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手轻轻拍了拍她的头。
“今天老实在家待着,别到处乱跑,听见没?”语气严厉,眼神却透着慈爱。
林知夏嗯了一声,目送父亲走出院门,心中的戒备稍稍放松了些。
这个父亲,与末世那些为了一包压缩饼干就能出卖同伴的人截然不同。
早饭时,林家的男人们陆续坐到桌旁。
玉米碴子粥,一小碟咸菜,几个窝窝头——这就是全部早餐。
林知夏注意到,自己的碗里的粥明显比别人稠一些,还有一个煮鸡蛋单独放在她面前。
“妈,鸡蛋分着吃吧。”她下意识地说。
桌上一瞬间安静了。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她。
林知夏心里一紧:说错话了?原主不会这样提议吗?
王桂花最先反应过来,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深了几分:“哎哟,咱夏夏知道疼人了!不用不用,你吃,你刚摔了,得补补。”
三个哥哥也纷纷表示让她自己吃。
林建国憨厚地笑着:“妹妹吃吧,我们大老爷们抗造。”
林建军挤挤眼:“就是,等二哥今天摸到鱼,晚上给你炖汤喝。”
林建设推推眼镜,若有所思地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林知夏低下头,默默剥开鸡蛋。
这种无条件的关爱让她心头涌上一股陌生而温暖的情绪。
在末世,资源永远是按贡献分配的,甚至是靠抢夺获得的。
而这种单纯因为她是“林知夏”就得到的偏爱,让她既感动又不安。
早饭过后,哥哥们准备下地干活。
林建军突然凑过来,神秘兮兮地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纸包,迅速塞进林知夏手里。
“昨天去公社办事,买的水果糖,藏好了慢慢吃。”
他压低声音说,然后若无其事地扛起锄头跟上两个兄弟。
林知夏攥着那包糖,看着三个哥哥远去的背影,纸包棱角硌在手心,甜味却仿佛已经渗入心里。
王桂花收拾完碗筷,拿起针线筐坐在门口做活计。
林知夏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旁边,看着她灵巧地缝补一件衣服。
“妈,我能做点什么吗?”林知夏问。
王桂花头也不抬:“不用不用,你歇着就好。要是闷了就去看看书,或者找春妮她们玩去。”
春妮是原主的闺蜜,住在隔壁院子。记忆告诉林知夏,那是个扎着两条大辫子,爱说爱笑的姑娘。
但她现在没心思社交。作为初来乍到的“外来者”,她需要更多时间独处来适应这个身份和环境。
“我就在院里坐坐。”她说。
王桂花点点头,继续手里的活计。阳光洒满小院,鸡群在角落里啄食,偶尔发出咕咕的叫声。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而祥和。
林知夏闭上眼,尝试感受这个身体原主残留的记忆和情感。
渐渐地,一些片段浮现出来:父亲偷偷省下白面馒头塞给她;
大哥用第一个月工钱给她买红头绳;
二哥总是带些小玩意儿逗她开心;
三哥耐心教她认字读书;
母亲夜夜为她掖被角...
这些记忆温暖而真实,让林知夏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归属感。
她睁开眼,看着正在专注缝补的母亲,突然开口:“妈,我帮你缝吧?”
王桂花惊讶地抬头,随即笑了:“你会缝啥呀,上次让你钉个扣子,你把整个衣服都缝一块了。”
林知夏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这是原主的“壮举”。
在末世,缝补伤口和衣物是基本生存技能,她自信能做得很好。
但现在,她有家人,不需要再事事操心,也不用争强斗狠了。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自己否定了。
不……原主在村里还是很能惹事的。
林知夏扶额,正好,自己也不是什么乖乖女,这人设,自己喜欢。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原主在村里,仗着自己父亲是大队长,还有三个护犊子的哥哥,可没少惹是生非。
她不仅后援团强悍,偏生自己武力值也不弱。
一言不合就开打,村里跟她一般大的就没有没被她打过的。
搞不好这次受伤,就是不知道被谁报复了,给推下去的。
不然,那么宽的路,好好地走着,哪能掉沟里去呢。
林知夏眼中闪过一丝锐光,若真如此,她可不会轻易放过那个人。
吃过简单的午饭后,林知夏跟王桂花打了声招呼,就溜溜达达地出门了。
这个时间,社员都在上工,村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土狗在路边打盹,见到她也只是懒洋洋地摇摇尾巴。
刚走出不远,就听见前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三个半大小子正围着一个瘦弱的男孩推搡,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地主的狗崽子!还敢瞪我!”
被围在中间的男孩约莫十岁,衣服上打着补丁,低着头一言不发,拳头却攥得紧紧的。
林知夏皱眉。记忆中,这似乎是村里李老栓的孙子。
李家以前是地主,如今成分不好,在村里处处受排挤。
“干啥呢?”林知夏扬声问道,慢悠悠地走过去。
三个小子回头一看,脸色顿时变了。
带头那个高个儿明显强作镇定:“林、林知夏,这不关你事!”
“怎么不关我事?”林知夏挑眉,原主的记忆让她自然而然进入角色,“这路是我家修的,你们挡我道了。”
她走到几人面前,看似随意地拍了拍路边的一个石碾子。
那石碾少说也有二三百斤,却被她拍得微微一颤。
三个小子吓得后退一步。林知夏的“威名”在村里小辈中可是如雷贯耳。
“我们这就走...”高个儿小子怂了,带着两个跟班灰溜溜地跑开。
林知夏看向那个仍低着头的小男孩:“没事吧?”
男孩抬起头,眼中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成熟和戒备:“不用你假好心。”
说完转身就走,留下一个倔强的背影。
林知夏耸耸肩,不以为意。
末世里见多了人性的阴暗面,这点小别扭不算什么。
她继续往山上走,路上又遇到几个村民。
有趣的是,年长的见到她都笑呵呵打招呼,而一些年轻人则要么眼神闪躲,要么明显带着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