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爷家后院的老槐树影在月光下铺了满地,磨盘就嵌在槐树根旁的土坑里,青灰色的石盘上还沾着去年的玉米须,石缝里塞满了碎麦壳——有的干硬地卡在缝里,有的吸了潮气,黏在石面上,用手抠都得费点劲。磨盘中央的木轴歪着,底下的木架松了半边,轻轻一推石盘,就“吱呀吱呀”晃,连带着架上的磨杆都跟着颤。
“先清石缝里的麦壳,不然磨面会卡渣。”灵汐翻开笔记本,金色文字顺着石缝绕了一圈,指尖点向最窄的一道缝,“细缝里的麦壳最不好弄,得慢慢来。”
风澈先走到磨盘旁,抬手召来几缕比发丝还细的风,像小刷子似的探进石缝里。他手腕轻轻转动,细风就贴着石缝来回扫——干硬的麦壳被扫得松动,顺着石缝滚出来;黏在石面上的湿麦壳,风澈又加了点暖意,把潮气烘散,再用风裹着扫出来。连磨盘底下藏着的碎麦壳,他也让风顺着木架缝钻进去,一点点勾出来,堆在旁边的竹筐里。“麦壳清完了,石缝干净了,磨面不会卡了。”他拍了拍手上的风,槐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落在磨盘上,又被风轻轻吹走。
玄夜蹲在木轴旁,指尖敲了敲木轴——木轴磨得坑坑洼洼,靠近底部的地方裂了道细缝,难怪会松。他从槐树下捡了块干松木,指尖的微光裹着松木,慢慢融成半透明的木浆,顺着裂缝灌进去。等裂缝填满,他又用微光在木轴外层缠了几圈,凝出一层薄壳,连带着松动的木架也一并加固了。“木轴补好了,微光壳能防磨损,转再久也不会裂。”他扶着磨杆推了推,石盘慢慢转了半圈,没了之前的晃荡声,只剩石面摩擦的“沙沙”响。
冰汐走到磨盘的进料口旁,看着松动的木斗——木斗边的钉子松了,往下歪着,装玉米的话会漏。她袖口的藤蔓垂下来,顺着木斗边缘缠了一圈,藤蔓顶端的嫩芽钻进钉子缝里,慢慢长得结实,把松动的钉子牢牢固定住。又有几根细藤蔓在木斗内侧织了层薄网,“木斗加固好了,藤蔓网能滤掉玉米里的小石子,磨出来的面更细。”她往木斗里丢了颗小石子,石子果然被藤蔓网拦住,滚到旁边的小竹筐里。
小宇走到磨盘底部的出粉口旁,看着沾着潮气的木槽——木槽潮乎乎的,磨出来的玉米面会粘在上面。他指尖凝出淡橘色的熔焰,暖意轻轻裹着木槽,一点点把潮气烘干。又用熔焰扫过出粉口的缝隙,把藏在里面的旧面渣烘得酥脆,风一吹就掉。“木槽烘干了,玉米面不会粘,出粉也顺畅。”他往木槽里撒了点干玉米面试了试,玉米面顺着槽滑下来,一点没粘。
星芽突然从他肩膀上飞下来,落在磨盘底下,小喙对着石盘和土坑的缝隙“啾啾”叫。小宇蹲下去一看,原来缝隙里卡着半粒晒干的玉米,要是不弄出来,转起来会磨碎卡进石缝。他用手指把玉米粒抠出来,星芽立刻叼着玉米粒飞到王爷爷面前,把玉米粒放在他手心,小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在邀功。王爷爷笑着摸了摸它的脑袋:“你这小家伙,比我还细心!”
“来试试磨点面!”王爷爷从屋里抱来半袋晒干的玉米粒,倒进磨盘的木斗里。小宇扶着磨杆,玄夜在旁边帮忙推,石盘慢慢转起来——玉米粒顺着木斗滑进石缝,被磨成细细的玉米面,从出粉口落在木槽里,泛着金黄的光,混着淡淡的麦香飘满后院。
“成了!成了!”王爷爷捧着刚磨出来的玉米面,笑得眼睛都眯了,“这面磨得比以前还细!明天就能给娃们做玉米糊糊了!”他转身进屋,没多久端着个竹盘出来,盘里放着几块刚烙好的玉米面饼,饼边金黄,还冒着热气,“刚用剩下的玉米面烙的,你们尝尝,甜得很!”
小宇拿起一块饼,咬了一口——外脆里软,带着玉米的清香,还有点淡淡的甜味,比之前的红薯多了份醇厚的香。星芽凑过来,小脑袋往饼边探,小宇掰了一小块饼芯,吹凉了放在手心,星芽立刻跳上去啄着,嘴角沾了点玉米面,像撒了层金粉,逗得大家都笑了。
灵汐的笔记本突然闪了闪,金色文字跳出来:“村头的老井有点堵,明天一早村民要挑水浇菜,要是堵了,大家就没水用了——井眼里卡了些落叶和小石子,井绳也磨得快断了。”
小宇把最后一口玉米面饼吃完,擦了擦嘴,拍了拍手上的粉:“村头的老井!我们现在就去,修好井,明天村民就能挑水浇菜了!”星芽立刻叼起一块小饼,扑棱着翅膀飞到他肩膀上,爪子抓着饼,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村头的方向——它还没见过老井出水的样子,想看看清水从井里涌出来的模样。
王爷爷赶紧把剩下的玉米面饼装进小宇的口袋:“带着路上吃!修完井要是有空,就来我家喝玉米糊糊,我多放两勺糖!”
一行人往村头走时,身后的老槐树下,磨盘还在轻轻转着,玉米面的香气混着槐树叶的清香飘在风里。村头的老井就立在大榕树下,井沿上还留着村民挑水的痕迹,井眼里隐约能看见落叶的影子,等着被修好,明天一早涌出清甜的水,装满村民的水桶,浇活田垄里的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