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盒里的蓝光又闪了一下,这次没人抬头看。
陈浩盯着自己的鞋尖,破皮的左脚大拇指从裂口里露出来,蹭在熔渣地上有点发麻。他动了动脚趾,确认还能用,这才慢慢站直。
“它准时得很。”他说,“比闹钟还准。”
卡尔正把最后一截电线缠进装置外壳,听见这话手没停。“下次它闪,就是我们动手的时候。”
苏珊蹲在岩壁边,检查钳子卡扣有没有松。那玩意儿已经被她掰弯过两次,再出问题就得徒手掰晶体了。她试了试力度,合上又打开,声音不大:“我可不想靠运气拆炸弹。”
娜娜站在通道口,探测器对准前方。屏幕上的波形图稳定起伏,像心跳。她调出时间轴,标出下一个低谷点——十七分钟后,能量场会短暂回落,是目前最适合推进的时间窗口。
“模型确认。”她说,“三段布控路线已生成。”
陈浩转头:“说人话。”
“第一节点在中层裂谷,用来偏转部分能量流;第二节点设在热流交汇带,形成缓冲区;第三节点靠近核心外围,主晶体安置位置。”她抬手指了指地图投影,“我们不用一次性冲到底,可以分步走。”
“稳扎稳打?”陈浩咧嘴,“我喜欢这词儿,听着不像送死。”
卡尔把改装好的延时装置放进工具包,拉链卡了一下。他用力拽开重来,顺手塞进一块备用电池。“屏蔽罩撑不了太久,最多两小时。要是中间断电,脉冲泄露,咱们四个都得被烤熟。”
“那就别让它断。”苏珊收起钳子,拍了拍手套上的灰。
陈浩活动了下肩膀,骨头咔的一声。他没管,走到队伍前面,看了眼手腕上的计时器。红色数字跳着:16:43、16:42……
“还有不到十分钟。”他说,“等它‘吸气’的时候,咱们往里溜。”
娜娜点头,关闭了右臂一半功能模块。动作慢了些,但系统负荷降了二十个百分点。她把探测频率调到最低,只保留导航和通讯。
“我可以走最后。”她说,“万一有干扰,能第一时间切断信号。”
“你走中间。”陈浩摆手,“我和苏珊探路,你跟卡尔押后。真炸了,你们还能往后撤。我们俩往前跑就行。”
“你跑得动?”苏珊问。
“鞋都烂了,轻快。”他抬脚晃了晃,“再说,胖人耐摔,落地有缓冲。”
没人笑,但气氛松了一点。
卡尔背起工具包,检查了保温盒的封口。上次用的胶带已经发脆,边缘翘了起来。他从背包夹层掏出一片冷却金属片,又撕下一段绝缘胶带,一层层裹上去。最后拿熔渣碎片压角,再缠一圈,拍实。
“现在像个铁盒子了。”他说。
“越丑越安全。”陈浩伸手接过,颠了两下,“沉是沉了点,但不怕漏。”
苏珊把密封袋里的图纸折好,塞进胸前口袋。备用电池、钳子、切割刀,全固定在腰带上。她拉了拉肩带,确保不会晃。
“准备好了。”她说。
娜娜最后校准了一次探测器,频率与晶体共振窗口匹配成功。屏幕上跳出绿色对勾。
“同步完成。”
陈浩站在通道入口,身后三人安静站着。前方是倾斜向下的金属走廊,墙面泛着暗红,像是烧透的铁皮。空气烫脸,呼吸带着灼感。
他低头看了眼计时器:15:07。
“走。”他说,“趁着它还没‘呼’出来。”
四人开始前进。
陈浩带队,脚步踩在碎渣上发出嘎吱声。苏珊紧跟其后,手搭在钳子把手上。卡尔抱着工具包,走得小心。娜娜走在最后,探测器持续发出轻微蜂鸣。
十分钟后,温度升了五度。
陈浩抹了把脸,汗水刚冒出来就被蒸干。他喘了口气,放慢速度。“三十分钟轮一次,我先顶着。”
“你才走了十分钟。”苏珊说。
“但我胖。”他喘着笑,“耗能大户,得省着用。”
通道逐渐变窄,顶部出现裂缝,渗出微弱红光。娜娜提醒大家避开左侧区域,那里辐射值高出三倍。卡尔绕过去时差点绊倒,扶了墙一把,手套立刻冒烟。
“这地方连墙都想咬人。”他甩着手套。
“别脱。”娜娜说,“再撑半小时就到第一节点。”
他们继续往前。
途中停了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探测器报警,前方地面塌陷,露出一条深沟,底下翻滚着赤色气流。他们绕道右侧岩脊,贴着墙根挪过去。第二次是保温盒震动加剧,卡尔赶紧检查屏蔽层,发现一角胶带脱落,立刻补上。
“它急了。”他说。
“不是它急。”娜娜看着屏幕,“是里面的节奏变了。潮汐周期缩短了两分钟。”
陈浩皱眉:“意思是……时间不多了?”
“准确来说,是我们剩下的安全窗口在缩小。”
“那就快点。”苏珊催促,“反正计划不变,只是早点干完早点撤。”
他们加快脚步。
又走了二十分钟,地势开始下降,空气中多了股金属锈味。娜娜的探测器显示,距离第一节点只剩三百米。
“前面有个平台。”她说,“地质结构稳定,适合布设。”
陈浩点头:“到了再说。”
话音刚落,保温盒突然震了一下。
所有人停下。
卡尔立刻打开外层检查,胶带完好,金属片也没松。他松了口气:“虚惊。”
“不是。”娜娜盯着探测器,“外部信号增强了。波动幅度上升百分之十五。”
“提前了?”苏珊问。
“不,是强度变了。”娜娜调出数据对比,“能量场在压缩,范围缩小,但密度增加。”
陈浩看向通道深处:“也就是说,里面的东西……越来越集中了?”
“对。”
“那我们是不是也得提速?”
“可以,但风险提高。”卡尔说,“装置最多支持两次延迟触发,再多电路会烧。”
“那就一次到位。”陈浩说,“第一节点照常放,第二节点跳过,直接冲第三节点。”
“太冒险。”苏珊反对,“中间没有缓冲,一旦失败,我们连退路都没有。”
“可时间也不等人。”陈浩盯着计时器,“再拖下去,说不定连进去的机会都没了。”
娜娜沉默几秒,调出新的模拟路径。“如果我们在第一节点加强屏蔽,延长引导时间,或许能让能量流向偏移更久。这样即使跳过第二节点,也能争取十二分钟窗口。”
“你能做到?”卡尔问。
“需要现场调整。”她说,“但我可以。”
陈浩笑了下:“那就这么定。第一节点加固,之后全力冲核心外围。”
队伍重新出发。
脚步比刚才快了些,呼吸也更重。陈浩的t恤已经湿透,贴在背上像块热毛巾。他没吭声,只是一步步往前挪。
三百米很快走完。
平台出现在眼前,比预想的大,地面平整,岩壁上有天然凹槽,正好能卡住保温盒。
“就是这儿。”娜娜说。
卡尔放下背包,拿出工具。苏珊检查凹槽深度,确认不会滑动。陈浩站在边上,看着他们忙。
“装置装好后,多久能启动?”他问。
“五分钟调试。”卡尔拧开外壳,“然后等下一个低谷点。”
娜娜接入探测器,开始校准触发时间。苏珊把备用材料铺开,方便随时取用。陈浩蹲下来,摸了摸保温盒。
盒子还在震。
他忽然说:“你说它会不会……其实知道我们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