜悦,悄悄地在心中许下愿望——
她想要一直一直,守护这份平凡的、温暖的、充满分享精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