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时候,苏明把超市的一角改成了“老物件交流角”,摆了张桌子,放了几把椅子,每周六下午,街坊们就会带着自己的老物件来,一起聊天、交流。
有次马大爷带来他的兔毫盏,张叔带来铁皮饼干盒,还有个阿姨带来她妈妈织的毛衣,大家围着桌子,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火朝天。
苏明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暖暖的——老物件不只是冰冷的物件,更是连接人心的纽带,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分享故事,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年底的时候,赵晓宇打来电话,说他考上了文物修复专业的研究生,以后想专门研究民间文物修复。
“苏叔,等我毕业了,就回咱们这儿,跟您一起办个文物修复工作室,让更多老物件能恢复原样。”
苏明笑着说:“好啊,叔等着,到时候咱们一起,让老物件里的故事,能一直传下去。”
挂了电话,苏明看着窗外的雪景,又看了看墙上的奖状和照片——有他和李阳在文化馆的合影,有赵晓宇在故宫的照片,还有街坊们抱着老物件的笑脸。
他知道,以后还会有更多老物件来找他,更多故事等着被听见,但他会一直守在这里,守着超市,守着文化馆,守着这些老物件和它们的故事,做个踏实的鉴宝人,做个温暖的故事倾听者,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和温情,在时光里慢慢流淌,永不褪色。
赵晓宇考上研究生的消息,苏明特意在“老物件交流角”跟街坊们说了。马大爷听完,拍着桌子笑:“好啊!以后咱们镇上的老物件坏了,就有专业的人修了!”
张叔也凑过来:“等晓宇回来,我把那铁皮饼干盒给他看看,盒盖有点松,让他给修修。”
苏明看着大家热闹的样子,心里盘算着,等赵晓宇放假回来,一定得请他吃顿好的。
腊月里的天越来越冷,苏明把“老物件交流角”的桌子挪到了超市里面,还在旁边放了个烤火盆,烧着木炭,暖烘烘的。
每天下午,街坊们就陆续过来,有的揣着旧怀表,有的拿着老绣帕,围着烤火盆聊天。
有次,一位姓刘的大爷拿来个铜烟袋锅,烟杆是红木的,包浆发亮:“这是我爷爷的,当年他走南闯北就带着它,现在我还能用它抽烟呢。”
说着,就装上烟丝,点着了抽起来,烟雾袅袅里,满是岁月的味道。
李阳拿到初级资格证后,县里的古玩店偶尔会请他去帮忙看物件,每次回来,他都会把遇到的案例跟苏明讲。
有天,他从县里回来,一脸兴奋:“苏叔,今天我在古玩店看到个清代的青花瓷瓶,跟您之前教我认的‘康熙青花’一模一样,我一眼就看出来是真的!”
苏明笑着说:“不错,越来越有眼力了,不过别骄傲,以后遇到没见过的物件,还是要多琢磨。”
离过年还有十天的时候,苏明正在超市里整理年货,突然看见一辆熟悉的面包车停在门口,是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
“苏先生,又来麻烦您了!”工作人员笑着说,“我们收到群众举报,说有人在私下卖一个疑似明代的铜炉,想请您帮忙去看看。”
苏明心里有点犯嘀咕,但还是答应了:“行,我跟你们去,不过我只负责看物件,其他的我不懂。”
车子开了半个多小时,到了一个偏远的村子,工作人员带着苏明走进一户人家。屋里光线昏暗,一个中年男人正拿着个铜炉,在跟人讨价还价。
工作人员把铜炉拿过来,递给苏明。苏明戴上手套,仔细看了看——铜炉的包浆是假的,用指甲一刮就掉,炉底的款识也是后刻的,字迹模糊。
“这是现代仿品,”苏明肯定地说,“值不了几个钱,你们别上当。”中年男人脸一红,赶紧把铜炉收了起来。
从村里回来,已经是傍晚了。李阳正在超市门口等他,手里拿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苏叔,您回来了,快吃个红薯暖暖身子。”
苏明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得暖心。“今天去县文物局帮忙了?”李阳问。
苏明点点头,把事情跟他说了一遍。李阳皱着眉头:“以后这种事,您还是少去,万一有危险怎么办?”苏明笑着说:“没事,就是帮着看看物件,没别的。”
除夕前一天,赵晓宇终于回来了,还带了个大行李箱,里面装满了给大家的礼物——给苏明带了北京的果脯,给李阳带了考古专业的参考书,给王彩儿带了条丝巾。
晚上,苏明请赵晓宇和李阳在家吃饭,王彩儿做了一大桌子菜,有小鸡炖蘑菇、红烧鱼,还有赵晓宇爱吃的锅包肉。
饭桌上,赵晓宇跟苏明和李阳讲起了研究生的课程,说以后想专门研究民间文物修复,还计划着毕业回来后,在镇上办个小型的修复工作室。苏明听着,心里满是欣慰:“好啊,到时候叔肯定支持你。”
大年初一早上,苏明刚开门,街坊们就陆续来拜年了。马大爷领着孙子,手里拿着个红纸包:“苏先生,给您拜年了!这是我孙子的压岁钱,让他给您拜个年。”
孩子脆生生地说:“苏爷爷,新年快乐!”苏明赶紧拿出糖果,塞给孩子:“新年快乐,快拿着糖吃。”
张叔也来了,手里抱着个铁皮饼干盒:“苏先生,这盒子里装了点我自己做的桃酥,您尝尝,跟当年我爸装的一个味。”
整个正月,超市里都热热闹闹的,“老物件交流角”每天都挤满了人。
有次,一位从外地回来的年轻人,拿来个旧相机,说是他爷爷当年用的:“这相机还能用,我想把它修好,给家里人拍点照片,留个念想。”苏明和李阳一起看了看相机,是民国时期的,零件有点生锈了。
“我认识个修相机的师傅,”李阳说,“我帮你拿去修修,应该能修好。”年轻人高兴得不行,连声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