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阿澈揣着身份证、营业执照,跟王建国一起去了镇上的银行。信贷经理早等着了,把资料接过去核对,又让两人填了几张表,最后说:“资料没问题,担保人是合作社,资质也够,最快下周五就能放款,到时候会通知你。”
阿澈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地,握着王建国的手连声道谢:“王社长,这次真是多亏您,不然我这资金周转真要卡壳了。”
王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都是乡里乡亲,你帮农户卖燕麦,我们帮你一把也是应该的。以后好好干,多给村里带来点实惠就行。”
从银行出来,阿澈先给车间打了个电话,问赵勇发霉燕麦处理得怎么样了。赵勇说:“发霉的都扔去肥料厂了,晒干的那部分,技术组试了试,做试吃装口感还行,已经让工人打包了,下午就能跟补发货一起发走。”
“行,你盯着点,别再出岔子。”挂了电话,阿澈又给小李打,问广告店的礼盒印得怎么样。小李说:“我刚去看了,印得差不多了,中午就能拉回车间,下午就能装脆片,明天一早肯定能发货。”
接连两个好消息,让阿澈心情轻快不少。他开车回村,路过老周家时,顺便拐了进去。老周正坐在院子里晒玉米,见他来了,赶紧起身:“阿澈,快坐,是不是燕麦有啥问题?”
“不是,就是过来看看您。”阿澈坐下,“上次您帮其他农户问燕麦的事,品质好的那三家,货款我让财务这两天打过去,您跟他们说一声。”
老周笑眯了眼:“哎!我这就跟他们说,他们还老念叨着,说你帮了大忙,不然燕麦都要烂在家里了。”
跟老周聊了会儿,阿澈又去了车间。王婶正在指挥工人打包试吃装,见他来了,递过一包:“你尝尝,用晒干的燕麦做的,口感跟正常的差不太多,当试吃装送客户正好。”
阿澈尝了一口,确实没大问题,点头说:“行,就这么定。对了,新口味的脆片,生产得怎么样了?”
“芝麻味的已经做了不少,海苔味的还在赶,按这进度,下周就能给网店的预售订单发货。”王婶说。
阿澈点点头,在车间转了一圈,见一切都有条不紊,就回了办公室。刚坐下,手机就响了,是张磊打来的:“阿澈,跟你说个事,我们公司老板想跟你见一面,明天上午一起吃个饭,顺便聊聊合作的事,你看方便不?”
阿澈愣了一下,之前说好了下周三签合同,怎么突然要吃饭?但转念一想,对方老板想见,也是重视合作,就答应了:“方便,明天上午在哪吃?”
“就在市区的xx酒店,十一点,我到时候去接你。”张磊说。
挂了电话,阿澈心里有点嘀咕,但也没多想,只当是常规的见面沟通。
第二天早上九点,张磊就开车来接阿澈了。路上,张磊闲聊:“阿澈,我们老板挺看重这次合作的,你到时候多说说你们产品的优势,比如有机燕麦、新口味这些,老板听了肯定高兴。”
阿澈点点头:“我知道,放心吧。”
十一点准时到了酒店,张磊领着阿澈进了包间,里面已经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穿着西装,看着挺严肃,应该就是张磊的老板。
“王总,这就是阿澈。”张磊介绍道。
王总抬眼看了看阿澈,点了点头:“坐吧,尝尝这家的菜,味道不错。”
菜很快上齐了,王总没提合作的事,只问阿澈脆片的生产、销售情况。阿澈一一回答,还说了帮农户解决燕麦销路的事。王总听着,偶尔点点头,没多说话。
吃到一半,王总终于开口了:“阿澈,你们的产品我尝过,不错,销路也可以,但合作条款,我有个想法,想改改。”
阿澈心里一紧,放下筷子:“王总,您想改哪条?”
“供货价,”王总放下酒杯,“之前张磊跟你谈的是每盒八块五,我觉得太高了,现在市场上同类产品,供货价也就七块多,你得给我们降到八块,不然我们没利润空间。”
阿澈愣了,之前跟张磊谈好的供货价,怎么突然要降?他皱着眉说:“王总,八块五已经是成本价往上一点了,原料、包装都在涨价,降到八块,我们就没利润了,这不行啊。”
“怎么会没利润?”王总语气有点强硬,“你们是小厂,成本比大厂低,八块肯定有的赚。再说,我们帮你打开线下渠道,让你销量涨上去,你少赚点,把量做起来,不是更划算?”
