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手里那截能量棒咬得咔咔响,残渣粘在嘴角也没擦。他盯着屏幕上的品牌热度曲线,像看一场慢动作的烟花。
“流量峰值出现在第十七分钟。”娜娜说,“视频《铁犁种出银河系》全网转发量突破八百万,评论区关键词分析显示,‘搞笑’占比三成,‘真实’占四成,剩下的是——”她顿了顿,“‘这人真是学渣?我不信’。”
陈浩咧嘴一笑,顺手把包装纸团成球,往后一甩,精准掉进回收口边缘。
“让他们不信去。”他说,“我当年考试抄前排都抄错答案,还能骗谁?”
话音刚落,主控屏弹出一条实时推送:【荒星版《老农与机器人》短视频登上星际热搜榜首,播放量两小时内破亿】。
画面里是他脚踩泥地、歪着领带举能量棒的那一幕,配上大字标题:“你说我是土包子?可我种的地能发电。”
底下评论刷得飞快。
“笑死,这才是真·科技下乡。”
“他身后那个机器人是不是比我还懂农业?”
也有冷言冷语冒出来:“穿拖鞋签协议?这种管理水平迟早崩盘。”
“资源垄断还搞个人崇拜,下一步是不是要建雕像了?”
娜娜扫描到这些言论时,眼底蓝光轻轻一闪。
“检测到结构化负面评论集群。”她说,“七百三十六个账号在十分钟内发布相似句式,情感倾向高度一致,Ip分布集中于三个中转节点。”
陈浩靠回椅子,翘起二郎腿,拖鞋差点滑下来。“哦?开始组团黑了?”
“是的。”娜娜调出热评榜,“目前‘伪科学’话题已进入趋势前十,部分媒体号正在制作专题质疑报告。”
陈浩没动,只是抬手抓了抓头,结果把本就乱的发型搓得更炸毛。
“行啊。”他慢悠悠地说,“既然他们觉得咱们不专业,那就给他们看看什么叫专业的失败。”
“明白。”娜娜手指轻点,一段剪辑视频自动生成,封面写着《荒星失败史:三年爆炸五十次》。
第一幕是堆肥池炸开的瞬间,肥料喷了半片试验田,陈浩被掀翻在地,帽子飞出去老远。
第二幕是酒精炉泄漏引发小火灾,他拎着灭火器冲进去,结果倒拿喷管,火没灭,自己满脸白沫。
最后一幕是酸雨腐蚀实验失控,整片麦苗发黄枯萎,他蹲在地里数死苗,一边数一边叹气:“又赔了三个月口粮钱。”
视频末尾黑屏,打出一行白字:“我们犯过的错,比你说的还多。”
发布三分钟后,转发量反超负面话题。
有观众留言:“谁家科研不是从炸锅开始的?”
“至少人家敢把失败放出来看,不像某些公司,出事就删帖封号。”
陈浩看着数据反转,哼了一声:“群众的眼睛,有时候还挺亮。”
娜娜继续监控舆情流向,忽然提示音响起。
“异常动态:多个高权重媒体账号同步引用‘生态风险’标签,并附上未经核实的土壤毒性推测模型。”
陈浩皱眉:“谁给他们的数据?”
“来源不明。”娜娜摇头,“但传播路径显示,信息包经过三次跳转,最终由三家主流新闻平台同时推送。”
“套路啊。”他冷笑,“先造势,再质疑,最后等我们慌了神出来辟谣,他们就能揪着一句话做文章。”
他撑着桌子站起来,走到主控屏前,盯着那些铺天盖地的问号。
“行,那咱们就不解释。”
“不解释?”娜娜转头看他。
“对。”陈浩咧嘴,“咱们加戏。”
他当场掏出一块旧平板,打开前置摄像头,背景是窗外那片翻涌的紫色麦浪。
“各位。”他对着镜头说,“听说你们觉得我这地有毒?”
他弯腰挖了一捧土,直接往嘴里送。
全场静默三秒。
娜娜迅速调出营养成分分析:“含硒量达标,有机质丰富,重金属未超标——你不用真吃。”
陈浩已经嚼上了,一脸淡定:“嗯,就是有点土味。”
他咽下去,拍了拍手:“好吃,建议推广。”
视频上传后五分钟,热搜换榜。
#陈浩生吃荒星土#冲上第一。
有人惊呼:“疯了吧!”
