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租界中央巡捕房,林一临时实验室。
厚重的铅门隔绝了福寿里弄堂的潮湿与喧嚣,只留下无影灯惨白的光线和精密仪器低沉的嗡鸣。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乙醚和一种淡淡的、类似大蒜的刺激性气味——
那是从福寿里带回的“鬼火”残留物散发出的气息。
林一站在工作台前,如同面对一场无声战役的指挥官,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沉静而专注。
他面前摆放着几个玻璃器皿,里面盛放着从弄堂墙角、
竹竿下、杂物堆旁精心采集的白色霜状粉末。
这些不起眼的尘埃,是揭开“夜哭郎”真面目的关键钥匙。
林一线:分子世界的审判
1. 精密分析:
? 物理性状: 林一首先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粉末形态。
粉末呈极细小的、不规则片状或针状结晶,部分结块。颜色为纯白或略带灰黄。
? 溶解性测试: 取少量粉末,分别加入水、乙醇、乙醚、二硫化碳(cS?)中。
结果: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在乙醇和乙醚中部分溶解。
此溶解特性高度符合白磷(p?)及其氧化物(p?o??)的混合特征。
? 燃烧特性: 取微量粉末置于铂金坩埚中,在通风橱内用微火加热。
粉末迅速熔融,并在空气中剧烈自燃,发出明亮的、带有黄绿色边缘的火焰,
同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p?o??),并伴有强烈的大蒜刺激性气味!确认白磷存在!
? 化学显色:
? 硝酸银试验: 取溶液滴加硝酸银(AgNo?),生成黄色沉淀(Ag?po?),
证实磷酸根(po?3?)存在(白磷燃烧产物)。
? 钼酸铵试验: 生成黄色磷钼酸铵沉淀,进一步确认磷酸盐。
? 突破点:助燃剂!
在易溶于二硫化碳的组分中,林一通过气相色谱(简易版)分离出一种挥发性极强的、带有甜味(微弱)的无色液体!
其沸点、密度等物理参数及燃烧特性(蓝色火焰,产生So?)高度指向二硫化碳(cS?)!
二硫化碳能显着降低白磷的粘度,增加其流动性,
使其更易挥发、扩散和飘动,完美解释了现场“鬼火”飘忽不定、轨迹诡异的特性!
2. 重现幽灵:
? 装置设计: 林一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简易但精妙的“磷火装置”。
? 核心: 一个带细小孔洞的薄铜片缓释盒(控制白磷暴露速度)。
? 载体: 将浸透白磷\/二硫化碳混合液的超细棉线(增加附着和燃烧表面积)缠绕在缓释盒外。
? 牵引: 棉线末端连接一根极细的、透明的钓鱼线(模拟人为牵引)。
? 实验重现: 在模拟弄堂环境的暗室(有模拟晾衣竿、杂物堆)中,
林一通过牵引钓鱼线,控制缓释盒移动。当缓释盒暴露在空气中,
浸磷棉线迅速自燃,发出幽绿色、飘忽不定的火焰!
火焰随缓释盒的移动轨迹变化,在模拟竹竿上滑动,在墙角阴影处忽隐忽现,
甚至能“绕过”模拟电线!完美复刻福寿里“鬼火”现象!
? 结论: “鬼火”并非自然形成或鬼魂作祟,
而是人为操控的、基于白磷和二硫化碳特性的化学装置!其飘动轨迹完全可控!
3. 毒源追踪:
? 法规核查: 林一查阅法租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白磷属严格管控物品!购买需登记姓名、用途、数量,且限量供应。
? 店铺排查: 林一列出法租界所有可能销售白磷的店铺(化学试剂行、特殊材料行、部分药房)。
他换上便装,以“大学实验室采购员”身份低调走访。
? 关键发现: 在霞飞路一家名为“格致化学用品行”的老店,
林一出示巡捕房授权文件(非公开调查)后,店主(谨慎的老先生)查阅销售记录。
记录显示:近一个月内,有三人购买过白磷。
? A: 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大宗采购,有正规票据)。
? b: 法租界公董局卫生处(消毒用途,少量)。
? c: “陈明”(登记名),地址模糊(福寿里附近?),
购买量:10克(小量),分两次购买(间隔一周),
用途:“实验研究”。签名潦草,字迹刻意变形。
? 疑点聚焦: “陈明”!购买量小,分次购买,地址模糊,签名可疑!
且购买时间与“鬼火”事件发生时间高度吻合!
? 二硫化碳来源: 此物相对易得(工业溶剂、杀虫剂)。
但“陈明”是否同时购买?店主回忆不清(无需严格登记)。
线索锁定: 神秘买家“陈明”!疑似福寿里或附近居民!具备化学知识!行为鬼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