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京城,绿意渐浓,四爷府的海棠开得正盛。英台刚从吏部查阅完官员考评册,便对着胤禛眉头微蹙:“方才看考评,不少州县的清官虽清廉自守,却因公务繁杂、人手不足,导致政令推行迟缓——有的县丞为了核对田亩,连轴转了半月,仍有三分之一的册子没理清;有的巡检因俸禄微薄,连下乡的车马费都得自掏腰包,久而久之,难免心生倦怠。”
胤禛放下手中的奏折,轻叹道:“这些清官是朝廷的根基,却因薪资微薄、效率低下陷入困境。从前国库不丰,只能勉强维持俸禄,如今税收充裕,是该为他们想想办法了。”
英台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语气愈发坚定:“我倒有个主意——如今京西夜市月入已稳定在五万两以上,且还在增长,不如将夜市收入划归国有,专项用于提升基层官吏俸禄与办公经费。一来能让清官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做事;二来高薪也能吸引更多有才干的人投身吏治,提升整体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次日朝会,英台将此议禀明康熙,还附上了吏部的官员考评与夜市的收支明细:“父皇,基层官吏是连接朝廷与百姓的桥梁,若他们因薪资不足而心力交瘁,再好的政令也难以落地。京西夜市如今已成为稳定税源,将其收入专项用于吏治,既不占用国库常规款项,又能直接激励官吏,实乃一举两得。”
康熙翻看着明细,沉吟片刻后问道:“夜市收入划归国有,商户与此前负责管理的老将军们可有异议?”英台早有准备:“臣妾已与鳌无情将军及夜市商户商议过——商户们只需按原例缴纳商税,经营不受影响;鳌将军也表示,夜市本就是为民生与朝廷所设,能为吏治出力,更是好事。”
户部尚书也上前附议:“启禀陛下,夜市去年全年收入达六十五万两,若划归国有,可将其中六成用于提升基层官吏俸禄——州县丞、巡检等职的俸禄可提高三成,同时设立‘办公补贴’,覆盖下乡车马费、文书印刷费等开支;剩余四成可存入‘吏治奖励金’,年终考评优秀者可获重奖,激励官吏勤勉做事。”
康熙闻言,当即拍板:“准奏!即日起,京西夜市收入划归户部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同时命吏部制定详细的俸禄调整与奖励章程,务必让实惠真正落到清廉勤勉的官吏身上。”
旨意下达后,吏部迅速行动,不到一月便完成了全国基层官吏的俸禄调整。江南吴县县丞李明远收到首月俸禄时,惊喜地发现比往常多了近三成,还附带了二十两办公补贴。他拿着银子,对下属感叹:“从前下乡核查灾情,连雇船的钱都要省着花,如今有了补贴,再也不用为这些琐事分心,总算能专心处理百姓的事了!”
西北某县的巡检张勇,更是用奖励金添置了两匹快马,缩短了下乡巡查的时间,原本要十日才能完成的治安排查,如今五日便能办结。他还在辖区内设立了“民情驿站”,及时收集百姓诉求,不到半年,当地的案件发生率便下降了四成。
消息传回京城,康熙看着吏部呈上的官吏效率报表,对英台笑道:“你这‘以市养吏’的法子,真是立竿见影!如今基层官吏办事效率提高了,百姓的诉求也能及时回应,这才是吏治清明的样子。”
英台躬身回道:“父皇,这不仅是提升俸禄,更是让清官们感受到朝廷的重视与认可。他们无需再为生计发愁,便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为民办事中,而百姓满意了,对朝廷的信任也会更深,这才是长久之道。”
此时的京西夜市,依旧热闹非凡。商户们得知夜市收入用于提升吏治,纷纷表示支持——卖点心的王掌柜笑着说:“咱们生意好,多亏了朝廷维护治安、疏通交通,如今能为清官们出份力,也是应该的!”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江南县衙内,李明远正高效处理公文;西北驿站里,张勇在记录百姓诉求;京西夜市上,商户与顾客欢声笑语不断;乾清宫内,康熙与胤禛、英台看着吏治改善的奏报,满脸欣慰。玉佩在光影中泛着温暖的光,像是在为这份“优薪励吏、吏治清明”的善举,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消散在时光长河里,只留下吏治清明与民生安乐的太平盛景。从英台的“以市养吏”之策,到康熙的果断推行,从基层官吏的勤勉履职,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大清用智慧与担当,筑牢了吏治根基,让盛世的荣光,在每一个为百姓办实事的官吏身上、在每一个安居乐业的百姓心中,长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