阿澈心里有点火,这明显是坐地起价,之前都谈好的条款,现在突然变卦。但他还是耐着性子说:“王总,成本我心里有数,八块真的不行。要是您觉得八块五高,咱们可以再商量,但最多只能降一毛,八块四,再低就真的没利润了。”
王总脸色沉了下来:“阿澈,你这就没意思了,我们公司那么大的渠道,帮你卖货,你连这点让步都不肯?我看你是没诚意合作。”
张磊在旁边赶紧打圆场:“王总,阿澈,有话好好说,别着急。阿澈,你再想想,八块的话,我们每个月能帮你卖五千盒以上,销量肯定比你现在线下的多。”
阿澈咬了咬牙,五千盒,要是按八块五,每月能赚七千多,要是按八块,只能赚两千多,几乎没利润。他摇了摇头:“王总,张经理,不是我不让步,是真的没利润。要是按八块,我还不如不做这个合作,省得忙活半天白干。”
王总冷笑一声:“行,既然你这么说,那合作的事,再考虑考虑吧。张磊,咱们走。”说完,起身就走。
张磊赶紧跟阿澈说:“阿澈,你再想想,我回头再跟王总说说。”然后也跟着走了。
阿澈坐在包间里,心里又气又堵。本来以为是顺顺利利的签约,没想到会出这茬。他没心思吃饭,结了账就开车回村。
路上,手机响了,是小李打来的:“澈哥,订五百份礼盒的客户又来问了,说明天能不能准时发货,要是不能,他们就找别家了。”
阿澈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火气:“能发,让他们放心,明天一早肯定发。”
挂了电话,他心里更烦了——一边是合作谈崩,一边还得盯着订单,生怕出一点错。
回到村里,阿澈直接去了车间。小李已经把印好logo的礼盒拉回来了,工人正在往里面装脆片。阿澈走过去,拿起一个礼盒看了看,logo印得很清晰,没什么问题。
“客户那边催得紧,你们今天加个班,务必把五百份都装好,明天一早第一时间发货。”阿澈跟小李说。
“放心吧,澈哥,肯定能装完。”小李说。
阿澈在车间待了会儿,见工人都在忙着,就回了办公室。他刚坐下,王建国打来电话:“阿澈,银行那边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你的贷款审批有点问题,需要你再提供一份车间的租赁合同,你赶紧找出来,明天送过去。”
阿澈心里一沉:“租赁合同?我之前没说要这个啊,怎么突然要了?”
“说是新规定,必须要,你赶紧找,别耽误了放款。”王建国说。
“好,我现在就找。”挂了电话,阿澈赶紧翻抽屉,找了半天,终于找到车间的租赁合同。他松了口气,还好没丢。
刚把合同放好,手机又响了,是赵勇打来的:“澈哥,邻村李叔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他家里还有五千多斤燕麦,想让咱们收了,问咱们要不要。”
阿澈想了想,仓库里的燕麦还够生产半个月,要是收了李叔的,能多储备点,省得以后再着急找原料。他说:“你跟李叔说,要,还是按之前的价格,明天你去看看燕麦的品质,没问题就拉回来。”
“好嘞!”赵勇说。
挂了电话,阿澈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合作谈崩的事还没解决,又多了贷款要补资料的事,虽然都是小事,但一桩接一桩,让人心里不得劲。
他拿出手机,想给张涛打个电话,跟他说说合作的事,问问他的意见。刚拨出去,张涛就接了:“阿澈,正好我要给你打电话,超市那边刚才跟我说,咱们补发的货已经收到了,顾客没再投诉,超市也同意不下架咱们的产品了。”
阿澈心里稍微舒服了点:“太好了,总算解决一个事。对了,涛哥,跟你说个事,之前谈的那个经销商,今天跟他们老板吃饭,对方突然要降供货价,不然就不合作,你说我该咋办?”
张涛沉默了一会儿:“阿澈,我觉得你别让步,要是这次让了,以后他们肯定还会提更过分的要求。再说,他们那么大的渠道,肯定也想卖好产品,你要是真不跟他们合作,他们也会损失一个好货源。你再等等,说不定他们会主动找你。”
阿澈想了想,张涛说得有道理:“行,我听你的,再等等看。”
挂了电话,阿澈心里踏实了点。他起身去车间,看看礼盒装得怎么样了。刚走到车间门口,就看见小李跑过来,脸上带着笑:“澈哥,好消息!网店的预售订单,又多了两千多份,都是冲芝麻味和海苔味来的!”
阿澈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真的?太好了!”
“是啊,好多顾客都说看了之前的好评,想试试新口味。”小李说。
阿澈心里的郁闷一下散了不少。虽然合作谈崩了,但网店销量涨了,也是个好消息。他看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心里琢磨着:就算没有那个经销商,只要把网店做好,把新口味推出去,销量照样能涨。
晚上,工人加班把五百份礼盒都装好了,阿澈跟大家一起吃了晚饭,才回家休息。
第二天一早,阿澈亲自跟着物流车,把五百份礼盒送到了快递点,看着快递员扫码收件,才放心离开。
回到村里,他刚把车停好,手机就响了,是张磊打来的。阿澈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阿澈,对不起啊,昨天王总的态度不好。”张磊的语气很抱歉,“我跟王总聊了一晚上,跟他说了你们的成本情况,还有你们网店的销量,他同意按之前谈的八块五来,还说下周三还是按原计划签合同,你看行吗?”
阿澈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他笑了笑:“行,没问题,下周三我准时过去。”
挂了电话,阿澈长出一口气。虽然中间出了点波折,但总算还是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