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周明远的邀请后,李渔的心更加沉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修炼和研习灵草知识中。那本从集市上买来的《灵草辨识大全》成了他的新宠,每天修炼之余,他都会拿出小册子仔细研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玄尘道长请教,或是去王药师的药铺实地比对。
这本小册子虽然只是基础读物,却记载了上百种常见灵草的形态、习性和功效,还配有简单的插图,对李渔来说帮助极大。他一边看,一边对照自己采过的灵草,加深记忆。比如他之前一直分不清的“青叶藤”和“绿蔓草”,小册子上写得清清楚楚:青叶藤的叶片边缘有细小的锯齿,而绿蔓草的叶片则是光滑的,两者虽然外形相似,药性却大不相同,青叶藤能活血化瘀,绿蔓草则有轻微的毒性。
“原来如此。”李渔恍然大悟,庆幸自己之前没有弄错,不然炼出的药液怕是会出问题。
这天上午,李渔又去了王药师的药铺。药铺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王药师正在整理药材,赵虎则在一旁帮忙晒药。
“王药师,赵虎哥。”李渔笑着打招呼。
“清小子来了,又来看药材?”王药师笑着问。他知道李渔最近在研究灵草,对他这种好学的态度很是欣赏。
“嗯,看了本小册子,有些地方想实地确认一下。”李渔说。
“随便看,有不懂的就问。”
李渔走到药架前,对照着小册子上的记载,仔细观察各种灵草。他看到了之前采到的紫蕴草,旁边还放着几株和它相似的“紫心草”。他拿起紫心草,用灵识探查,发现它的灵气虽然也是紫色,却比紫蕴草驳杂许多,而且带着一丝凉性。
“王药师,这紫心草和紫蕴草有什么区别啊?”李渔问道。
王药师走过来,拿起两种灵草对比道:“紫蕴草顶端开白花,药性温和,能疗伤;紫心草则不开花,药性偏寒,主要用来清热解毒。两种草虽然长得像,用途却大不一样,采的时候可得看仔细了。”
“我记住了。”李渔点点头,心里对灵草的辨识又多了一分认识。
赵虎在一旁晒药,闻言笑道:“清小子现在对灵草越来越懂行了,以后说不定能当个好药师。”
“还差得远呢。”李渔不好意思地说。
在药铺待了一个多时辰,李渔把小册子上记载的常见灵草都对照着看了一遍,收获满满。离开时,王药师还送了他几片“醒神叶”,说这种叶子晒干后泡水喝,能提神醒脑,对修炼时保持清醒有好处。
“谢谢王药师。”李渔感激地接过。
回到清风观,李渔把醒神叶小心收好,然后拿出《灵草辨识大全》,结合今天的所见所闻,在册子上做了些批注。他发现,书本上的知识虽然重要,但实地观察和请教前辈,能让人理解得更透彻。
下午,林婉儿来找李渔,手里拿着一个刚绣好的扇套,上面绣着几片竹叶,清新雅致。“李渔哥,这个给你,天热了,你可以用来套扇子。”
李渔接过扇套,摸起来软软的,针脚细密,很是精致。“真好看,谢谢你婉儿。”
“不客气。”林婉儿看着他桌上的小册子,好奇地问,“你又在看这些草啊?”
“嗯,多认识些灵草,以后采药就不会弄错了。”李渔笑着说,拿起一片醒神叶,“你看,这个叫醒神叶,泡水喝能提神。”
“真的吗?那我能试试吗?”林婉儿好奇地问。
“当然可以。”李渔找了个杯子,放了一片醒神叶,用热水冲泡。很快,杯子里就飘出淡淡的清香,水也变成了淡黄色。
林婉儿喝了一小口,咂咂嘴说:“有点苦,不过喝完感觉脑子清醒多了。”
“是吧,这就是它的功效。”
两人坐在院子里,李渔给林婉儿讲着各种灵草的趣事,比如有一种“痒痒草”,碰到皮肤会让人发痒,还有一种“醉花”,闻多了会让人像喝醉了一样晕乎乎的。林婉儿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李渔哥,你懂得真多。”林婉儿崇拜地说。
“都是看书学的,你要是感兴趣,也可以看啊。”李渔把小册子递给她。
林婉儿接过小册子,翻了几页,看到上面的插图,笑着说:“这些草画得真像,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绣花。”
“各有所好嘛。”李渔笑道。
夕阳西下,林婉儿要回家了,临走前说:“李渔哥,明天我娘要做南瓜饼,让你过来吃。”
“好啊,一定去。”李渔笑着答应。
送走林婉儿,李渔拿起那本《灵草辨识大全》,心里充满了充实感。认识灵草不仅能帮助他更好地修炼和炼丹,也让他对这片山林有了更深的感情。每一株灵草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和价值,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一样。
他坐在灯下,继续研读小册子,偶尔运转灵识,感知着窗外的夜色和远处山林的气息。灵识范围内,风吹树叶的声音、虫儿的鸣叫都清晰可辨,甚至能“看”到几株夜间散发着微弱灵气的灵草。
“灵识和对灵草的认知,都是修行的一部分啊。”李渔喃喃自语,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他知道,自己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无论是修为、炼丹术,还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在不断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和这片土地的滋养。
明天的南瓜饼,一定很香。李渔想着,嘴角露出了微笑。