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合,长安城华灯初上。狄仁杰并未直接返回原先的少卿官邸,而是由宫中内侍引着,来到了位于皇城附近、专为侍御史等清要官员配备的一处新赐官邸。相较于之前居所的简朴,此处院落更为轩敞,门前有石狮镇守,青砖黛瓦,透着一股与主人新职相匹配的肃穆之气。
府内已有提前安排好的少量仆役等候,见到新主人,皆恭敬行礼。狄仁杰微微颔首,未多做停留,径直穿过前庭,走向内院书房。冷月依旧如影随形,步履无声,仿佛只是他一道被拉长的影子,自然地融入了这新的环境。
书房内陈设已大致齐备,书籍案牍摆放整齐,一应用具虽不奢靡,却也品质上乘,符合其如今的身份。狄仁杰屏退了引路内侍与府中仆役,独自立于书房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初上的朦胧月色,久久不语。
冷月静立门旁阴影处,并未打扰。
良久,狄仁杰缓缓转身,目光落在冷月身上,那双平日里锐利洞察的眼眸,此刻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格外沉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凝重。
“冷月姑娘,”他开口,声音比平日更为低沉,“今日之后,狄某肩上担子,恐更重了几分。” 他并非抱怨,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侍御史之职,纠劾百官,风闻奏事,看似权柄在手,实则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日后所行之事,所触之利,所开罪之人,必将远超以往在大理寺之时。”
他向前踱了两步,在书案前停下,指尖拂过光滑的案面:“权位愈高,愈需慎用。一步行差踏错,非但自身难保,更恐辜负天后信重,有负这身袍服所承载的‘风宪’之名。”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冷月,眼神坦诚而恳切,“前路艰险,犹甚往昔。狄某……仍需姑娘之力。”
他没有说“保护”,而是用了“力”这个字,含义更深,既指武力的护卫,也指这份在危机四伏中难得的、沉默而可靠的陪伴与警醒。
冷月清冷的目光与他对视片刻。她想起自奉命跟随狄仁杰以来,目睹他如何于堆积如山的案牍间秉烛达旦,如何在不公与权势面前寸步不让,又如何在那次街头遇袭时,将自己护在身后的下意识举动(虽然后来是她解决了刺客)。这个男人,与墨羽情报中描述的许多官员都不同,他的刚直并非为了博取声名,他的谨慎源于对律法与职责的敬畏。
她微微垂下眼睫,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再次抬眼时,已恢复了一贯的古井无波。她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清晰而简短地应道:
“大人既需,冷月自当尽力。”
依旧是这九个字,与当初在洛阳答应留下时一般无二。但此刻听在狄仁杰耳中,却似乎多了几分沉甸甸的份量。他知道,对于冷月这般性情的女子,这简单的承诺,便胜过万千誓言。
“如此,狄某先行谢过。”狄仁杰拱手,郑重一礼。
冷月侧身,并未受他全礼,只是默默退至书房角落惯常的位置,如同以往无数次那样,将自己的存在感降至最低,再次化身为一道沉默的壁垒,一道警觉的影子。
狄仁杰看着她融入阴影的身影,心中稍安。他走到书案后坐下,摊开一份尚未阅览的文书,提起了笔。
窗外,长安的夜色愈发深沉,新官邸的灯火在寂静中亮起,与皇城内外的万千灯火连成一片。在这权力的中心,新的博弈已然展开。而在这间书房内,君臣际遇与护卫之缘,随着这次擢升,羁绊更深。一人于明处执掌风宪,一人于暗处默然相随,共同面对着前方更加莫测的宦海风波。夜色,温柔地笼罩着这座帝都,也掩盖着其下涌动的无数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