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阁的钟声在京城上空回荡了数十载,英台与雍正帝的头发早已染上风霜,却依旧时常携手漫步在七世街,看海棠花开,听夜市烟火。这年春日,恰逢弘历成年,英台与雍正帝决定,带着他与一众皇孙,再登功劳阁,将“同心守护”的初心,亲手交到下一代手中。
阁前的“同心旗”依旧鲜艳,英台牵着年幼的皇长孙,率先踏入一层。她指着大阿哥驻守漠北的石碑,轻声道:“你看,这位是大爷爷,当年他在草原上守了一辈子,风餐露宿,只为不让异族欺负我们,不让百姓受战火牵连。”皇长孙仰着小脸,伸手触碰石碑上的铠甲纹路,似懂非懂地点头:“大爷爷好厉害,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守护大家。”
雍正帝则带着弘历站在二阿哥救驾的画像前,语气庄重:“当年你二爷爷在七世街,不顾危险挡在你身前,护住的不仅是你,更是咱们天家的亲情。记住,不管何时,家人永远是最该守护的人。”弘历望着画像中二叔坚定的背影,眼中满是崇敬:“皇阿玛,儿臣记下了,亲情与责任,缺一不可。”
一行人走到二层,英台停在八阿哥江南治水的记载前,笑着对皇孙们说:“这位八爷爷,在江南修了很多堤坝,让百姓再也不用怕洪水,还让夜市开得热热闹闹,大家都能吃饱穿暖。守护家国,不只是沙场拼杀,让百姓过好日子,也是大功劳。”
九阿哥的海贸功绩、十阿哥的漠北平叛、十三阿哥的漕运督办、十四阿哥的海疆守护,还有荣宪、恪靖公主们的民族团结之举,英台与雍正帝一一讲给孩子们听。每一段事迹,都伴着长辈们当年的泪水与坚守;每一个故事,都藏着“同心护民”的初心。皇孙们围在石碑旁,听得入了迷,小小的心中,悄悄种下了“守护”的种子。
登上顶层时,春日的阳光正好,透过窗棂洒在“同心”匾额上,金光璀璨。英台望着窗外的京城全景——七世街的海棠花正开得绚烂,同心夜市的炊烟袅袅升起,远处的功劳阁钟声悠扬,与百姓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她转身看向雍正帝,眼中满是安宁:“陛下,你看,咱们守护的人间,一直这么好。”
雍正帝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依旧温暖:“是啊,多亏了你,多亏了兄弟们,多亏了每一个坚守初心的人。这份安稳,来得不易,更要传下去。”
此时,弘历走上前,对着英台与雍正帝深深一拜,又转向身后的皇弟皇妹与皇孙们,声音沉稳有力:“皇阿玛,皇额娘,儿臣与弟弟妹妹、侄儿侄女们,今日在功劳阁前立誓,定当传承先辈初心,守护亲情,守护百姓,让‘同心’的灯火,永远照亮大清的山河!”
“传承初心!守护家国!”孩子们齐声高喊,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在阁楼内回荡,与远处的钟声融为一体。
英台望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后辈,眼中泛起泪光,却笑得无比欣慰。她知道,这份跨越七世的缘分,这份用无数坚守与温暖铸就的“同心”信念,终于有了最坚实的传承。
离开功劳阁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将众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英台与雍正帝并肩走在最前,身后跟着弘历与一众后辈,像一条绵延的血脉,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海棠花落在他们肩头,带着淡淡的香气,仿佛是岁月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消散,英台与雍正帝的故事,也渐渐化作民间口中“同心帝后”的传说。但功劳阁的石碑依旧清晰,“同心”的旗帜依旧飘扬,七世街的烟火依旧温暖——这便是他们用一生守护的圆满:不是惊天动地的传奇,而是薪火相传的初心;不是永恒不变的皇权,而是代代相守的亲情;不是独善其身的安稳,而是万家灯火的祥和。
往后的岁月里,海棠年年盛开,钟声岁岁悠扬,“同心守护、护亲护民”的信念,伴着功劳阁的印记,永远流淌在这片土地的血脉中,成为跨越时光的永恒——这便是七世缘分最终的模样,是爱与坚守的终极答案,是人间最温暖、最绵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