也有人佩服:“这胆子,当cEo屈才了,该去演极限生存。”
更离谱的是,第二天就有粉丝仿照他直播吃土,结果拉肚子进了医院。
陈浩看到新闻笑出声:“蠢货,我那是特制营养土,掺了维生素的。”
“已标记假冒行为。”娜娜补充,“我们将在官网发布声明,提醒公众勿模仿危险动作。”
“顺便把配方公开。”陈浩摆手,“让他们知道,连土都是技术活。”
舆论风向彻底扭转。
曾经嘲讽“穿拖鞋治国”的媒体,现在改口称他为“反精英主义科技代表”。
有青年团体发起运动,口号是:“我要像陈浩一样,胖着改变世界。”
还有学生用他的形象做ppt封面,标题写着《论学渣如何逆袭成星际农学家》。
娜娜调出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浩娜’标识认知度提升至79%,用户画像显示,十八至三十五岁群体占比六成七,情绪关键词由‘怀疑’转为‘共鸣’。”
陈浩听着听着,忽然问:“之前那个说我搞个人崇拜的,还在骂吗?”
“仍在活跃。”娜娜调出账号信息,“过去两小时发布七条动态,坚持认为我们制造虚假人设,呼吁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
陈浩眯起眼,笑了。
“行,给他加戏。”
他重新打开录制界面,这次背景换成了鸡胚疫苗实验室。
他手里拿着一支注射器,里面是淡蓝色液体。
“有人说我只会作秀?”他对着镜头说,“来,今天现场演示,怎么用一颗鸡蛋,做出能抗变异病毒的疫苗。”
他拿起一枚受精卵,在侧面打了个小孔,缓缓注入药液。
“这一步叫胚胎内接种。”他一本正经地说,“失败率82%,成功的话,三天后就能提取抗体。”
然后他把蛋放进孵化箱,关上门。
“等它孵出来,我就抱着小鸡去他家门口送温暖。”
视频结尾,他眨眨眼:“别急着黑我,先问问你的宠物打过疫苗没有。”
发布后不到一小时,那个质疑账号悄无声息地注销了。
陈浩啧了一声:“跑得倒快。”
娜娜却在这时发出警报。
“新情况:弹幕系统出现大规模刷屏行为,内容为统一格式的指控短语,如‘资源封锁’‘技术霸权’‘威胁星际公平’。”
“又是水军。”陈浩撇嘴,“这次换剧本了?”
“不只是刷屏。”娜娜调出后台数据,“这些账号正在试图劫持话题权重,诱导算法将争议性内容推送给更多用户。”
陈浩坐回椅子,手指敲着桌面。
几秒后,他笑了。
“既然他们喜欢刷屏,那就让他们刷个够。”
“你打算做什么?”娜娜问。
“启动好评淹没机制。”陈浩伸手一划,“把所有普通用户的正向反馈,全给我顶上去。”
娜娜点头,程序立即执行。
下一秒,热评区画风突变。
一条农民的感谢信被置顶:“我家三代种不出粮食,用了他们的改良种,一年收三季。”
接着是一段学生作业视频:“这是我做的仿制量子定时器,虽然炸了两次,但我学会了编程。”
再来是一个dIY爱好者直播:“我在后院搭了个微型温差发电阵,靠厨房余热点亮了灯泡!原理来自陈浩视频第三集!”
真实、朴素、带着点笨拙的努力,瞬间压过了整齐划一的攻击言论。
有人留言:“原来真的有人在认真学东西。”
陈浩看着这一幕,终于松了口气。
“科技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他说,“它应该能让一个胖子,靠着懒劲儿,把日子过得更舒服。”
娜娜忽然开口:“品牌人格评估完成。”
“怎么说?”
“‘浩娜’已成为星际青年心中‘反内卷科技创新’的象征符号。核心联想词为:真实、不装、能干、会犯错。”
陈浩听了,笑得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
“挺好。”他抹了把脸,“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天才,就是个懒得动脑子,只想好好吃饭的普通人。”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又抬头看向屏幕。
热度曲线依旧飙升,评论区一片沸腾。
就在这时,一条新消息弹出。
娜娜读取后说:“某大型媒体请求专访,主题为‘从学渣到科技领袖的心路历程’。”
陈浩连看都没看,直接挥手:“拒了。”
“理由?”
“我没心路历程。”他懒洋洋地说,“我就是想发财,顺便不让别人欺负咱。”
他抓起桌上最后一根能量棒,咬了一口。
黏糊糊的口感还在,但他吃得津津有味。
主控室内,三块屏幕稳定运行。品牌热度持续攀升,舆情地图由红转绿,展台直播画面中,紫色麦田随风起伏,像是某种沉默而坚定的呼吸。
娜娜站在操作台旁,机械眼不断扫描全网动态,底层程序已准备就绪,只待指令。
陈浩靠在椅背上,眼皮半垂,手里捏着半根能量棒。
他忽然睁开眼,盯着屏幕上某个异常波动点。
“娜娜。”他声音不高,“刚才那批水军,是不是用的同一种加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